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極端氣候、農村人口老化、產銷失調…,台灣農業正面臨嚴峻的考驗。農業需要出路,智能感測、物聯網及巨量數據分析悄悄改變傳統生產,而這群不一樣的新興農業人才,也成為這場農業革命中的關鍵人物。
發揮永續影響力!屏科大以創新共好實踐USR 打造最強跨域綠領人才
屏科大長期深耕大學社會責任(USR),在農業創新、環境永續、生態保育與社會關懷持續深化,自2020年起便以多項傑出計畫,屢次榮獲遠見「大學社會責任獎」肯定,今年更刷新紀錄,勇奪三項大獎,拿下科大第一,展現卓越成果與永續影響力。
前瞻視野迎接世界變局 屏科大以跨域、創新與永續,培養全方位未來人才
在現今人口老化、勞動人口短缺與氣候變遷等外在環境劇變下,高等教育如何迎接挑戰?身為實務型的科技大學,屏科大以強化實務技能、跨領域學習、國際競爭力和社會責任等多元能力為導向,從以農立校到領航台灣,超前讓學生看見未來工作的樣貌,打造擁有實作能力與創新思考的新型人才。
屏科大高教深耕影響力,從在地到國際,擁抱創新迎向永續未來!
透過高等教育的深度耕耘,厚植百年實力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科大)迎向多元趨勢,積極發展各種特色及跨領域學程,打造創新學習環境、培養專業人才及國際的視野格局;並與企業、在地城鄉攜手合作,實踐USR精神接軌產業,成為首屈一指全方位的農業科技大學。
屏科大培養跨域傑出人才 替社會拉起健康防護網
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後疫情時代更讓大眾對健康意識抬頭,相關需求近幾年呈現爆發性成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以百年農業綜合大學之姿,結合生醫領域及人文領域等科系,從人類、動物及環境健康拉起防護網,替社會培養關鍵跨域人才。
前瞻百年產業脈動,屏科大跨域創新、領航產業未來!
隨著人類發展不斷前進,產業的模式持續轉型,人才的需求也在蛻變中,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百年來前瞻台灣社會與產業的脈動與趨勢,站在創校百年的里程碑上,用跨領域的學習與發展,融入永續、智慧、健康等新世代專業,培養未來產業需要的π型人才。
立足百年,屏科大永續領航、從台灣走向世界!
全球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俄烏戰爭加重了糧食短缺,新冠疫情和極端氣候則不斷提醒著人類與環境生態共存亡的事實,突顯實踐永續的刻不容緩,亦帶動了綠金新經濟。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簡稱屏科大)創校百年來立足於農業,更以前瞻思維結合領先科技持續創新,為人類與環境的共好注入新動力,連續10年在世界綠色大學評比中拿下全國第一,展現新型農業人才的永續價值。
屏科大迎接百歲!以「仁實永續」承載新時代挑戰,穩健變革邁向新局
1924年創立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簡稱屏科大),百年來以農立校,卻始終能與時俱進、不斷求新求變為台灣培養跨領域人才,也替台灣農產打開國際大門。展望下個百年,將持續突圍創新,領航台灣頂尖農業技術與多元人才培育,讓屏科大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品牌。
遠見USR獎揭曉!成大勇奪2首獎、海大1首獎2楷模、清大3楷模
2023遠見USR獎今(11)日揭曉,並舉辦頒獎典禮!近年,全球各大學紛紛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遠見》也於2020年啟動第一屆全國各大學「USR傑出方案」評比。今年最大贏家是成功大學、勇奪2首獎,海洋大學拿下1首獎、2楷模,清華大學則摘下3項楷模獎,整體得獎率僅19.1%。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改善「用電量」痛點,校園省電25%
碳中和與減碳,已是每個大學的目標,但如何達標,卻人人有信心、個個沒把握。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占地遼闊,耗電驚人,於是推廣省電燈具、電動車相關運具,並自產綠電,為綠色校園樹立典範。
屏科大校長張金龍:學校社團變創業基地,育成世界級人才
科大的特色就是務實,面對如今高教環境的挑戰,諸如少子化等議題,屏科大校長張金龍認為不只影響大學,也深刻影響企業端。因此,希望能培養具備跨領域能力的學生,為企業所用。什麼是跨領域?張金龍認為,除了專業技能多元外,還要重視語言、國際觀,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蘇揚會養豬更會讀書,用所學為家業增光
由於父執輩創立養豬場,讓蘇揚從小在豬圈裡成長,更進一步精進所學,研讀動物科學與畜產系, 期望串聯年輕世代豬農,讓台灣畜牧更有活力。
屏科大獸醫輸血醫學中心,拯救生命、成就幸福,發揚大學社會責任
「血庫告急!請民眾快挽袖捐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媒體急呼血庫缺血,請民眾趕緊捐血的新聞。人類捐血、輸血相關觀念與制度,你我都有基本觀念,但對親如家人的寵物如貓狗,當它們因疾病治療及手術急需輸血時,可曾思考過,輸進毛小孩身體裡的血液從何而來?
屏科大從熱帶農業出發 蛻變為永續發展人才平台
不僅在熱帶農業上不斷優化,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積極以永續發展為前瞻策略,榮獲2022年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綜合績效組」技職組首獎,正是見證了屏科大全方位的傑出治校,以培育與土地環境共好的頂尖人才,為社會永續價值挹注改變的力量。
屏科大永續研發中心 整合科技發展再生能源 為台灣探勘永續的未來
為了讓下一個世代遠離能源耗竭危機,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全球以淨零排放為目標,加速能源轉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創立永續研發中心,針對農林漁牧業的廢資材、廢棄物循環再利用與節能減碳,開發創新技術並且跨領域結合綠能應用,為「循環經濟」及「永續環境」加碼給力。
屏科大迎向智慧農業4.0!成立智慧農機中心與智慧機電學程 培養跨域產業精兵
AI、IoT、大數據的科技浪潮,為傳統農業掀起智慧革命!以農立校的屏科大,近年成立「智慧農機中心」、創設「智慧機電學士學位學程」,將工業4.0精神帶進農業,培養跨域人才,為農業整合資訊機械的科技智慧,更讓台灣產業發展開創無限可能。
屏科大深耕SDGs 以同理心打造永續性
為了消除飢餓,種植單一作物,提高產量卻讓生態失衡;為了消滅貧窮,卻過度消耗生態資源。SDGs目標牽一髮動全身,屏科大今年再次獲得USR首獎,看看他們如何帶領師生拚永續?
屏科大校長戴昌賢:跨域力×國際觀,農業新人才就是你
位在屏東的屏東科技大學,以農牧聞名,校長戴昌賢認為,現今的農業人才不再只是專注於單一技術的養成,從生產過程到產銷,以及全方位的考量永續,跨領域已是必備技能。
全台唯一動物疫苗所 屏科大培育國際化、產業化的生技菁英
全球遭逢COVID-19世紀疫病,疫苗研發與生產成了國家級的保衛關鍵。洞見仰賴歐美疫苗進口的需求缺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的動物疫苗科技研究所,是全國第一所且唯一的動物疫苗研究所,不僅提升台灣經濟動物的預防醫學,更促進疫苗研發產業化、國際化,引領台灣生技發展的新格局。
宛如誠品、化身蔦屋!屏科大圖書館 翻轉閱讀、激盪創想
老屋新生的建築改造蔚為風潮,30年歷史的屏科大圖書館也有了華麗轉身。宛如誠品書店的文青風格,空間設計饒富哲思與創想,成為師生最愛停駐的熱門所在。串連大學與企業的力量,屏科大圖書館蛻變新生,將為世代學子激盪知識新花火。
從校園到全球,屏科大共構健康一體One Health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全人類面臨新興傳染病快速傳播與超高死亡率的威脅,病毒幾乎阻斷了國際交流和人際接觸。然而,當全球接近大封鎖,環境與生態圈卻悄悄復甦,在台灣,小琉球因三級警戒封島後,曾單日空拍到八百多隻海龜,恆春居民曾目擊山林野嶺的動物自在奔跑。這場疫情提醒我們大自然反撲的威力,該重新省思如何與環境共榮了。
企業最愛國立科大/深耕農業強攻科技業,屏科大奪最佳進步獎
企業最愛國立科大中,進步幅度最大的,當屬屏東科技大學。四年前還排名第十,去年進步到第八名,今年更打入前五,是國立科大中的「最佳進步獎」得主。
USR心法1:學術研究,用專業解決社會問題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所副教授黃美秀,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暱稱:「黑熊媽媽」,致力台灣黑熊保育逾20年。
屏科大跨國合作交流 攜手翻轉我們的未來
追求一個更美好、更永續的環境已是世界潮流趨勢,為實踐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屏科大舉辦第一屆國際永續發展研討會(ISDC 2020),串連國際合作夥伴與團隊,希望發揮大學影響力與善盡社會責任,並以國際視野進行多方交流,為全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
借鏡丹麥,屏科大重振台灣養豬王國雄風
熬了23年,台灣終於在今年七月從口蹄疫疫區中除名,即將重啟生鮮豬肉外銷;緊接著在八月,政府宣布開放含美豬進口,一時間,台灣的養豬產業成為熱門話題。面對出口與進口的雙重考驗,台灣豬肉品想要提升競爭力,新生代的「人才」正是注入活水的關鍵。
2020遠見第一屆USR獎項:屏科大跨組獨得兩座楷模獎
《遠見雜誌》今年跟上高教時代趨勢,首度針對「大學社會責任(USR)」,對全國各大學公開徵選「USR傑出方案」,歷經兩階段書審、面審後,今(28)日公布2020第一屆《遠見雜誌》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得獎名單,來自全台七所學校共八個優秀方案獲獎,其中,從台灣最南端特地北上參賽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跨組獲得兩座楷模獎,是首屆得獎王。
友善老鷹農法、植物醫師 屏科大的天敵產業之路
現今食安及生態保育意識高漲,友善耕種、減少用藥已是農業共同的趨勢。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整合系所資源及專業技術,維護農田生態系健康,推動老鷹棲架、貓頭鷹巢箱等猛禽生物防治,並培育植物醫師協助農民診斷作物狀況,為台灣農業找出與生態共存共榮的模式。
屏科大吸引台科大求婚 農業科研成最大賣點
6月19日,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率領兩名副校長和主任祕書,風塵僕僕地前往366公里遠的屏東科技大學。兩校團隊晤談不久後,旋即召開記者會。當廖慶榮與屏科大校長戴昌賢在鎂光燈前握手那一剎那,正式展開台灣高教史上「最遠距的合併」。「屏科大一直在尋找門當戶對,但又與我們異質性高的學校,希望達到一加一大於二
屏科大,為「安老」挹注新力量
台灣社會老化快速,許多農村只剩高齡者在苦撐,談農業不得不關照老人問題。屏科大以農業見長,如今發展為全方位科技大學,在長照安養、健康安老的浪潮中,鼓勵學子接觸長者、認識老化,從需求面探索銀光經濟,為老人打造更優質的生活。
屏科大積極發展「科技農業」 培育全方位青農
極端氣候、農村人口老化、產銷失調附加價值過低,這些都是台灣農業正面臨的嚴峻挑戰。為了克服這些問題,政府積極推動「農業4.0」將生產、行銷到消費市場系統化,導入感測、智能裝置、物聯網及巨量資料分析,盼的就是讓台灣農業走入智慧生產的新時代。被稱為南台灣科技大學「南霸天」,以農創校近百年的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生資引領趨勢 把農漁業變朝陽產業
炎炎夏日,全台啟動防蚊大作戰,令人聞之色變的登革熱,如何做好前端防治?果園裡,從大陸大舉入侵的荔枝椿象,重創農民收成,蟲蟲危機怎麼解?從病媒蚊到外來種防治,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態議題,都是生物資源學群的研究範疇。生物資源學群原名為農林漁牧學群,包含園藝、畜牧、動物科學、森林、水產養殖、獸醫等科系,隨著
深化國際交流 南向成果斐然
政府新南向政策實施,讓屏科大長年深耕東南亞的教育事業更加蓬勃,尤其是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緊密的交流合作,彼此相互取經建立情比堅貞的情誼。
研發成果技轉農民 力拚智慧農業領航者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發展「智慧農業」,以無人機巡視荔枝園,找出生病的果樹,對症下藥,精準控制農藥數量;研發中草藥培植場溫室,可模擬從寒帶到熱帶的各種氣候,讓高單價草藥不分四時皆能生產。科技結合農業,屏東科技大學跨域整合農、工、科技及生態環境,突破先天窠臼,也讓這所日治時期就成立的「老農校」,今年躍升科大
生醫廊帶4+1成型,連貫南北一廠難求
今年2月21日,浩鼎解盲失敗,生技業投下震撼彈。但不到48小時,23日下午1點,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全國產業之旅,第一站就來到南港軟體園區,直奔西北角F棟大樓,力挺浩鼎在內的十家代表性生醫業者。大批媒體、保安人員與圍觀的周邊生技業員工擠爆,幾乎把蔡英文致詞聲淹沒。微小音量中,她語氣緩慢卻堅定地說:「今
閱讀找樂趣 開啟更多可能
父親是職業軍人,從小我就對武器等軍事用品很有興趣,尤其是戰鬥機、飛機等,小時候常跑去機場看飛機起降,畫畫時候畫飛機,還會描繪飛機的內部結構。為了追尋夢想,南一中畢業後,我同時考上清大動力機械系和中正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因為父親過世,決定念軍校,減輕家裡負擔。在機械系,我最喜歡的課程是熱力學。許多人認
產學合作 創造技職大學核心優勢
跨院整合創造更多附加價值 台科大 產學經費每年可達9億有38年歷史的台灣科技大學,在產學合作領域有多年耕耘。該校在高教中心最新的評鑑中,在「智慧權收益與效率」項目,更榮膺頂標學校,產學合作成果顯著。據校方統計,台科大與民間企業的產學合作每年成長近20%,來自民間企業的資金達2億,若加上國科會等官方
了解自己興趣和學校特色 就是最佳選擇
按照教育部分類的23項學門,有9大學門的科系數破百。數量最多的前三名是工程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和民生學門。 第四至第九名依序為人文學門、電算機學門、設計學門、醫藥衛生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和藝術學門(表1)。若區分出公私立大學的前三名,名次也有別。公立大學科系數量最高的前三名為工程學門(259
屏科大 農科專業強, 獲高技轉金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雖然位處偏遠的台灣南端,但是在產學合作上卻非常積極,99年度國立技職體系校際評量結果中,屏科大在「爭取產學經費與效率」及「產學合作成效廣泛程度」兩項都位居科大之冠,成績搶眼。據屏科大統計,該校近三年產學合作計畫經費平均都有新台幣8億之多。出色的產學合作表現,來自學校以農專起家的特色。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