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去年營運表現亮麗,營收與獲利同創新高,董事長暨總經理方略酬金也水漲船高,突破新台幣1億元大關。
面板大廠群創將在六月二十四日舉行股東常會並改選董事,公司公告的董事候選人名單中,四席董事、五席獨董全由自然人擔任,鴻海集團並未參選,是群創自二○○三年成立以來,鴻海集團首度撤出群創董事會,震撼業界。
今年3月,儒鴻一度因為景氣烏雲,股價一路殺到跌停,自年初以來股價已跌掉25%。然而,近期Nike卻低調上調了第四季訂單,儒鴻更改口今年出貨量無虞、毛利率持續看好,究竟為何成衣展望忽然大轉彎?
英業達4月底宣布買下一塊5000坪台南安南區科技工業用地,這塊地專業鑑價4.8億元,英業達更只以3.088億元就標下,相當65折入手,為何英業達集團屢漂亮出手,為何財務大總管游進寶喊這是一筆「超值投資」?
許棋凱曾有段被譽為台灣機殼天王的輝煌歲月,卻也面臨倒閉舉債的窘境,沒想到,最後以跨度極大的醫美業東山再起。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辭工總理事長風波,歷時近一個月,終於在第一順位副理事長、聯華實業董事長苗豐強接任後,讓這場驚動全國產業界的工總「家務事」劃下句點。
過去,成衣製鞋業為了節省成本,先後在中國、越南大舉設廠。然而,如今兩大生產重鎮卻紛紛搖手,不再歡迎成衣製鞋業;同時,品牌客戶則頻頻高喊要撤亞洲供應鏈。究竟供應鏈危機後的大洗牌,台廠該往哪去?
網通模組品牌商正基5月下旬上櫃,近年毛利率、EPS更有爆發性成長。但亮眼成績背後,是正基痛苦轉型,最終華麗翻身的故事,關鍵在於聚焦軟體而非硬體。
台積電狹著2022年1月破紀錄的單月營收1722億元,迎來破紀錄的單季財報!除了營業額不意外地達到4910.76億元,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純益率亦「三升」,展望下一季,毛利率更是可望達到53~58%高點。
受到俄烏戰爭開打影響,全球能源、糧食、運輸及產業鏈都遭受波及,第一季,台塑與南亞則在通膨效應及疫情因素,經濟成長放緩下,營收與稅後淨利呈現衰退,台塑化與台化受惠油價飆升帶動稅後利益,台塑四寶表現出現漲跌兩樣情。
IC設計廠聯發科、聯詠及瑞鼎去年獲利表現亮麗,員工薪水也隨著水漲船高,平均年薪逾新台幣500萬元,較台積電246.3萬元高出1倍以上。
1981年,哈伯只是台灣冷卻機小廠,41年來,透過師法日本客戶經營法,搖身一變成為全球冷卻機市占冠軍,如今更宣告,要帶著供應鏈一起零碳轉型,要靠打群架搶商機。究竟哈伯董事長許文憲如何做到?
「沒辦法跟上的,可能就會退出市場!」東台董事長嚴瑞雄說得直白,工具機如果不趕快邁向零碳,恐怕會被業界淘汰。東台積極備戰提出三大策略,要以結合智慧製造、節能的全新「低碳套餐」,搶下綠色工具機商機。
過去,工具機產業拚的是價格和效率,但如今,淨零碳排改寫遊戲規則,客戶不只要設備聰明,還要夠綠!究竟,這場「綠色工具機」洗牌大戰,台灣怎麼打贏?
去年東元深陷父子經營權大戰,引發外界質疑「電動車布局太慢、罔顧本業」等。不過,今年東元竟拋下震撼彈,招來史上第一位「非東元人」的總經理范炘。究竟,過去深耕汽車業、沒待過東元的他,如何帶領東元變陣?
聯詠、小米近日大手筆散財,令無數白領階級心生羨慕。事實上這對公司也有利,人才是企業未來的必爭之地,擁有人才的企業,才能不被市場淘汰。
過去一年,海運之亂引來大量「航海王」投資人追捧、搶上船,然而今年以來,貨櫃運價卻是一路連跌11週,究竟這是常態下跌,還是背後另有隱情?貨櫃三雄的短、中、長線能看好嗎?
全球淨零排碳時程倒數計時,台灣許多中小企業壓力與日俱增。新呈工業總經理陳泳睿,積極組織跨部門團隊,並尋求協作與結盟,將減碳轉型視為生存戰,勢在必行!
50年前的石油危機,讓遠東新世紀展開節能、回收大作戰。如今,「海陸空」廢料都能回收,這家73年老牌化纖廠,未來會如何迎戰淨零浪潮?
根據財政部統計,2021年全年出口花卉共2萬1514公噸,產值達63億元,主要外銷國家為日本、美國、越南、荷蘭及韓國,其中,以蝴蝶蘭45億元為最大宗。
「若不慰留他(王文淵),代表過去邀請他是錯誤的,」工總監事會召集人潘俊榮在第12屆第三次理監事會後對媒體說,表達工總全體堅決慰留的決議與態度,近期更計畫要用工總團結、和諧的兄弟精神登門慰留,用溫情攻勢留人。
台灣成衣大廠儒鴻、廣越先後召開法說會,紛紛樂觀表示訂單滿到第三季。然而,儒鴻法說會隔天,股價卻直接跌停鎖死,法人更紛紛調降目標價。明明成衣廠訂單滿手、營收還持續年增,為何外界卻一面倒看壞?原來背後藏著兩顆未爆彈……。
俄烏戰事延燒,鴻海內部分析報告評估戰事演變,可能出現扶植親俄新政權等3情境;戰事延續將衝擊全球股、匯、債市及實體經濟,原物料和油價大漲,建議在美元、備料、客戶、貨源、成本等面向審慎因應。
「303大停電」事故事隔11天,未來可能繼續發生停電的問題尚未能解決,但這把停電的火已經先延燒到產業界。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王文淵直指「祕書長假借理事長指示對外發布新聞稿」、「無法節制祕書長執行業務」,決定辭去理事長一職;工總祕書長蔡練生亦發布聲明反駁王文淵,一場停電事故也燒出工總內部的問題。
中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廣東省深圳市今天起全市封閉式管理,截至下午5時已有鴻海、欣興等60多家台廠發布重大訊息公告深圳廠區或子公司停工,受影響產業涵蓋組裝代工、印刷電路板(PCB)、散熱、觸控、LED等。
工業總會理事長、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宣布,由於無法節制工總秘書長執行業務,因此決定自即日起辭去工總理事長一職。
面板業2022年滿手現金,有人期待廠方大膽抓緊勢頭,大動作新建新廠;也有人期待謹小慎微,將利潤回饋給長期支持的股東。不過,或許不用這麼極端,「小擴產」加上「轉投資」也是一條路,彩晶、夏普就是這樣。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科技業不僅擔心供應鏈受阻,也面臨成本增加問題。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指出,台灣不少科技公司在俄烏周邊國家有投資設廠,感受如同「打仗打到家門口」,俄羅斯遭經濟制裁也可能導致呆帳等風險。
58年前,冷研曾是全台數一數二的老牌二氧化碳廠,但一場殺價危機,一度令冷研營收腰斬、股東紛紛喊關廠,只剩魏錦文一家五口不願棄守。究竟,老牌二氧化碳廠二代如何突圍轉型,化身乾冰供應及設備龍頭,並卡位淨零碳排的產業顯學行列?
面對競爭對手紛紛擴產,相比之下,不靠擴增產能「秀肌肉」的群創,挾著關係企業夏普在中國大陸的佈局,採取彈性的方式找到外部夥伴,走出自己的路。不蓋新廠的群創,對投資人而言還有哪些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