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COP觀點 【11/26活動報名】 8大重磅講者全面解析COP30
《遠見雜誌》資深撰述,曾任職於《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現主跑傳統產業,範圍涵蓋食品、農林漁牧、鋼鐵、水泥、營建、電機電器、塑化、玻璃、紡織、造紙、車業、航運、交通運輸、新能源。 聯絡信箱:alex.kuo@cwgv.com.tw
作者關鍵字:
台灣半導體挑戰!尹啟銘:正視國際競合、能源受限危機
前經濟部長尹啟銘6日出席「2025第23屆遠見高峰會」,以「臺灣半導體的機會與風險」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半導體產業是支撐台灣經濟與國家安全的核心力量,使台灣在全球地緣政治中占有關鍵地位。然而,在美中競爭、美、日、韓組成晶片聯盟,與能源限制下,台灣半導體產業鏈遇到不少新挑戰。此外台灣若要同時發展
淨零轉型下的電力挑戰,勾勒電網韌性、智慧儲能未來藍圖
台灣持續推動能源轉型,電力供需、再生能源、儲能與智慧配電成為社會焦點。「2025第23屆遠見高峰會」第二場專題論壇聚焦淨零轉型藍圖,邀請公、民營企業領袖分享策略與實例,從電網韌性、家庭儲能、商業模式到多元應用,勾勒出台灣能源的未來架構與市場機會。台灣邁向淨零轉型,能源議題不再只是政策或技術問題,更牽
從缺電到髒電的焦慮!台達電如何讓企業的電力更乾淨、更聰明?
面對供電不穩、綠電不足與AI高耗電時代來臨,企業開始尋找「乾淨的電」:穩定、不閃斷、低碳又可控。台達以儲能為起點,結合微電網與氫能製備,打造從發電、儲電到控電的乾淨電力生態鏈,在今年能源展中端出完整解方,讓電能不只是能源,更是企業永續競爭力的關鍵。從科技業到傳統產業,從半導體到AI資料中心,台灣企業
200億的風能船舶帝國!曾被外商說只能當「沈默股東」,東方風能如何改寫台灣離岸風電版圖?
十年前,一名返台打工的留學生登上工作船,只想幫家族事業打工,卻從此迷上海洋。如今,他是擁有18艘專業船舶、總值近200億元的東方風能董事長陳柏霖。從沒訂單就先造船、帶隊出國受訓,到躺在海堤上監工24小時,他以務實與拼勁,讓外商刮目相看,也讓台灣海事工程首次「開進歐洲」。十年前,遠赴澳洲主修資訊的台灣
另類ETF!企業「電力交易」新模式,星星電力推表後儲能共享方案
面對電價波動與供電不穩,愈來愈多企業開始思考如何自建「電力防線」。星星電力近日以「Energy Trading Fund(能源交易基金)」為概念,推出全新表後儲能共享方案,協助企業在停電時穩定供電,並透過削峰填谷、參與電力交易創造收益,不僅強化能源韌性,也讓企業以更靈活的方式管理電力資產,堪稱「另類
表後儲能上場!打造台灣下一代防災電網與能源韌性
極端氣候下,電力不再只是便利,而是生存關鍵。從台南風災停電十天的痛,到各地積極導入備援系統,台灣正迎來「表後儲能」時代——一場從企業到家庭的能源自救革命,正在悄悄展開。在工廠、商辦、學校甚至住宅,放一台箱型冷氣大小的儲能櫃,竟能掀起一場國家級電力生存戰? 今年7月上旬的丹娜絲颱風,短短一天
台灣表後儲能市場爆發!AI帶動電力需求、企業搶進設廠
從防災備援到能源投資,表後儲能正成為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拼圖。颱風停電,讓民眾體會集中電網的極限,AI擴廠又推升用電需求,企業開始思考如何「自己發電、自己存電」。 隨著鋰電池成本大幅下滑、政策補助上路、金融業資金進場,表後儲能從成本轉為資產,不僅能穩定供電、分散風險,更開啟能源自主與財務創新
電池市場被中國壟斷,台塑、鴻海、台泥開啟台灣反攻戰
全球電力投資快速攀升,儲能需求成為新藍海。面對中國產能過剩與地緣供應鏈重組,台灣電池產業正於重資本競技場中尋找突圍契機,希望能再度點亮「電力島」新篇章。當台塑、台泥、鴻海等台灣三大集團,紛紛砸大錢切入電芯製造,每年可生產上億顆各種規格的鋰電池,似乎為台灣的產業發展注入一劑久違的強心針。 台
不怕停電、還能省電費!家用儲能成建案標配
颱風、地震等事故導致停電,曾是台灣人日常。如今,隨著能源轉型與科技進步,從家戶到社區都能自建電力備援。家用儲能不只是節電工具,更是下波住宅競爭力的核心配備。許多人都曾經歷這些場景:洗澡洗到一半,燈沒了、水停了;或是看著綜藝節目捧腹大笑,一個閃爍,螢幕瞬間變黑;又或者下班回家,按下開關,「喀」一聲,沒
穩定供電、減碳、創造收益三效合一,製造業、超商瘋圈電
電價高漲、供電吃緊,電力已成為企業的生存關鍵。在「電力即國力」的時代,表後儲能不只是節電,更是企業的新武器,從科技大廠到地方超商,都在搶裝、搶能、搶先機。 企業瘋表後儲能!電價高漲、供電吃緊,電力已成為企業的生存關鍵。在「電力即國力」的時代,表後儲能不只是節電,更是企業的新武器,從科技大廠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