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遠見雜誌》資深撰述,曾任職於《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現主跑傳統產業,範圍涵蓋食品、農林漁牧、鋼鐵、水泥、營建、電機電器、塑化、玻璃、紡織、造紙、車業、航運、交通運輸、新能源。 聯絡信箱:alex.kuo@cwgv.com.tw
作者關鍵字:
「AI機器人大聯盟」啟動!2030年拚兆元出口,台灣精密機械業轉型劇本改寫中?
台灣機器人產業迎來關鍵時刻!在AI浪潮與地緣政治推動下,「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立,結合產官學與六大公協會,劍指2030年突破新台幣兆元的產值目標。從AI平台到關鍵零組件、再到八大應用場域全面佈局,打造MIT專屬供應鏈。這場從製造升級到供應鏈重組的戰局,台灣不再缺席,而是全力搶攻下一波產業主導權。
749%出口暴衝、500億軍購引爆!台灣無人機爭搶「非紅供應鏈」商機,審計部曝國軍隱憂
在全球去中化浪潮推波助瀾下,台灣無人機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爆發期」,概念股更是漲翻天!憑藉ICT技術優勢與靈活製造能力,加上民主體制的國際信任度,台灣迅速躍升為歐美國家「非紅供應鏈」的關鍵拼圖。2025年上半年無人機外銷總值年增逾七倍,歐洲市場對台機種信賴度大增。如今,台灣不僅搶攻國際,也將迎來史上
用善良沉默反擊,跌宕起伏到奧運奪金──林郁婷新書《夢想比痛還重》,寫下破繭歷程
2024年巴黎奧運,林郁婷以壓倒性氣勢奪下台灣拳擊史上首面奧運金牌,成為眾人矚目的「拳后」。她出拳俐落、氣場強大,場上殺氣騰騰,場下則是平易近人。從國中因體型瘦小不被看好,到東京奧運失利與國際性別質疑風暴,她選擇用沉默備戰、用拳頭說話,挺過一次次低潮。如今,她將這段掙扎與榮耀化為文字,集結為新書《夢
關稅+匯率夾殺傳產!232國安調查瞄準半導體,台灣出口前途堪憂?
美國今天(1日)正式公布對台課徵20%的對等關稅,震撼台灣出口產業,全台廠商無不愁雲慘霧。尤其韓國、日本等主要競爭國早與美方談妥15%的較低稅率,使台灣在價格競爭上陷入絕對劣勢。不只如此,近期新台幣急升,導致匯損擴大,出口價格優勢幾乎消失,企業利潤遭雙重擠壓。更該注意的還有232條款,恐怕衝擊高科技
台灣關稅20%加台幣升值!衝擊比預期大,機械業還能撐?
美國終於拍板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定為20%,雖然低於最初的32%,仍高於日本、南韓的15%,讓台灣機械與工具機產業感到如鯁在喉。這些以外銷為主的中小企業,在90天暫緩期拉貨告一段落後,卻迎來稅率壓頂與台幣急升的雙重壓力。在全球競爭白熱化之際,產業界籲政府拿出籌碼談判、協助現金周轉,更要防堵匯損與內需
川普關稅、匯率雙殺!對等關稅20%高於日韓 ,台灣企業三措施進入「戰鬥模式 」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將於8月1日正式啟動,台灣被列入20%稅率,高於日本、韓國與歐盟獲得的15%。受川普關稅政策影響,新台幣升破28元,出口企業措手不及。毛利被壓、匯損吞現金流,外銷接單壓力倍增。在全球幣值波動與貿易風險交織下,企業正進入全面備戰狀態。4月2日,從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
旺萊山攜手鳳梨小農,嘉義出發進軍日本
嘉義民雄的一片鳳梨田中,藥師劉家發翻轉人生,打造全台唯一鳳梨全果應用品牌,從鄉間出發,走向國際,串聯農業、觀光與地方創生,開創農業創新的新典範。7月初的丹娜絲颱風,罕見在嘉義登陸。狂風驟雨下,路樹有的連根拔起,有的攔腰折斷,街景滿目瘡夷,前往旺萊山鳳梨文化園區的路還因此封道。 「這次風災太
非核家園的轉機?免穿白袍、免進實驗室,聚界潔能、小智研發攜手培育核融合人才
核融合素有「人造太陽」之稱,是未來無碳能源的關鍵技術,但因高門檻與巨額成本,長年被視為難以實現的夢想。如今,由聚界潔能與小智研發攜手開發的核融合教育課程,透過簡易裝置和可視化設計,首次將抽象的物理反應引入日常教學場域,讓核融合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科學想像,不但降低學習門檻,也為台灣培育能源人才邁出第一步
太陽光電板壞了,社會信任也跟著崩了?一場颱風,吹出能源轉型結構問題
從高雄大樹區違法施工遭罰,到嘉義新塭破碎的水面太陽光電模組散落滯洪池,過去被視為綠能旗艦的太陽光電,如今面臨輿論、環境與信任的多重危機。廢棄模組的回收、污染風險與土地使用爭議,全數攤在陽光下;環境部、經濟部、產業公協會接連回應,但社會信心大幅動搖,這不只是一次天災測試,更是台灣能源轉型的壓力鍋,一觸
房產賣不掉直接「以房養老」?退休不靠兒女,銀行這類貸款竟逆成長
少子化與高齡化雙重挑戰,為台灣的人口、產業、經濟等各個層面,帶來深遠影響。統計顯示,台灣自2021年起,持續出現人口負成長,死亡人數持續高於出生人數,「生不如死」截至6月,已經連續54個月了!面對人口老化帶來的壓力,傳統家庭支持功能逐漸式微,長者開始尋求資產自主與多元財務規劃,「以房養老」就成了新興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