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就算只是睡2小時午覺都好!長照的照顧者,該怎麼尋求支援?
政府自2017年1月起,開始推動的「長期照顧10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強調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服務體系,其中,特別提供了稱為「長照4包錢」的4項補助;而永無止息的長照值勤,對精神與體力都是極大挑戰,不論是新手還是資深的照顧者,不妨與家人分擔照顧責任,或是利用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本文節錄自《當爸媽過了65歲》一書,作者:康哲偉,先覺出版,以下為摘文。)
是人體「第二大腦」:醫師解析5種維持腸道健康方法
大腦是我們身體的指揮官,但是你可能沒想到——我們的腸道,尤其是腸道菌群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行為和情緒, 因此腸道菌群又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神經學家邁克.格爾松教授最早提出「腸-腦軸」的概念,也就是由腸道和腸道神經系統、腸道微生物組成人體的「第二大腦」,腸道可以與大腦交流溝通,互相影響。(本文節錄自《腸道求救中》一書,作者:曾維根,出色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更年期」35歲就開始?身體會怎麼變化?3種自然減少的主要賀爾蒙影響在哪?
台灣女性平均45歲到52歲進入更年期,更年期前期的症狀甚至會提早至35歲就出現。因雌激素慢慢減少產生的不適症狀出現在非認知中的更年期年齡,往往會被忽視,並且不被認為是「更年期」相關治療,導致錯失保健先機。生而為女性,最終都會迎來更年期。我們每個人遇到的狀況可能會不同,但人人都不應該感到徬徨無助。(本文節錄自《更年期完全聖經》一書,作者:瑪莉‧克萊爾‧哈弗,高寶出版,以下為摘文。)
撞球球王張榮麟心梗猝逝,享年40歲!心肌梗塞前兆有哪些?必知護心8要點
編按:台灣撞球名將、有「火雲邪神」美稱的張榮麟驚傳心肌梗塞猝逝。據媒體報導,他人在印尼國際公開賽,昨(14)日白天才完成首戰,順利挺進32強,賽後他感到不適,提前回飯店休息,沒想到傳出憾事。中華民國撞球總會14日也於臉書社群發文悼念,感謝他為撞球努力、為國爭光。究竟心肌梗塞有何前兆?民眾平日又該如何保護心血管?《江晨恩醫師心血管診療室》分享「護心八要點」,避免心血管疾病威脅性命!
以為瘀青竟是皮膚癌!黑斑變化恐是「黑色素瘤」,醫師籲:重視皮膚變化
76歲林姓老翁發現右腳大拇指疑似瘀青,5個月過去,沒消還擴大,竟罹患肢端黑色素瘤。根據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資料,皮膚癌每年新增約2000例,已列入10大癌症之一,且發生率逐漸上升。醫師提醒,黑色素瘤雖為皮膚癌中相對少見的一型,卻可能快速轉移,若未及早治療,恐危及性命;若皮膚出現可疑黑色斑塊,且潰爛不癒、容易出血、會癢會痛等情況,要當心。
不吸菸得肺癌真相?《Nature》28地研究揭台灣2警訊
在台灣,肺癌已被國內醫界專家憂心稱為新「國病」,但是近年許多不吸菸的人卻發現自己罹患肺癌,真相為何?繼4月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表新研究,7月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也針對不吸菸者得肺癌的真相,提出包括台灣在內的28地研究成果。兩篇研究都指向同一個原因!另外台灣地區不吸菸患者還被發現出全球僅有的染病成因。兩大警訊民眾該如何理解?女性不吸菸不下廚也得肺癌,學者又如何看待?《遠見》一文完整拆解。
「睡太多」反而會傷大腦? 研究證實:睡超過9小時認知能力恐下降
睡眠是維持大腦健康的重要生理機制,國際最新研究顯示,每晚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也可能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董氏基金會提醒,睡眠過量或不足都與認知領域損害有關。
熬夜隔天最好別晚起!你的「睡眠債」該怎麼還?
生理時鐘失調是最常見的睡眠疾病,包括失眠、睡眠相位異常;還有一些屬於障礙的部分,例如熬夜、睡眠剝奪。兩者有些關係,很多生理時鐘失調都是因為經常熬夜而引起,可能因為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甚至需把工作帶回家做,原本生理時鐘該睡覺或想睡覺的時候沒有睡,導致生理時鐘不穩定。例如如果正常的生理時鐘是11點睡覺,但連續熬夜三天到2點才睡,而白天仍需要像平常一樣六點起床,直到忙完後在週末或補休時補眠,每天睡到中午12點,起床時間和平常就差了6小時,這就是一種「社交時差」(social jet-lag)。
累斃了但還是睡不著?原來「早起早睡」比「早睡早起」更重要
一旦工作表現不佳,就無法有效率地處理好職場和家庭的事情。如果該做的事沒做完,就只能犧牲睡眠的時間,而因睡眠不足所積累的疲勞又會使工作表現下滑,如此一來,陷入惡性循環中。(本文摘自《最強疲勞恢復法》一書,作者為中野.詹姆士.修一,以下為摘文。)
你把什麼事排在「健康」前面?台灣每人平均臥床8年,退休後健康餘命沒幾年
一人臥床拖垮全家!台灣每人平均臥床8年,退休後健康餘命僅有短短數年;2025年,每10人就有1人考慮辭職照顧;2040年,近70%老人有慢性病,其中超過一半失能;2070年,全台將近一半都是老人!預防家人臥床、討論善終議題,你不是沒試過,只是找不到「家人願意接受」的方法。逆轉3萬家庭長照、臥床宿命的暖心減藥藥師,提供你一套「說得出口」、家人「聽得懂」的對話工具。(本文節錄自《健康到最後》一書,作者:胡廷岳,圓神出版,以下為摘文。)
想打耳洞前先看這篇,小心蟹足腫找上門
編按:打耳洞不只是造型選擇,更關係健康風險。若照護不當,易出現感染、異物反應,甚至產生難以癒合的蟹足腫。本篇從真實案例出發,解析打耳洞後常見併發症與正確照護方式,幫助你在追求美麗的同時也保護自己。
明年老人將達470萬人!舞出健康秀出不老精神,80歲奶奶創據點當「掌門人」
台灣離超高齡社會只有一步之遙,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劉家秀說,依據內政部今年5月戶口統計資料分析,65歲以上人口已占總人口19.48%,超過20%即為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5個人當中,將有1個人超過65歲,活躍老化,才有機會增加健康餘命。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