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如果有孩童在你身旁玩水但突然變得很安靜,不管是不是你的小孩,都試著跟他講話、觀察對方有沒有回應。問問他「你還好嗎?」,或許就能多挽救一條性命。(本文摘自《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一書,作者為張景泓,以下為摘文。)
編按:看著長輩的生活,擔心他(她)吃的食物不夠好、擔心忘東忘西是失智、擔心跌倒......,憂慮很多,但你是否落入「過度幫忙」的模式,反而減弱的長輩的身心功能?
空氣汙染的危害,竟是如此不知不覺地侵入生活,導致健康受損。
在這個標榜「十分鐘上桌」的方便煮時代,網路上、超市內,滿滿各種現成的調理包、高湯塊、調味粉、瓶裝醬,幫許多人省時又省力地變大廚。只要加一點,清水也能變雞湯;整包倒下去,白飯立刻變異國咖哩。
「深呼吸、深吐氣,把氣息放到最長。」聽到這句話,相信有在上瑜珈課的朋友一定都不陌生。但為什麼「呼吸」對瑜珈來說那麼重要呢?今天帶大家一起認識「呼吸」這件事,以及「呼吸與瑜珈」的關聯。
編按:為什麼比起花椰菜,你的大腦會更喜歡蛋糕呢?並不僅僅是「蛋糕比較好吃」這麼簡單。真正的答案會讓我們了解到,為何我們會做出某些舉動,以及我們該如何打破各種壞習慣,例如壓力造成的暴飲暴食或拖延。(本文摘自《鬆綁你的焦慮習慣》一書,作者為賈德森.布魯爾Judson Brewer,以下為摘文。)
編按:顏色會擾亂人的感覺,根據顏色的不同, 有時候會讓物品感覺比實際上的重量要來得重/來得輕。顏色不僅是對身體產生影響、也包含了一部分會對心靈以及身體兩方面都產生影響的顏色。(本文摘自《色彩心理學》一書,作者為PawPaw Poroduction,以下為摘文。)
「晚餐差不多了,大家準備洗手吃飯吧!」在銀行擔任主管的張太太每天最期待就是和全家愉快地享用晚餐,看孩子們大口吃著自己烹煮的食物,是忙碌一天後最親密的互動。因為夫妻倆都有工作,下班後從容下廚是非常奢侈的願望,但自從家裡換用了三菱電機電冰箱後,輕鬆備料上菜真的能夠實現!
編按:即便不上網,我依然心繫大家對貼文的反應及留言,以至無論工作或生活,皆無法「活在當下」。原本最喜歡的SNS變成一種麻煩,於是越來越不想碰,懷疑自己究竟所為何來。(本文摘自《離線練習》一書,作者為安藤美冬,以下為摘文。)
編按:全球新興文明病,除了網路成癮,睡眠障礙也是榜上有名。睡眠好,人就不容易老。年過40之後,請運用各種資源、知識,為自己打造一座睡眠聖殿。(本文摘自《簡單豐足》一書,作者為洛桑加參,以下為摘文。)
編按:只要我們活著一天,必然會碰到阻礙工作、家庭、人際關係的一些事。一方面,我們希望別人不要干涉我們的事,但另一方面,換作別人的事,我們卻管不了自己不去介入。(本文摘自《離線練習》一書,作者為安藤美冬,以下為摘文。)
台灣每日確診人數破2萬,多數為輕症和無症狀,多數人也因此輕忽。嗅覺喪失、極度疲勞、呼吸短促、肌肉無力,可能長期伴隨新冠確診者。新冠疫情下,那些未失去生命、而是失去健康與工作能力的倖存者,卻還未獲得應有的關注與照護。
隨著兒童確診案例持續擴大,如何做兒童居家照護,也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遠見》記者訪問兒童居家照護實際個案,並專訪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兒科部主治醫師鄭敬楓,進一步說明兒童居家照護注意事項和三大就醫評估指標。文末並請藥師建議兒童居家照護的常備藥物,其中,藥水、糖漿類型會更適合小朋友。
透過專業醫師的建議,整理出無症狀及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安心過」的9大要點,以利於度過這段非常時期。
注意力渙散、記性變差、情緒大起大落,都是大腦提醒你「累了,想休息!」謝伯讓提醒,如果不注意,長期可能變成失智症!
編按:恐慌可能會讓我們在衝動之下做出危險的舉動;焦慮讓我們的心理和生理都變得虛弱。一定要注意到這兩件事,才能打破焦慮的循環,幫助我們看清,我們的行為究竟是真的能幫助我們生存,或者其實是造成反效果。(本文摘自《鬆綁你的焦慮習慣》一書,作者為賈德森.布魯爾Judson Brewer,以下為摘文。)
在這個隨時有可能會確診的環境中,確診了該怎麼辦?被匡列又該如何應對?
編按:第一次見到一個人,我們心中會浮現第一印象,通常沒有明顯的資訊作為根據。「他感覺人很好」:這是因為那個人的一些特質,勾起我們先前歸類為熟悉、正面的記憶。而當一個人勾起先前的負面經驗,也會產生截然相反的結果(「這傢伙是個大爛人」)。(本文摘自《你發生過什麼事》一書,作者為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等,以下為摘文。)
也許老年,總是會帶給人們負面的印象,但這群不服老的啦啦隊員,正以最自信的風采,寫下亮眼的人生篇章。
很多人說忙,似乎很少人能做出改變或改善,而且如果事情都能按照時間規劃進行,那這樣還是忙嗎?
編按:在讓心重生的步驟中,共有3個階段。一開始是「不安、恐懼的階段」,變得情緒化,開始大發牢騷。接下來你會進步到「學習與成長的階段」,學會這7種方法後,「人生新的階段」就會呈現在你的眼前。(本文摘自《走出困難的冥想習慣》一書,作者為加藤史子,以下為摘文。)
羅格斯商學院曾調查1300位工作者,發現認為「休息很浪費時間」的人更容易焦慮,他們的休息效果也不好。神經科學家提醒,休息也分好壞,壞的休息不只沒有效果,還會讓你感覺無聊,想要更多休息——比如瀏覽社群媒體。
編按:美國學者長期追蹤利他者與未付出者的身體狀態後發現,利他者明顯占有各方面的健康優勢,更有機會健康衰老,意思是到離世前,身心靈狀態都很理想、很快樂、不用插管或臥床。(本文摘自《快樂醫學》一書,作者為洛桑加參,以下為摘文。)
編按:一個人的不適狀況,通常會先顯現在身體上,之後才會反映於內心。在症狀加劇前,先捕捉「不對勁的徵兆」,意識到其中的危險性,並立刻療癒自己的身體,才能防患於未然。(本文摘自《上班時,別演太多內心戲》一書,作者為井上智介,以下為摘文。)
編按:冥想是培養正念與慈悲心的主要工具。寫過《EQ》的記者以及威斯康辛大學神經科學家耙梳數千項已發表的研究,發現了4個特別突出、經過諸多研究方法完備、並有有效對照組的「黃金標準」認證的好處。(本文摘自《請用正念疼惜自己》一書,作者為波諦帕卡撒Bodhipaksa,以下為摘文。)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的調查,台灣有高達1/4的成人有失眠問題,更有大約1/10的成人為慢性失眠所苦。「睡眠商機」便因而崛起,成為科技市場的新寵。然而市面上宣稱可以改善失眠的產品,要如何鑑別哪些是真正有科學的依據呢?
富邦人壽發揮社會影響力,攜手台灣癌症基金會喚起全民關注相關癌症議題,號召社會大眾力量共同支援偏鄉高齡弱勢癌友。癌症是需要高頻率穩定回診治療的疾病,對於偏鄉癌友而言,就醫的不便會大大影響治療意願。富邦人壽關懷偏鄉高齡弱勢癌友就醫問題,2017年起與台癌基金會推動「銀髮偏鄉 就醫無礙」計畫,提供就醫交通補助,提高癌友就醫意願,來提升治癒機率,開辦至今已幫助上千名偏鄉癌友穩定就醫。2022年將完成建置「就醫交通媒合平台」,提供偏鄉癌友叫車接送服務,希望透過多元管道,讓偏遠地區的癌友求生的一哩路可以更為順暢。
編按:多年前,麥克的大腦適應了持續受威脅的狀態——他的身體與大腦變得太過敏感,世上任何與威脅有關的訊號都會引起過度反應。他嘆息,「我最討厭國慶日和跨年,煙火嚇得我魂都飛了。即使我知道會施放煙火,依然受到驚嚇。」(本文摘自《你發生過什麼事》一書,作者為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等,以下為摘文。)
成分無調整的戀職人鮮奶,保留生乳的自然原味及完整營養,能跟其他食材激盪出最佳風味,因而被眾多餐飲職人選用。擁有職人不惜時間和精力也要打造最高品質的決心,特與屏科大獸醫系合作,推動全台首創乳牛牧場全面健檢計畫,從硬體、管理、飼料、榨乳、檢驗、紀錄做全方位評估,為每座牧場提供客製化改善方案,力求環境友善、乳牛健康、乳源優質。
編按:不要說癌症病人,一般小痛小病的人,常常都是因為心裡有很多不平衡。若你願意轉化、願意開始試著放下,那其實,很多病基本上一半就好了。剩下一半,你可以交給醫生、交給最先進的醫療科技。(本文摘自《快樂醫學》一書,作者為洛桑加參,以下為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