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洛史都華、湯姆瓊斯來台開唱!已近八旬有腹肌,靠倒掛與下水
搖滾公雞洛史都華(Rod Stewart)、封爵歌王湯姆瓊斯(Tom Jones),2024年先後來台開唱,這兩位英倫歌壇長青樹,歲數加總起來約160歲,卻還可以在舞台上鐵肺獻聲、賣力唱跳,祕密養身之道竟然和水下訓練、倒掛療法有關?
12月為何日落就休息別運動?漢方醫學專家教你累積健康底氣
包含「冬至」在內的12月,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短的月份,也是任何人都會意識到「冬天真的來了」的時候,所以只要太陽一下山,人們就會想早早回家,此時我們不妨增加一些能在家裡享受樂趣的活動。這個月身體的「休息」比例為80%,比上個月要高。另一方面,身體的「活動」比例則為20%。在白天陽光充足時保持本月的「活動」習慣,就能達成20%的目標。(本文節錄自《52週身體修復練習》一書,作者:鈴木知世,時報出版 ,以下為摘文。)
從「清醒了才起床」改成「起床後再清醒」,一天多出半小時
待在被窩裡反而會讓體溫和荷爾蒙遲遲不上升,所以清醒的時間才會愈來愈往後拖延。只要將觀念從「清醒了才起床」換成「起床後再清醒」確實執行,一早就能充滿活力地活動。(本文節錄自《快眠地圖》一書,作者:角谷Ryo,以下為摘文。)
你贊成「安樂死」嗎?我們為什麼不應該讓想死的人死?
我父親曾經要我殺了他。他當時74歲,從71中風開始就備受折磨,無法正常講話,而且左側半身不遂,住在安養中心,還有嚴重的憂鬱症。基於同情和愛,我是不是應該讓他死?這樣應該算是殺人。但是如果法律允許我協助他死呢?我該怎麼做?我有沒有膽子這麼做?所以我們來探討一下安樂死,包括如何執行以及有什麼防護措施。(本文節錄自《別理假訊息,擁抱真科學》一書,作者:路克‧歐尼爾,奇光出版,以下為摘文。)
中國黴漿菌肺炎疫情升溫!醫憂2024春節可能侵台
中國類流感疫情升溫,當地黴漿菌抗藥性比例高,有醫師警示中國抗藥性黴漿菌明年春節可能侵台,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將持續密切監控,今天已發醫界通函提醒醫師提高警覺。
50歲離職照顧家中生病長輩!財務規劃師:強烈建議不要
50歲,不少人都會面臨這樣的情境:家中長輩可能因為生病或其他原因,需要我們的照顧。於是,我們便面臨了一個抉擇,是要放棄工作,全心全意去照顧他們呢?還是讓另一半來照顧?許多人可能會想:「既然請外籍看護和其他支出,每個月要花3萬,我不如自己來照顧,這樣不是可以省下這筆錢嗎?」(本文節錄自《預見50歲後的大小事》一書,作者:吳佳駿,劉詠廷,邱家潔,蘇裕豐,葉國平,曾智群,巫奉約,吳宜倩,王芷湄,李健儒,財經傳訊出版,以下為摘文。)
起床後就喝咖啡會降低抗壓性?妥善利用咖啡醒腦的3重點
人清醒後,就能抵抗壓力,是因為體內會分泌出能產生能量的皮質醇荷爾蒙。皮質醇會在清醒後的大約一小時內持續升高,達到高峰以後,就會開始下降。這是人類原本就具備的自主面對現實的功能。咖啡能夠趕走睡意的理由之一,就是它有活化皮質醇的效果。(本文節錄自《快眠地圖》一書,作者:角谷Ryo,以下為摘文。)
百歲人瑞也能深蹲?從日本沖繩到美國加州,「藍色寶地」長壽秘方大不同
「長壽關鍵不是如何避免死亡,而是學習如何生活!」在大家的想像中,住在熱帶海島或山林中,活在人煙稀少的自然環境,才能悠閒地迎向健康長壽人生。但,五大長壽「藍色寶地」卻顛覆認知,從日本沖繩到美國加州,一個是亞熱帶海島,另一個是都市近郊,兩種截然不同的地理、人文條件,如何長出不同的長壽生活型態?
基因只影響25%,這句咒語才是長壽關鍵?揭密「藍色寶地」9大養生秘訣
《新英格蘭百年人瑞研究》(New England Centenarian Study)揭櫫,想要活得長壽,基因的影響只占25%,剩下的變因是什麼?今年Netflix就拍攝迷你影集「藍色寶地」,來探索世界五大長壽勝地,揭開百歲人瑞的秘密。《遠見》一文整理。
孤獨和每天吸15支煙一樣危險!專家:可能還會早死
你喜歡自己一個人獨處還是跟朋友混在一起?一項英國最新研究指出,經常感到孤獨或被社會孤立的人會增加早死的風險。
台南登革熱燒不停!為何埃及斑蚊最愛古都這一味?
登革熱延燒至今,累計至11月15日有2萬3756個本土病例,創下近10年同期的次高紀錄,最大苦主正是台南市民,有2萬400例,占全台85.9%;46位死亡、占比92%。為何台南常常成為登革熱盛行地區?埃及斑蚊為何這麼愛叮咬台南人,躲都躲不掉?
氣候變遷影響健康,恐傷腦?科學家新研究:暖化會改變大腦神經系統
野火、熱浪、洪水、乾旱、空污,氣候變遷災難性影響還不只這些,最近一組國際科學家團隊認為,極端天氣事件和空氣污染在內的環境因素可能會明顯改變大腦結構和認知能力。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
提供醫療知識、抗老養生、健康飲食、運動保健、智慧醫療等資訊,給您滿滿的活力與能量!
追蹤全球及全台淨零新趨勢,助您搭上ESG的永續列車。
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智慧科技四大面向,探索城市大未來!
「國際大師.台灣連線」每月獨家連線國際大師,為您開拓前瞻視野。
不定期遠見雜誌活動資訊。
好享生活關注風格設計、影視、職涯、消費及生活相關議題,與您一同品味生活,恣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