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想打耳洞前先看這篇,小心蟹足腫找上門

林靜芸
user

林靜芸

2025-07-08

瀏覽數 50+

耳朵很薄,打洞如果沒有好好照護,可能會造成蟹足腫。Unsplash by Leohoho
耳朵很薄,打洞如果沒有好好照護,可能會造成蟹足腫。Unsplash by Leohoho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打耳洞不只是造型選擇,更關係健康風險。若照護不當,易出現感染、異物反應,甚至產生難以癒合的蟹足腫。本篇從真實案例出發,解析打耳洞後常見併發症與正確照護方式,幫助你在追求美麗的同時也保護自己。

佳佳(化名)的兩邊耳朵各有七個洞,耳垂兩個、耳骨五個,一些朋友認為,耳骨打洞,疼痛度、恢復期長以及照護複雜度,是耳垂的數倍,但佳佳不太同意。她喜歡耳朵戴滿耳骨夾及耳環,讓平凡的輪廓顯出特色,增加自信。

打洞有可能造成蟹足腫

打洞之後兩年,完全沒問題。所以佳佳常忘了有打洞,穿脫衣服時沒有先拔掉耳環,衣服拉扯耳朵出血。有一次還出現傷口,她休息幾天沒戴耳飾,耳朵還是腫痛,吃藥、塗藥搞了一個月才消腫。問題是原本五個耳骨洞,兩個密合,無法使用;更糟的是,患處長出堅硬的紅色蟹足腫,凸出耳廓,外觀難看,還會發癢脹痛,佳佳只得去看醫師。醫師說,蟹足腫可以壓迫或打類固醇或做放射治療,但是難癒合,佳佳才發現代誌大條。

打洞是以異物植入皮內,等瘻管形成,方便配戴飾品。

瘻管形成必須克服三個挑戰

.感染:打洞過程需注意消毒,之後需避免局部汙染或是自體免疫統下降(例如失眠)。

.異物反應:人體有排除異物的天性,表現出來的也是發炎反應。所以,耳環必須選擇「鈍」性金屬,避免銅、鎳等容易過敏的飾品。

.傷口癒合:營養不良,傷口癒合不足,表皮長不好。佳佳則是反覆創傷,傷口過度癒合,洞口密閉,形成蟹足腫。

傳統治療不彰,恐需局部切除

耳朵很薄,打洞造成的蟹足腫由於殘存瘻管持續炎症反應,困難控制,傳統的治療如果失敗,可能需要合併局部切除手術。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台大醫院整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原文刊登於自由時報,經作者同意轉載)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