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底以來,俄國要求歐洲國家以盧布支付天然氣,保加利亞、波蘭、芬蘭等國陸續陷入斷供窘境,歐洲國家要如何填補將近四成的龐大供應缺口?挪威、北非、卡達、美國出口產能可以補救多少?歐洲天然氣庫存是否將會見底、引發新一波價格上漲壓力?本文帶您一次解讀!
今年俄烏衝突為全球的地緣政治帶來許多的變化,其中也包括了貨幣。因美國透過貨幣霸權制裁俄羅斯,引來各國憂慮美元主導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部分央行也開始跟進俄羅斯增持人民幣並減持美元,引發人民幣可能取代美元的猜測。以下五大QA 解析人民幣後勢。
裕禾泰(Zuen Investment),為新加坡知名家族資產管理機構,提供穩健現金流收益及國際基石股權投資策略,已獲得多年豐厚成果而聞名。其創辦人兼執行長邱奕珩,更是曾與國際多家保經機構合作的亞洲豐盛基金(Harvest Global Fund)、新加坡鴻運基金的創辦董事長,過往管理資產總額超過1.5 億美元。經由跨國金融產業的服務對接,協助高資產家族客戶,實現優化的跨國資產配置、風險對衝及投資管理等服務,為裕禾泰致力發展的核心能力。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1日釋出迄今最強烈的鷹派訊息,暗示他支持5月升息2碼,並暗示今年內將多次升息2碼,顯示政策立場已「全面轉鷹」,展現對抗通膨的決心。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22日盤中應聲漲至2.9698%,逼近3%的整數關卡,美元指數也挺升0.5%至101.068,攀抵兩年多高點,美股早盤跌逾400點。
俄烏戰火綿延、虛幣掀起狂潮,美國聯準會與台灣央行升息抗通膨……。亂世之下,如何安穩投資?遠見投資年會集結六位專家,共商因應變局的解方。
央行打通膨,今天舉行的第1季理監事會決議升息1碼,終結連7凍,並於明天起實施,鷹派作風讓市場跌破眼鏡;這不僅是央行總裁楊金龍任內首次升息,也是央行睽違逾10年的升息。至於房市管制措施這回暫不調整。
台灣近幾年因半導體需求快速增加,加上台商回台所帶動的資本投資,為經濟創造了一波榮景,國際地位和認同上均有明顯提升,但同樣作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本文將解讀這幾年帶動台灣發展快速的關鍵點,以及與香港經濟結構上的不同。
疫情擾亂,塞港、缺櫃造成供應鏈瓶頸,推升全球物價上漲壓力,連帶波及小型開放經濟體台灣,核心CPI飆上13年新高。因應通膨,Fed將於3月升息,學者評估,央行有3大考量因素,不會貿然跟進,最快也要等到6月才有升息可能。
2022總經環境有諸多挑戰,但台灣經濟成長會如何呢?中華信評團隊發布2022的最新信用風險展望,台灣企業信評4年來首度轉正,卻面臨六大風險!趕快來看看你關心的行業,今年究竟前景如何?
12月底,各大央行紛紛召開年內最後一次會議,聯準會加速縮減購債、英國央行率先升息、歐元區釋出最新購債內容,與此同時,地球另一邊的中國卻做出降準、甚至降準的動作,究竟12月的會議央行透露了哪些訊息,2022年各大央行貨幣政策將如何進行,台灣央行會跟進美國做出升息嗎?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一席「明年很可能會升息」談話,震撼公債市場,央行今(20)日標售30年債遭「空」襲,得標利率飆高至1.15%(債券殖利率彈升等於價格下跌),創逾兩年半新高,較市場預期高出25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等於0.01個百分點),令市場跌破眼鏡。
在美國通膨的高壓力下,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如市場預期,宣布加速寬鬆退場,未來升息的步調也有藍圖。美股為此反應熱烈。專家分析,在相對穩定的市場信心支持下,除了防疫、科技股外,符合社會整體發展的減碳周邊產業股價也能繳出更佳表現。
M平方想讓你知道的是:2021年最後一次聯準會利率會議,如市場預期宣布明年1月加速縮債,但利率點陣圖意外傳遞明年將升息3碼訊號,整體會議該如何解讀?
美國聯準會為對抗通貨膨脹,今天宣布加快縮減COVID-19疫情爆發後支撐經濟的購債計畫規模,官員預期明年至少三度升息,實施近兩年的超寬鬆貨幣政策接近尾聲。
國內外通膨升溫,升息成為明(2022)年各國貨幣政策主旋律。中央銀行官員認為,美國貨幣政策邁向正常化加上疫情和緩,有助提振包含旅遊、購油及海外投資等美元需求,今年以來表現超強勢的新台幣匯率,明年升值壓力可望明顯減輕。
M平方想讓你知道的是:2021年聯合國COP26氣候峰會決議文本第一次納入「減少煤炭使用」的措辭,顯示目前全球對抗地球暖化、極端氣候幾乎已成為全球共識,在油價波動劇烈的情況下,全球和主要經濟體減碳和發展新能源的政策為何?又有什麼相關政策能帶來投資機會呢?本次系列文章慢慢告訴你!
對近來最夯的元宇宙及虛擬貨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4日表示,元宇宙概念還需要5至10年的落實,相關應用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至於虛擬貨幣對整體經濟與工商業發展,「還不足成為議題」。
台灣投資動能暢旺,連帶用水需求增加,水利署透露,歷經百年大旱,廠商均意識穩定水源重要性,中油、亞東石化等共計申請12件再生水用水計畫,核定總需求量為每日25萬噸,水利署官員笑稱,過去沒人要的再生水,如今是搶著用。
通膨真的來了!全球消費者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放眼全球經濟成長路徑,幾乎都已恢復至疫情前水準,面對通膨危機,投資又該如何謹慎應對?
M平方想讓你知道的是:聯準會11月會議如預期公布縮減每月購債規模,並從11月晚些時候,就正式開始實施。不過面對市場強烈的升息預期,Powell仍以靜待通膨路徑能否如期放緩回應,通膨高檔的縮債期間美股、美債還有行情嗎?
編按:税賦的課徵主要是出於當時的需要,通常是為資助某場戰爭。稅賦在推出時都是暫時性的,只是後來大都演變成永久性。課稅金額在初期都很低,但會隨著時間而增加。稅收大部分都會遭到濫用或是花在納稅人不認同之處,最終人們覺得受夠了。(本文摘自《光天化日搶錢》,作者為多米尼克.弗斯比Dominic Frisby,以下為摘文。)
物價漲太高,對於領固定薪資且無加薪希望,或者是退休人士而言,都是一件最殘忍的事情。從圖中可以發現,食物類、交通類的年成長確實比較大,尤其是交通類,與目前油價來到80元應該也有極大的關係。
一如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宣布11月開始縮減購債規模,並以每月減少150億美元的節奏進行;至於升息腳步,聯準會主席鮑爾強調,對於升息仍保持「耐心」,希望等待就業市場出現更多成長。
M平方想讓你知道的是:今年以來,原物料板塊輪番出現一次又一次的「上沖下洗」戲碼、創高後旋即大幅回檔,包括玉米、木材、鐵礦砂、鈀金等大宗商品,近期的能源危機也帶動天然氣、煤炭價格站上高位,進而支撐油價睽違七年後再度重返$80關卡。回歸檢視基本面,冬季氣候與反聖嬰現象對於能源市場的影響為何?原油、天然氣中長期的供需展望以及風險時點該如何留意?本文帶你一次解讀!
財經M平方提供今年下半場,隨著疫苗覆蓋率逐漸攀升,各國紛紛開始討論退場機制,新興市場如巴西、俄羅斯,已在今年3月以來各升息5次。
通膨已全面來襲!近日汽油一波波調漲,讓許多民眾大呼吃不消,五倍券也變得無感;而包括聯合利華、可口可樂等民生品牌,更已「漲聲響起」。也因此,各國勞工深感入不敷出,甚至出來反擊。
10月8日五倍券正式啟用,你是否也面對著琳琅滿目的優惠,遲遲不知該怎麼下手?還是,早早就把五倍券花完了?到底怎麼用券,經濟效果最好?學者建議「這時點」之前趕快用完!
從東京牛丼到倫敦炸雞,消費者開始驚覺:現在什麼都在漲價。世界各地颳起物價漲風,正形成一股籠罩全球經濟前景的完美風暴。
勞動部最新國際勞動統計資料出爐,各主要國家工時多因疫情減少,其中台灣去年總工時為2021小時,在主要國家中排名第4,但在就業率及GDP數據變化上都優於主要國家。
M平方想讓你知道的是:景氣由復甦進入擴張,政策轉向輔助,今年以來,各大央行政策逐漸退場,M平方統整成熟及新興市場12大央行至2023年的政策預期路徑,一探政策退場的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