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走弱、外資湧入!關心匯率波動與資產安全的你,一定要注意了。中央銀行公布最新數據,2025年6月底外匯存底達5984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目前外匯與黃金成為全球央行對抗不確定性的雙重防線,也是增強防禦力的新顯學。
在全球各國央行瘋搶黃金的熱潮中,台灣的外匯存底也悄悄寫下歷史新高!央行最新數據出爐,到今年6月底,台灣外匯存底高達5984.32億美元,單月就增加超過54億美元。這不只是一個數字,更代表了台灣在面對全球金融變局時,手上有更多的籌碼。
換句話說,現在央行以黃金和美元打造了「雙重防線」,強化未來台灣在面對變局時的應變能力與韌性。根據中央銀行公布資料,截至2025年6月底,外匯存底比5月底增加54.84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
同一時間,世界黃金協會與英國線上民調公司輿觀(YouGov)聯合調查顯示,全球央行正掀起新一波搶金熱潮。72家被調查的對象中,有43%表示計畫未來一年增持黃金,比例創下調查八年以來新高,且沒有一家打算減碼,顯見央行資產配置的風向正快速轉變。
外匯存底創新高,靠三大「神助攻」
為什麼台灣的外匯存底能一路往上衝呢?央行點出了三大主因:
一、投資持續賺錢: 央行的外匯投資眼光精準,收益穩定進帳,為資產成長貢獻良多。
二、美元走貶助攻: 剛好這段時間美元走弱,其他主要貨幣像是歐元、日圓等兌美元都升值了。這樣一來,原本以外幣計價的外匯資產,換算回美元自然就水漲船高囉!
三、央行「穩匯」有功: 為了避免新台幣升值太快,影響出口競爭力,央行適時進場買進美元,調節匯市供需,這對穩定市場秩序很有幫助。
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進一步解釋說,6月上旬匯市還算平穩,大家對台幣升值的預期一度降溫。但到了下旬,美國聯準會釋出7月可能降息的訊號,美元應聲轉弱。再加上市場看好美中關稅談判有進展,資金紛紛回流,台幣和台股齊揚!這時候央行就必須進場調節,避免匯率波動過大,傷害經濟。
截至6月底,外資持有台股、債券與新台幣存款總計約8777億美元,占外匯存底比重達147%,較5月的139%明顯攀升。這顯示外資對台灣市場仍抱持高度信心,也讓央行在匯市操作上必須更加靈活。
黃金再受央行青睞,台灣穩居全球第12
除了外匯資產,黃金也再次成為央行避險工具的主角。台灣中央銀行目前持有約423.9公噸黃金,全球排名第12,這批黃金主要用來支撐新台幣價值、穩定金融系統,也是長期金融安全的底氣所在。
台灣的黃金儲備多數是在1970年代購買,用以平衡對美貿易順差,至今未大幅異動。儘管金價節節高升,央行仍維持「不積極增減」的中立態度,以穩健為原則。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統計,新興市場央行近年加快囤金腳步,除了追求資產收益,更重視黃金「無違約風險、無政治干擾」的特性,有助分散美元風險、提升儲備靈活度。
目前美元仍是全球儲備資產主軸,但占比已降至46%,而黃金則攀升至約20%,甚至超越歐元,成為全球央行儲備的第二大資產。這反映出全球金融格局正在逐步重塑,各國央行也都在調整資產組合,強化風險管理。
台灣這次在外匯存底和黃金儲備的雙軌布局下,不只展現了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也為未來的政策彈性保留了更多空間。未來在面對升息循環結束、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以及國際資金流向轉變等等挑戰時,央行的穩健配置戰略,將是維持台幣匯率和台灣金融穩定的固樁關鍵。這也是在數字屢屢創新高的現象背後,你我必須關心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