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新新併之前最後交易日,新光金爆天量交易!外資搶金融股真有戲?

廖君雅
user

廖君雅

2025-07-11

瀏覽數 2,300+

新光金(2888)今年以來首度單月轉盈,成為內外資搶抱的金融股。遠見編輯部
新光金(2888)今年以來首度單月轉盈,成為內外資搶抱的金融股。遠見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台新金新光金合併之前的最後一個買進日,新光金(2888)今年以來首度單月轉盈,成為內外資搶抱的金融股。其實,台幣強勢升值、全球進入降息倒數計時,讓外資重新鎖定台股資金熱點,而金融股正是最大贏家。究竟有何利多?

新新併之前的最後一個買進日,新光金(2888)今年以來首度單月轉盈。新光金昨晚公布6月自結獲利,今年來首次單月轉虧為盈、賺16.7億元。接續昨天新光金爆出21萬張巨量,今(11)日持續爆量,一小時內就交易10萬張,高居台股第一。

除了新光金爆天量,今(11)日台股盤中持續上漲,金融股依舊是外資的心頭好。

回顧昨(10)日台股強勢收紅166.24點,收在22693.25點,成交值達3179.21億元,市場人氣明顯回溫。其中最吸睛的亮點,是外資大舉買超達100.11億元,前10大買超個股中,竟有4檔是金融股:台新金、台企銀、新光金與國泰金。不僅如此,金融類股整體指數上漲1.36%,成為推升大盤的關鍵動能;壽險雙雄國泰金與富邦金股價同步上漲超過2%,顯示外資資金正明確回流到具防禦性與評價優勢的金融族群。 

而在背後推動這波資金輪動的,正是兩大總體環境變化:台幣升值與美國降息預期升溫。

金融股帶頭衝,外資資金回流熱

過去一年,美債殖利率居高不下,導致壽險業帳上資產評價受損;但近期市場風向逐漸改變。

首先是美元走弱、台幣強升,7月初新台幣一度升破28.8元兌1美元,創下近三年新高,讓外資匯兌損益改善,進場意願大增。 

同時,美國聯準會(Fed)近期釋出鴿派訊號,市場普遍預期最快9月可能啟動降息,全年降息兩碼的機率正在拉高。這對壽險業者而言是重大利多──美債價格可望回升,過去帳面上的未實現損失將縮小,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回穩,對國泰金、富邦金等壽險資產占比較高的金控形成明顯利好。 

美國聯準會(Fed)近期釋出鴿派訊號,市場普遍預期最快9月可能啟動降息。Flickr by Federalreserve

美國聯準會(Fed)近期釋出鴿派訊號,市場普遍預期最快9月可能啟動降息。Flickr by Federalreserve

外資為何愛買金融股?三大利多浮現

這波外資大買金融股,其實有三大利多浮現。

第一,匯率利多浮現。台幣升值對外資而言,不僅可壓低進場成本,後續若台幣持續升勢,更有機會帶來匯兌收益。金融股本身又多數持有大量海外資產,升值有助於降低避險成本與匯損風險。

第二,債券資本利得可期。降息環境下,債券價格回升可望帶動金融資產評價改善,對壽險與投信子公司尤為有利。過去受利差縮小與風險利率影響的壽險業,若美債殖利率下滑,資本市場將有喘息空間。

第三,防禦型配置首選。在AI股漲多震盪、電子族群高檔震盪之際,金融股本益比偏低、殖利率穩定(不少金控配息率達4~5%),對追求穩健收益的資金具有吸引力。

台幣升值+降息預期,金融業兩大利多

目前外資著墨的金融股大致可分為三類: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1. 壽險金控: 

如國泰金、富邦金。資產規模大、海外投資比重高,是降息行情下最大受益者。帳上未實現損失有望轉正,淨值比也有機會回升。

2. 傳統銀行股:

如台新金、合庫金、台企銀。升值可減少外幣放款損益波動,加上內需消費穩健,放款業務與財管收入持續貢獻。

3. 中小型金融股:

如新光金、中信金。雖體質各有不同,但漲勢靈活,常被視為資金短打對象,波動度也較高。對投資人而言,若看好這波行情持續,可優先關注壽險類金控搭配部分殖利率佳的銀行股,形成穩健與收益兼具的組合。

不過,利多背後仍潛藏變數。最關鍵的問題在於:聯準會何時真正開始降息?

目前市場押注最快9月啟動,但美國6月非農就業報告仍顯示勞動市場具韌性,通膨尚未完全降溫,若接下來的數據強於預期,Fed降息時點可能被延後至年底甚至2026年。

此外,台灣央行是否會跟進降息仍未明朗,若國內利率未降,金融機構利差壓力仍在,實質獲利改善幅度有限。換句話說,現在金融股的上漲,更多是「反映預期」,若降息落空或延後,市場可能出現「利多出盡」的整理修正。

投資金融股,該注意哪些風險?

儘管金融股迎來喘息機會,但投資人仍需留意幾項潛在風險:

1. 升值過快不利出口與經濟動能,恐連帶影響金融授信與投資布局。

2. 資本市場波動仍大,若AI或科技股出現系統性的評價調整,連帶拖累金融業投資(股利及資本利得)收益。

3. 壽險業資本適足率(RBC)改善需時間發酵,帳上評價未必立刻轉為現金獲利。

4. 部分金融股的財務結構複雜,須慎選資產組合透明、風控紀律良好的公司。

總體來看,在台幣升值、美國即將降息的預期推動下,金融股迎來久違的資金青睞,短期表現有望持續強勢,特別是壽險資產比重高的金控股,更具受惠潛力。但市場永遠走在政策前,投資人不妨保守樂觀以待,切勿過度追高。

同時,密切關注美國與台灣央行的實際利率政策轉向與時點,才是掌握這波「金融股行情」續航力的關鍵。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