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住的城市與社區,對高齡族群友善嗎?每天出門「行」的安全,大大影響長輩外出社交與就醫的便利性。《50+》2021高齡友善城市的評比中,交通/公共設施友善度,就是一個重要指標 ,而新北市在社區步行友善程度部分拿下優等,如何做到讓長者出門安全、家屬放心?
嘉義市長黃敏惠首度摘下《遠見》五星殊榮,但施政仍面對不小的挑戰。最嚴重的就是,產業結構導致經濟落在谷底及人口流失,面對這兩大難題,有何對策?
近年嘉義縣產業聚落紛紛成型,預計2025年六大產業園區全部完工,可望十年創造六萬個工作機會,也推動農業大縣蛻變為農工大縣,振翅起飛。
今年為縣市首長選舉年,也是2000年以後出生的首投族,第一次參與的首長選舉,因此,「青年議題」一時成為城市治理的顯學。隨著2022《遠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公布,《遠見》也帶您一同審視各縣市如何挽回「消失中的青年」,進而為城市競爭力注入新血。
今年九合一選舉中,22位縣市長改選備受矚目。14位爭取連任的縣市首長中,民眾最挺哪一位?而即將卸任的8位首長,民眾又希望誰轉換跑道?
你住的城市夠數位嗎?市容美感度如何?未來,這兩項將成為城市進步的關鍵指標。《遠見》深入剖析,22縣市民眾的滿意度,哪一個城市最獲好評?
綜觀今年22縣市表現,八大施政面向平均滿意度突破七成,顯見民眾對縣市團隊的肯定。其中,中南部縣市與離島成績大幅竄升,在前十名中拿下七名,是哪些施政大獲民心?
第28屆《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今年呈現劇烈振盪。其中,桃園市長鄭文燦,未能在畢業之際,守住五星會籍,而鴨子划水的南方小城嘉義縣市,則以黑馬之姿,雙雙搭上五星列車。
2022年是本屆縣市長任期的最後一年,14位首長尋求連任,8位即將卸任,「2022《遠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發現,本屆獲五星的縣市長有侯友宜等六位、鄭文燦錯失五星卻入閣呼聲高;而台北市長柯文哲則滿意度低迷。
2022年是本屆縣市長任期的最後一年,14位首長尋求連任,8位即將卸任,「2022《遠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發現,本屆獲五星的縣市長有侯友宜等六位、鄭文燦錯失五星卻入閣呼聲高;而台北市長柯文哲則滿意度低迷。本屆調查也將是年底九合一選舉的重要風向球。
2022年是本屆縣市長任期的最後一年,14位首長尋求連任,8位即將卸任,「2022《遠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發現,本屆獲五星的縣市長有侯友宜等六位、鄭文燦錯失五星卻入閣呼聲高;而台北市長柯文哲則滿意度低迷。本屆調查也將是年底九合一選舉的重要風向球。(見總表)
2022第18屆《遠見雜誌》CSR暨ESG企業社會責任獎,本屆共計228件報名、76項入圍、選出46個獎項,得獎率僅20%。
2022第18屆《遠見》CSR暨ESG企業社會責任獎,共123企業、228參賽件數,角逐46項獎座。傑出方案新增「人才發展組」及「循環永續組」,鼓勵企業投入ESG,發揮正向影響力。最大贏家為遠東集團,旗下四家企業共抱回五項獎座;其次為富邦集團取得四座獎項;國泰集團、統一超商則分別榮獲三座獎項。綜合績效電子科技業首獎,首度由鴻海摘下。
擁有健康自然的生活環境,以及獨特的慢生活態度,臺東不只可以享受慢的美好,更能從慢文化發展經濟模式,催生疫後時代無限可能的觀光創想!「臺東觀光未來學堂計畫」善用數位時代跨域培育的策略,為東漂人才大開未來前景。
「日正食品」持續推動AVM及SDGs,生產線做到零汙染、零排放、零廢棄,甚至打造出循環經濟模式,成為中小企業的ESG典範。
「中鼎工程」是第一個入列道瓊永續指數(DJSI)的台灣工程業,2020年起排名更攀升到全球工程業第二。究竟中鼎如何內化ESG,在每一場會議創造專屬時刻?
中華電信不只是電信公司!過去十年,中華電信逐漸轉型成資通訊公司,透過通訊科技,加上創意方案,將ESG打造為企業DNA,今年一舉拿下《遠見》雙料大獎。
2019年7月1日,劉揚偉接下創辦人郭台銘的棒子,成為後郭台銘時代的第一位董事長。 曾經在美國創業、居住約20年的劉揚偉,領導風格與郭董有極大的不同,他十分強調管理的工具與方法,重視對外溝通,也非常鼓勵員工參加外面的活動與競賽。
你對鴻海的第一印象,還是「血汗工廠」嗎?鴻海近年來在ESG各方面已進步不少,陸續獲國內外機構認可,形象大幅翻轉。今年更首度獲得《遠見》CSR暨ESG獎綜合績效類電子科技業首獎。鴻海ESG為什麼轉趨積極?董事長劉揚偉接受《遠見》獨家專訪,揭密轉型歷程。
《遠見》2020年跟上高教時代趨勢,觀察到從國際到台灣的各大學已紛紛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遠見》因此啟動第一屆全國各大學「USR傑出方案」評比,第一屆共有97件參賽,第二屆(2021)年擴大徵件,參賽方案增至142件。
治安維護是長遠的工作,牽涉著民眾生命、身體及財產的安全,一直是市民最關注議題,臺中市人口數已逾281萬,躍升為六都第二大城,且位處中部交通、民生、經濟及消費之樞紐,治安狀況日趨複雜,面臨極大的挑戰,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力守市民對治安的期盼與要求,全體警察同仁均全心投入於維護治安工作,不稍鬆懈,持續透過「偵防並重」、「科技建警」及「警民合作」等多項措施,強力執行各項打擊犯罪策略,多年來已漸獲成效。
初出校園的年輕人有如種子,誰不希望找到一片沃土,在優勢產業與健康環境裡萌芽茁壯?近九成的台灣家庭使用佳格集團的產品,我們在這家企業裡訪問了三位年輕人,其共同特質是熱忱、暖心與積極,進入佳格短短幾年就脫穎而出,個個是上班族,卻擁有經營自己的滿足感。
法國作家、哲學家Albert Camus在《La Peste》(瘟疫)書裡寫道:「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正直。」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正直,雖然不能直接消滅病毒,卻能將疫情下自私自利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面對嚴峻的疫情,科學防疫,團結抗疫,才能守護我們共同生存的這片土地。
還記得歌手伍佰那帶著海風野味的「港都夜雨」嗎?在老一輩眼中帶著唏噓感傷,現今高雄港,在臺灣港務公司攜手多領域專家、藝術家等,讓公共藝術的生命力越發蓬勃,沿著蓬萊港區的1至10號碼頭,隨處可見的公共藝術作品們,見證歷史與文化的新風貌。
最近20年,隨著資通訊強力發展,科技硬體、數位服務串連而成的「智慧工具」,成為政府實現文明治理的重要作為,達成節約資源、減少浪費、效能提升、興利除弊的高段數治理必要路徑。
「宜居」向來是城市發展核心概念,新時代加入新概念,人們愈來愈習慣、甚至依賴的「智慧化」建設,成為新治理指標,推動「智慧宜居城市」成為可能。
說到智慧城市,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六都。但身為農業縣的雲林,居然能以「六級產業AI科技示範場域」,在今年智慧城市展中奪得「創新應用」大獎,究竟做出什麼樣的成果?
極端氣候已成為城市治理的頭痛問題,時而缺水又時而淹水。桃園市因應複雜的水文環境、政府治理跟民眾需求,開發出「全流域智慧治理整合決策系統」的線上平台。
台中打造全台首座都會區大型智慧生態公園,透過監控系統及應用整合,使中央公園不同於傳統的公園,提供民眾更便捷的遊憩資訊與遊園體驗。
2022《遠見》智慧城市大調查,探討「智慧宜居城市」發展近況,對照民眾和政府對智慧城市的期待與想像,發現彼此看法略同,但執行結果與民眾期待尚有差距,八項便民措施及八項政府治理,滿分10分,但評分多在5分以下,顯現城市治理還有不少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