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君子如何以更有公德心的方式對待菸蒂問題,是環境保護的重要關鍵……
面對AIoT(智慧物聯網)時代來臨,數位轉型不僅能提升製造業產能,也能強化防救能力、確保工業安全。深耕智慧環控領域多年,台塑網從母公司台塑集團e化管理導入經驗,著手打造環安衛資訊整合平台,全方位協助企業解決環控痛點。
當帥氣滑板型男遇上傳統3K農場生態,移居鄉下的井上能孝,如何突破格局以創意行動力凝聚山梨縣北杜市地方資源,甚至受到日本媒體爭相矚目?
環境保護意識持續上升,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問題與海岸環境保護逐漸受到世人們所重視,臨海城市皆在設法因應面對。在台灣,也有城市積極結合公私部門的力量,希望能夠找回海岸線過去的面貌。
氣候災害愈趨頻繁,極端天氣狀況已然成為新常態。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 26) 中指出,2015年到2021年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七年,並示警氣候變化正將地球推向「未知領域」。
在源頭減塑這條路上,你我還有很多的方向可以一起努力。
佔地逾400平方公里、位於霹靂州十八丁(Kuala Sepetang)漁村週邊的馬當紅樹林保留地,是馬來半島面積最大的紅樹林,更是全世界擁有最完善管理機制的紅樹林之一。這裡的生態鏈環境和週邊的地方產業息息相關,共生共榮;在全球都在呼籲「永續旅遊」的當下,十八丁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座標。
「Air Company」是紐約一間專注於將空氣汙染轉化為有價值產品的新創公司,這瓶伏特加就是他們打響知名度的首發產品。不過,他們的獨家技術不只能釀酒,還在疫情中對抗病毒,甚至打算要讓人類移民火星!
一個險遭時代洪流淹沒的手工竹產業;一個臨危授命,返鄉接班的竹產業二代賴彥池。在傳承與創新間,會擦撞出什麼火花?苦熬六年,他如何以傳統技藝,替家鄉產業編出一條突圍國際的轉型之路?
根據IPCC的報告指出,僅透過減少碳排量不足以達到碳中和,必須使用「碳移除」技術。台灣工研院開發的STOBA高安全性鋰電池材料,彭裕民認為是很有潛力的技術。
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愈發顯著,我們已無法忽視環境所受到的傷害,追求減碳、永續的未來,是全人類共同的目標。好消息是,近幾年來,我們陸續看到各大企業紛紛對永續生活做出承諾與行動,並積極尋求減塑的解決方案。
小盧,一個80後的女生。老盧,「盧峰茶葉」創辦人。二代茶人在從脫貧、親情牽絆、以產業帶動地方經濟、青年返鄉的矛盾和熱情,交織成一段人與地方的起承轉合。
台灣2021年GDP大幅成長6.28%,事業廢棄物暴增幅度,更勝於經濟成長,達2159萬噸,年增7.7%。這些無處可去的廢棄物,恐釀環境浩劫。危機就在你我身邊!
【亞洲地方創生】謝琪薏旅日多年,創辦台日跨文化社群「Breathe TOKYO 東京深呼吸」,近日與山形縣戶澤村合作,為雪國偏鄉發展出食農文化體驗旅行。此項合作是獨特的「民間與地方單位共創」形式,新型態的類旅居深度旅遊,連當地電視台也來報導。
全台首個以「永續」為核心精神的節日活動【遠見x50+】2022永續生活節,於 5 月 21 日在華山文創園區前草原登場。鑑於氣候變遷、資源浩劫、病毒肆虐、人口高齡化等危機迫在眉睫,追求永續生活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目標。
為了推廣地球永續,應實踐於日常生活的精神,遠見及50+共同舉辦「2022 永續生活節」,於5月21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的草原前登場。許多人帶著孩子、寵物一起參與,在草地上奔跑、在攤位中穿梭,用最生活化的方式看見、親近永續生活。
綠色和平今天公布調查,超過5成中小企業支持碳定價每噸達新台幣300元以上;並建議「氣候變遷因應法」中應增設院級監管單位及成效審核機制,確保全套碳管制政策合理且符合產業轉型需求。
【亞洲地方創生】馬來西亞擁有全世界最古老的熱帶雨林,有1億3000萬年歷史,比亞馬遜雨林的歷史還要悠久,在地球也需要「創生」的這個年代,不少跟雨林相關的品牌,以不同形式承載生態教育及地球永續的使命。
「友善對待海洋,我們的下一代,才能與海共存共榮。」面對每年龐大觀光客到訪和漁業永續發展的課題,澎湖縣長賴峰偉三年多來帶領澎湖縣政府團隊海、陸雙管齊下,持續加強清除海洋廢棄物的力道,同時擴大綠美化面積,透過造林以及青青草園的闢建,讓縣民遊客都能徜徉在這座被海洋包圍的花園城市之中。
去餐廳用餐或外帶,你習慣使用免洗筷,其實是在間接破壞生態。免洗筷的材料來自森林,而全球每天數以億計的使用量,代表著森林正逐漸在消失。於是這個來自德國,自稱是「擁有工程學位的木匠」,便想到了一個將廢棄竹筷「升級再造」,成為可媲美實木用途及價值的方法。
編按:經濟學的主要信念居然認為不論一個國家變得多富裕,它的GDP應該繼續上升,年復一年,沒有可辨認的終點,這是何其荒謬的假設。有時候,我們的確會看到這個模式出現在自然界,但只伴隨災難性的後果,例如癌細胞。(本文摘自《少即是多》一書,作者為傑森.希克爾Jason Hickel ,以下為摘文。)
被玩家視為「玩具界精品」的樂高,近年推出許多以植物為主的盒組,徹底展現積木充滿創造力的浪漫。
減塑是一種生活風格,日常之中隨手就能簡單響應,包含做好垃圾分類、自帶環保餐具與容器等,都是愛地球的方式之一。
趁著世界地球日,生態攝影師施信鋒大方分享他用 iPhone 13 Pro Max 所創作的生態影像,以及拍攝生態時的技巧。
每年的 4 月 22 日地球日,已成為世界各團體透過不同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觀念的節日,而新北市也不缺席,在 2021 年提出新北倡議,廣邀民眾許下對地球環境保護與永續的承諾,今年則規劃鼓勵民眾將倡議轉為行動,並結合 2022年新北環保局所推出的新北十二少各項主題,呼應 2022 年地球日主題——INVEST IN OUR PLANET,讓民眾在實踐的過程「投資我們的星球」,成為新北12少!
美國新創Wildtype從實驗室培養出一片片的鮭魚肉,不是養殖,也不必殺生,創新科技贏得貝佐斯和好萊塢巨星李奧納多等的1 億美元資金,試圖解決海洋過度捕撈的生態危機。
【亞洲地方創生】李雲平可能是馬來西亞最早的地方創生工作者,他在三十幾年前開始投入旅遊業,看著家鄉風景因「發展」旅遊業而發生不可逆轉的改變;與此同時,因為疼惜許多閒置的百年木屋在歲月的沖刷中凋零,於是開始跟當地人收購並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三十年過去,這些承載歷史光輝、文化融合的前人匠心之作,匯集在本那麗被組裝成一座獨一無二的古蹟村落――Terrapuri,並透過這個通往認識東海岸精華的入口,創造當地的就業機會,串聯週邊的許多產業,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鏈。
【亞洲地方創生】一箱箱竹山小農採收的友善蔬菜,直送到城市裡的大企業,不只是單純的捐款與愛心公益,背後還動員了企業員工進入竹山的故事裡,以身為竹山的關係人口為榮。
你是否聽過消費覺醒這個概念呢?每一次消費,其實都是在替我們的未來做選擇,一起來實踐消費覺醒,迎向更好的明天吧!
一期一會的螢火蟲之約已正式開啟,台灣哪裡的螢火蟲最多、最好看呢?旅遊體驗預訂平台Klook盤點全台適合賞螢的森林遊樂區,包括新北、南投、嘉義等地。在美好依舊又獨一無二的春天,來開啟個人專屬的「螢火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