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科大今天說,震驚與憤怒台科大學生會片面指台科大將「接收」華夏科大,要求台科大澄清;台科大說,曾在非正式場合與華夏科大談到合作可能性,未得到任何承諾。
昨晚(23日)深夜,台大的院所群組炸鍋了!有學測申請審查老師發現,教育部首次採用的學習歷程「書審系統」出現大瑕疵,「多元表現綜覽」等多個表單,自行上傳學生的欄位一片空白,又無加註原因,等於做了白工,恐造成老師誤判,以為該生沒有學習成果,影響到評分及錄取機會。讓家長不禁大喊:教育部可以饒了學生嗎?為何「學習歷程」相關系統又出包了?
不要忽略這些看似很簡單的小討論小看見,當雪球愈滾愈大時,就會是一股很強大的正能量種在你孩子的心裡頭了。這個正能量會真正為你的孩子帶來很多很多的福氣,因為他的心就會很暖,能打從心底去為別人著想與看到別人存在的價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大人自己也成長了好多!
北市府規劃23日起,高中職以下學校全面遠距教學1週至27日,考試或接種可到校;家有國小學童的家長若無法請假,可把孩子送至學校基本照顧服務班。
確定全面停辦的台灣首府大學,今上、下午分批邀教職員座談,預計今年8月前資遣現有50多名教職員,據悉,多名老師質疑校方匆促停辦,相關程序根本未完備,損及師生權益,許多學生仍不滿未來得被迫轉學,校園持續籠罩低氣壓。
5月初結束的「四技二專統測」,全國將近8萬名考生,對以就業為導向的技職來說,哪所學校可以幫自己未來更好就業?獲得更高起薪?
十多年前,位於宜蘭三星鄉的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在校內挖到了溫泉,成為全國唯一有溫泉的大專院校。耕莘把握這個地底湧出的寶貝,從綠色能源、長照健康、有機生態、循環經濟等不同面向,為學校與三星鄉帶來新契機。
親子教育,是許多家庭一輩子的課題。
少子女化高中職首當其衝,近五年光是高職就讀人數就已減少近15萬人,又以餐旅、商管群跌幅最大,新北市三重區以商管群為主、創校近一甲子的清傳高商將於111學年度停招。教育團體表示,少子化對商管及餐旅群影響最大,該校一旦停招,勢必會讓其他私立高商倍感壓力。
編按:女孩子較早認知到「自己」,並且懂得巧妙地表現出來。男孩子則熱衷於「母親」這個對象。如果把自我重建(修整)當作是女孩子成長為大人需要經歷的主要課題,男孩子則正好相反,他們需要經驗的是確立自我認同。(本文摘自《兒子使用說明書》,作者為黑川伊保子,以下為摘文。)
【亞洲地方創生】一位雲科大的大學老師,長達十年陪伴同一個小鎮進行地方創生。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感恩這樣的陪伴,也認為大學的課程可以搬到地方,以創生做為教學的現場,讓大學的人才就是地方的人才。
隨著108課綱首屆高三生即將步入大學,做為入學依據的「學習歷程檔案」爭議不斷。尤其偏鄉受限地理條件、資源較少,如何突破限制?
國內「博士無用論」讓不少大學博士班都招不到學生,成大半導體學院111學年博士班最近報名截止,卻出現爆量情況,錄取率只有20到25%,院方表示,原因除了半導體是全球最夯產業之一外,學院與企業合作,提供獎學金讓學生在攻讀期間可以安心研究,未來還有機會直接進入高階產業服務,成為全球重要的高階研發人才。
告別寒冷陰雨的冬季,迎接春暖花開的季節,無論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剛考完學測準備申請大學的高中生,都即將走進人生新階段,面臨許多抉擇與挑戰。
近年,全球吹起「女力」風,長期關注女性權益的美容集團佐登妮絲舉辦女力公益論壇,鼓勵每個女孩都應該要擁有勇敢追夢的權利,更以行動支持公益,關懷弱勢孩童權益。
行政院於4月21日的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上,正式拍板《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同時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底定台灣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基礎。減碳,更有法規的依據了,但當企業加速永續行動時,接下來可能會遇到的難題是:綠色人才何處尋?
最近,高三生正在如火如荼的製作、上傳學習歷程檔案,並為之後即將到來的個人申請面試做準備。許多高三生忙到焦頭爛額,卻始終茫然,心中最大的疑問就是:「大學教授到底看什麼?」《遠見》詢問專家與大學熱門的商管、資工科系教授直接解答。
企業對永續人才的需求方興未艾,大學透過各種協助地方創生、產業升級、環境改善的USR方案,帶領學生學習永續之道。但怎麼讓USR不會流於「師生到此一遊」的淺薄課程?成大、東海、屏科三所永續績優大學校長,現身說法。
《遠見雜誌》第三屆USR大學社會責任獎於4月13日進行頒獎典禮,共頒出24個獎座,16所得獎大學校長、副校長等代表出席,評審團主席前教育部政務次長姚立德,以及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更分享對各校USR作法的建議,以及對永續大學的觀察。
法國電影《小鎮醫生》中的尚皮耶醫師,隻身在偏鄉服務了三十多年,是當地居民的唯一依靠;然而,逐漸老去、屆齡退休的他被診斷出重症,不得不考慮放下長期背負的使命與責任。這時,問題來了——該去哪找下一位願意到此執業、久待的醫生?又該如何建立居民與新醫生之間的信任感?
最近的中山大學,很忙、很熱鬧!這間位於高雄西子灣的頂尖大學,近來頻頻通過國家級高教政策推動補助計畫。除了晉升雙語標竿大學,獲准設立國際金融學院與後醫系,針對培育台灣最重要的「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人才,中山也成為繼台大、清大、陽交大和成大後,首間通過設立半導體相關創新學院的學校。
醫學生每年限額一三○○名,近年大學要申設醫學系或學士後醫學系相當困難,不過今年教育部一口氣放行清華、中興、中山的後醫學系成立招生,元智、陽明交大、中央也摩拳擦掌準備。然而,後醫系卻也引發醫界反彈。
「新竹縣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下一代才是主角!」楊文科縣長如此對同仁們說著他的教育原點。
編按:孩子吃飯的這個行為有不下100種理解。不同的理解,完全會導致當事者不同的心情。大多數媽媽在看到孩子吃飯的這個行為後,會直接進行自己的解讀,緊接著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反應,這個解讀的過程,就是在「貼標籤」。(本文摘自《願你擁有憤怒的自由》一書,作者為叢非從,以下為摘文。)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可能已經距離國小時期,有數十年以上之久。網友說得好,小學是除了醫學院之外,每個人停留最久的地方~那時候腦袋還不成熟、思想三觀也都還沒就定位,就是一輩子最好傻好天真的可愛時期啊!
競賽場上的參賽者,個個投以專注的神情,熟練的操作著機臺儀器;另一位台上講者則展現穩健台風,口條清晰地以流暢的英文進行演講。不說大家可能想像不到,這群擁有高水準專業技能表現的選手,居然都是年紀不到20歲的高三技職學生。
30多年前,台大、陽明、高醫、成大與長庚都曾開設學士後醫學系,但除高醫大外,其他學校接連停辦。30年後,清大、中興、中山以平衡偏鄉醫療資源不均為目標,再戰後醫系,但學生對要長時間留在偏鄉、無外援、如何養家等問題多有疑慮,此次是否真的能成功?
面對農業缺工,農業相關科系學生畢業後卻不留農,雲林縣虎尾科技大學農業科技系導入「師徒制」教學,不僅為農業找出路,也為在地找方法、為地方創生建立典範。
台灣也能產酒?其實百年前,台灣居民也用各種方式釀酒,為了讓消失的文化能夠重現,高餐大團隊蒐羅史料,讓台灣的在地佳釀再次飄香。
顏損者與燒燙傷友的容貌損害,長期受到他人異樣眼光。長庚科大團隊 利用遮瑕與仿真假體,助顏損者自信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