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自2017年1月起,開始推動的「長期照顧10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強調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照服務體系,其中,特別提供了稱為「長照4包錢」的4項補助;而永無止息的長照值勤,對精神與體力都是極大挑戰,不論是新手還是資深的照顧者,不妨與家人分擔照顧責任,或是利用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本文節錄自《當爸媽過了65歲》一書,作者:康哲偉,先覺出版,以下為摘文。)
盤點長照2.0,政府提供的「4包錢」
一、照顧及專業服務
依失能程度2至8級補助約每月1萬元至3萬6千元(自負額最高16%),等於花1600至6000元間,即可使用居家服務、日間照顧等「照顧服務」,或居家復健、居家營養等「專業服務」項目。
二、交通接送服務
失能第4級以上者,依交通遠近補助每月1680元至2400元(自負額最高30%)。
三、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
每3年最高4萬元(自負額最高30%)。
四、喘息服務
每年最高補助4萬8千510元(自負額最高16%),可使用於居家喘息、機構喘息、日間照顧中心喘息、小規模多機能(夜間臨托)、巷弄長照站臨托等5項喘息服務。
很多人擔心若已聘僱了外籍看護工,是不是就不能享有這些補助?事實上,一樣可以申請補助,只是會有一些限制。
「交通接送服務」「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等項目一視同仁,但「照顧及專業服務」的給付額度為未聘僱家庭的30%,並限用於復能服務、進食與吞嚥照護、營養照護等「專業服務」項目,不得使用居家服務、日間照顧中心等「照顧服務」項目,「到宅沐浴車服務」則不受此限制。
而在「喘息服務」部分,額度雖然相同,但申請流程仍有一些限制,除了經照管中心評估為失能程度第7級或第8級者可直接申請外;其餘聘僱外籍看護工的家庭,需於外籍看護工無法協助照顧持續30天以上,才能申請「喘息服務」。
另外,為減輕家有中、重度失能長輩入住機構的經濟負荷,自2019年年推出「住宿式服務機構使用者補助方案」,針對入住指定7類機構且所得稅額未達20%之住民,依稅率級距給予最高每人每年6萬元之補助;自2023年起,則針對長照需要等級達4級以上之住民,調增補助為每人每年12萬元,並取消排富規定。
(延伸閱讀│退休生活想要富足無虞,理財專家:準備「兩個帳戶」才夠)
一定要有紓壓喘息的活動
「好累、好苦」是所有照顧者共同的心聲,面對失能或失智的長輩,整天心力都放在病人身上,一點風吹草動就得忙翻天,一天24四小時、一年365天,永無止息的值勤,對精神與體力都是極大的挑戰。
因此,不論是新手還是資深的照顧者,尋找屬於自己的喘息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平日不妨與家人分擔照顧的責任,或是利用政府提供的喘息服務:
一、居家喘息
藉由受過訓練之照顧服務員至個案家中,提供個案身體照顧服務,包含協助如廁、沐浴、穿換衣服、口腔清潔、進食、服藥、翻身、拍背、簡單被動式肢體關節活動、上下床、陪同運動、協助使用日常生活輔助器具及其他服務。
二、機構喘息
個案至住宿式長照機構接受短暫照顧、停留,由機構工作人員提供24小時之照顧,服務內容包含護理照護、協助沐浴、進食、服藥、活動安排及相關服務。
三、社區喘息
個案白天至日間照顧中心/巷弄長照站或於夜間至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依地點提供之服務,接受照顧、停留,包含護理照護(日間照顧中心)、協助沐浴(日間照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進食、服藥、活動安排及相關服務。
無論是到府服務或暫時送到機構照顧,在一天之中,可以挪出一小段時間做自己的事,即使只是睡個兩小時的午覺、散步,運動,或聽聽音樂、喝自己喜歡的飲料、看場期待很久的電影,甚至到菜市場買東西串門子,只要是自己喜歡且能真正放鬆的方式,都是很好的休息方法。
另外,多練習一些放鬆技巧,例如「腹式呼吸法」「漸進式肌肉放鬆法」「韓瑞克森放鬆法」「靜坐法」「冥想法」或「生理回饋法」,這些常用的放鬆技巧,不僅能讓自己快速擺脫緊張焦慮,減少壓力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還能帶來正向的能量,提高自己遭遇挫折時的彈性。
(延伸閱讀│一個人如何快樂獨老?「這件事」不求人,才老得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