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照亮治療新曙光!陽明交大十年磨一劍找出「清道夫」,破解帕金森氏症毒蛋白之謎

周彥妤
user

周彥妤

2025-07-08

瀏覽數 500+

陽明交大神經科學所副教授何淑君(前排右1)歷經十年研究,透過果蠅與小鼠實驗模擬病程,解開帕金森氏症毒蛋白清除機制。陳之俊攝
陽明交大神經科學所副教授何淑君(前排右1)歷經十年研究,透過果蠅與小鼠實驗模擬病程,解開帕金森氏症毒蛋白清除機制。陳之俊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十年磨一劍,台灣研究團隊在帕金森氏症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陽明交通大學團隊近日於國際期刊《Autophagy》(《自噬》)發表研究成果,揭示大腦內清除帕金森氏症「毒蛋白」的關鍵路徑,發現細胞中的「資源回收廠」——溶酶體,扮演分解異常蛋白的「清道夫」角色。這項發現,成功破解毒蛋白累積機制,有望延緩多巴胺神經元退化,為帕金森氏症治療開啟嶄新方向。

大腦裡的「毒蛋白」:加速神經細胞損傷的元兇

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狀包括手腳顫抖、動作遲緩與肌肉僵硬,病因來自大腦中多巴胺神經元逐漸凋亡。近年研究發現,這類神經退化與大腦內「毒蛋白」的異常聚集,密切相關。

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所副教授何淑君指出,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都是由於腦中蛋白質的異常堆積所致,這些「毒蛋白」一旦過度累積,會對神經元產生毒性,造成損傷甚至死亡,進而破壞腦部正常功能。

與阿茲海默症常見的類澱粉蛋白(Aβ)不同,帕金森氏症的毒蛋白是名為「α-突觸核蛋白」的物質。當它在大腦中異常聚集,便會引發手腳顫抖、動作遲緩與身體僵硬等典型症狀。

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何淑君(右2)與研究團隊。陳之俊攝

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何淑君(右2)與研究團隊。陳之俊攝

分解、降解的終點站,溶酶體如「毒蛋白清道夫」

陽明交大團隊的關鍵發現,是揭示大腦細胞內一條重要的「清道夫」機制——溶酶體清除路徑。何淑君解釋,溶酶體(Lysosome)就像細胞內的「垃圾處理廠」或「資源回收站」,專門負責分解與清除不再需要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協助維持細胞正常且健康的運作。

她指出,溶酶體要有效運作,內部環境須維持在特定的酸性(pH值約在3到5之間)。一旦酸性不足,溶酶體將無法順利分解毒蛋白,導致這些有害物質在細胞中加速累積,進而損傷神經細胞、促使多巴胺神經元死亡。

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GAK/aux 基因猶如溶酶體的「酸性調節閥門」,在維持酸鹼平衡、啟動毒蛋白清除過程中,扮演關鍵的「開關」角色。一旦這項調控機制失效,整個細胞清除系統便會停擺,導致毒性蛋白堆積並傷害神經細胞。

模擬帕金森氏症病程,科研之路十年磨一劍

何淑君表示,研究成果是歷經十年探索的結晶。自2017年發現關鍵基因後,她後續與研究團隊投入大量心力驗證其功能,並運用果蠅、小鼠動物實驗,模擬帕金森氏症的病程。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在果蠅模型中,由於果蠅基因與人類相似且生長快速,研究團隊能迅速觀察到基因異常對果蠅爬行能力、壽命及多巴胺神經元數量的影響。

而在小鼠模型中,由於小鼠的腦部結構和行為模式更接近人類,研究人員透過步態分析和爬竿測試,評估小鼠的運動障礙,同時直接觀察到小鼠腦中多巴胺神經元的明顯減少以及α-突觸核蛋白的堆積情況。

她表示,這些實驗結果都一致證實,無論是果蠅或小鼠,當該關鍵基因功能異常時,都會導致類似人類帕金森氏症的行動遲緩、壽命縮短以及多巴胺神經元凋亡。

陽明交大神經科學所副教授何淑君領導的研究團隊,透過果蠅與小鼠大腦實驗,發現由 GAK/aux 基因調控的溶酶體清除路徑,能有效清除引起巴金森氏症的毒性蛋白——α-突觸核蛋白。陳之俊攝

陽明交大神經科學所副教授何淑君領導的研究團隊,透過果蠅與小鼠大腦實驗,發現由 GAK/aux 基因調控的溶酶體清除路徑,能有效清除引起巴金森氏症的毒性蛋白——α-突觸核蛋白。陳之俊攝

清除毒蛋白與抑制發炎並重,臨床應用仍須努力

儘管這項研究成果令人振奮,何淑君仍坦言,將基礎研究轉化為臨床治療,仍有漫漫長路要走。她指出,目前最大挑戰在於強化細胞清除能力時,可能對全身細胞造成影響,就像「打擊壞人也可能傷及無辜」。因此,未來研究將聚焦如何更精準清除毒蛋白,避免損害健康細胞。

此外,近年來神經科學界日益重視「神經發炎」在神經退化性疾病中的關鍵角色。她提及,腦中的微膠細胞就像一把「雙面刃」,一方面能清除異常蛋白質、保護神經元,另一方面卻也可能釋放促進發炎的物質,反而加劇腦部損傷。

何淑君說,正因如此,如何有效調控微膠細胞,讓它發揮抑制發炎、維持神經穩定的作用,已成為對抗帕金森氏症與其他失智症的重要研究方向。

她表示,無論是強化毒蛋白的清除機制,或是穩定神經發炎反應,都是未來對抗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重要策略。她也盼未來能與臨床醫界密切合作,讓基礎研究成果逐步轉化為實際可行治療方式,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與助益。

延伸閱讀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