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相關文章
郭台銘母親郭初永真辭世!享嵩壽100歲,遵從母囑不設靈堂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6)日在臉書哀痛宣布,媽媽郭初永真今日上午八點安詳辭世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媽媽生於民國15年6月4日,享嵩壽100歲。遵從母囑: 一、不發訃告 二、不設靈堂 三、不辦公祭。」郭台銘父親郭齡瑞和母親郭初永真於1946年在中國青島結婚,來台灣後,一家六口隨著擔任刑警的郭齡瑞,住
楊振宇: 世界頂尖AI與創新藥專家五成來自中國!科技業者崇尚「多贏」
2025遠見高峰會6日邀請大陸飛馬旅聯合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首席投資官楊振宇進行視訊演講。他如何分析中國人在全球頂尖科技人才中的關鍵地位?又如何解釋中國科技企業家的「多贏文化」?2025年遠見高峰會在11月6日舉辦第二天議程,早上由大會三位主席之一的大陸飛馬旅聯合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教
不是自動化,是「智」動化!中華電信、華城、數發部分享企業AI創新關鍵
ChatGPT等人工智慧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然而,麻省理工學院(MIT)近期一份報告揭示的殘酷現實,高達95%的企業導入AI未達預期成效,企業到底該如何聰明善用AI來加值?「2025第23屆遠見高峰會」於今(5日)論壇中深入探討AI如何帶動轉型,由健行科技大學校長郭瑞祥主持,與數位發展部
115大學入學申請:時程、簡章、四管道入學方式一次看
115學年度(2026)大學入學三大管道——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分發入學簡章於11月4日正式公告,今年的招生名額再度下修,繁星與申請入學名額雙創十多年來新低,引起家長與考生關注,另外特殊選才的入學名額則持續上升,讓更多來自不同教育背景的學生有機會爭取。《遠見》整理完整入學方式、名額、報名時間與學測考
開南新使命!日治時期百年老校如何成為新世代人才搖籃?
在台北市中正區一隅,古典建築矗立於鬧中取靜的街區,金色校徽在陽光下閃耀。穿梭於立法院與行政院第二合署之間,這座看似低調的校園,卻承載著超過一世紀的台灣教育記憶。這裡是開南商工,一所誕生於日治時期、以「開拓南洋」為名的職業學校。而從這所學校發展出的開南大學,如今則在桃園航空城旁邊,以國際化為方向,延續
這位媽媽養出「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最重視的是孩子「這項能力」
在美國,有一項名為「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的大學獎學金選拔賽,至今已有超過60年的歷史。每年,全國各地的優秀女孩都會參與這場競爭。這場比賽所評量的不僅是學業成績,而是整個人的綜合素養──包括:學力、體力、溝通能力、同理心、領導力、團隊合作力,甚至是對社會的貢獻等。(本文節錄自《不命令,讓孩子自己動起來
穩定供電是生存問題!校園自建儲能,打造備援電力關鍵節點
極端氣候頻仍,「電力備援」不再只是口號!去年海葵颱風、今年丹娜絲颱風都讓台灣多處陷入一片漆黑,穩定供電成了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明志科技大學與虎尾科技大學率先行動,自建儲能系統,打造實驗場域,從校園出發,嘗試用小規模實驗,摸索未來儲能應用的可行模式。2023年9月,颱風海葵橫掃南台灣,豪雨強風吹垮電桿
ESG遠見共好圈有成 永續不再只是口號
當「永續」不再只是企業公關的形象工程,而逐漸轉化為攸關存亡的必答題時,台灣社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真正跨域整合資源、共同尋找解方?由《遠見》推動的「ESG遠見共好圈」,正是回應這項需求的創新平台。自2023年9月成立以來,兩年的時間,已串聯超過120家企業、大學與醫院,舉辦逾20場論壇、課程、
從校園走向世界 大學寫下永續新篇章
2025年第六屆《遠見》USR獎揭曉,67所大學、215件方案齊聚角逐,最終40校抱回67座獎項。大學以USR走向土地、社區與世界,成為推動台灣未來的重要力量。古人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若放到今日來看,正好是對USR(大學社會責任)的最佳註腳。過去,人們眼中的大學,多
AI浪潮下,台灣該怎麼選科系?史欽泰:終究還是要回到「人」
台灣半導體產業關鍵推手、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昨(21)日於清華大學台積館舉辦《十里天下》新書發表會,現場眾星雲集。這場聚談不僅回顧台灣半導體的發展脈絡與史欽泰對產業的深遠貢獻,更延伸至他對未來新興科技AI(人工智慧)的觀察與省思。在AI浪潮席捲全球的此刻,他談的不只是技術,更是教育與人才的挑戰。當A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