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退休生活想要富足無虞,理財專家:準備「兩個帳戶」才夠

兩個帳戶:一是日常花費帳戶,另一則是醫療保障帳戶。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12-09

瀏覽數 56,750+

《當爸媽過了65歲》/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當爸媽過了65歲》/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以65歲退休到80歲(國人平均餘命)為例,根據主計總處2022年家庭收支調查,主要收入來源為65歲以上老人的銀髮家戶,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約為4.86萬元,再以主計總處於2024年首度公布的「高齡家庭消費者物價指數」高齡家庭通膨率為2.80%計算,退休夫妻要維持15五年間的基本開銷,大約得準備1千500萬左右。(本文節錄自《當爸媽過了65歲》一書,作者:康哲偉,先覺出版,以下為摘文。)

若還有房貸、租金的壓力,或是希望有休閒旅遊的安排,每年得加上10至20萬不等的花費,就得再多備足150萬至300萬支應。而長壽亦是一項考量,若要保有經濟與尊嚴的餘裕,就得再多留5至10年的彈性。

其次,關於醫療保障帳戶部分,以國內60歲以上的長者,平均每人每年超過10萬元的醫療花費,意味退休後至少要準備150萬,才能應付基本的醫療開銷;若加上外籍看護費及相關費用,每月約2萬5000至3萬5000元,以及輔具、營養品、消耗品等開銷,又是一筆為數不小的金額。因此,此部分除了估算並準備可能的費用,還要透過醫療相關保單分散退休後醫療風險。

綜合以上,退休後至少要準備多少錢才夠用,得將以上兩個戶頭所估算的費用加總,扣掉社會保險養老給付(勞保及公保)、雇主退休金給付(勞退新舊制及公務人員退休金給付),以及個人在退休前累積的儲蓄所得,就是未來需補足的退休金缺口。

(延伸閱讀│不工作之後,錢從哪裡來?5種低風險的「退休現金流」)

為長輩「保單健診」,掌握兩大優先原則

父母輩過去忙於工作,保險的觀念與資訊不如現今充足,由於保險投保年齡多有限制,在邁向人生另一階段之際,子女應協助家中長輩做好保單健診,在還來得及補救前,把握保障補強的最後機會。

若想知道長輩過往買過哪些保險,不妨利用壽險公會提供的「保險存摺」網站及APP,幫父母或自己免費註冊會員,就可以立刻知道名下擁有的各家保險公司的所有保單,至於每一張保單的細節,則需付費100元升級為白金會員才能使用。

掌握長輩過往的投保明細後,可洽詢熟悉且信任的專業保險顧問或保險經紀人,請其協助「保單健診」,提供完整的「保單健診報告」,並針對已有的保險和缺口進一步諮詢,根據長輩的需求、預算及保險公司的投保規則,進行意外保障、壽險保障、醫療保障補強或刪減。

其中,以下兩大攸關醫療險的優先原則,不可不知:

原則一、調高實支實付醫療限額

由於健保2.0的實施,加上醫療科技與醫藥生技的進步,產生許多高昂的自費項目,也讓「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成為補強醫療保障的優先考量。

實支實付險當中,拉高雜費到30萬以上,是許多保險專家的建議,然而,2024年7月1日之後,金管會要求保險業者回歸「損害賠償原則」,此後各保險公司也不再接受客戶投保第二家實支實付。

因此,想幫父母調高實支實付的讀者,務必與專業的保險顧問或保險經紀人進行瞭解,因應新規定,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為因應現況,目前有以下三個方案可供參考: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方案一:

加購「自負額型」實支實付醫療險或在原保單更換險種提高醫療保障,以補足保障缺口。由於各家公司的轉換規則(部分甚至要求需要體檢)及商品不同,建議可初步洽詢該公司服務中心或業務員。

方案二:

直接加購「定額給付型手術險」「住院日額型保險」或「終身醫療險」。以上皆為定額給付型商品,與實支實付相關限制無關,可即刻強化醫療保障。

方案三:

此為下下策,也就是打掉重練。若原來實支實付額度真的很低,雜費限額可能不到10萬甚至更低,父母身體仍然健康,也無既往症或理賠史,並且可通過一定程度的體檢項目,則可評估考量重新規畫,更換成現代版的實支實付商品,但務必確定可以投保新的險種後再做轉換,否則可能兩頭落空,連原本的保障都沒有了。

原則二、優先補足罹患癌症一次金及重大傷病卡保險

當罹患癌症或重大傷病時,通常會讓長輩面臨重大的打擊,並可能產生收入中斷和龐大的醫療支出壓力。在考量補足醫療保障時,更要預備罹患癌症及重大傷病時的大筆支出,這也是過去保險商品較不足的地方。

最近二、三年走紅的明星商品,包含針對罹患癌症就賠的癌症一次給付類型保險,以及重大傷病卡保險(只要符合重大傷病卡資格,見卡就賠,或者取得相應程度的診斷證明書),CP值高,是不錯的選擇。

(延伸閱讀│50歲為照顧父親告別職場:「三明治世代」必修的中年人生課)

《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全新增修版】》,作者:康哲偉,先覺出版

《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全新增修版】》,作者:康哲偉,先覺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