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41號」實兵演習由三軍部隊進行實兵、實裝演練,是國軍規模最大、作戰層次最高的演練。今年漢光演習規劃自灰色地帶襲擾起,區分平戰轉換、備戰部署、聯合反登陸、濱海暨灘岸戰鬥、縱深防禦、持久作戰等作戰階段,完整演練防衛作戰各項軍事行動與軍民整合作為。今年的實兵演練階段將於7月9日至18日登場;其中,7月15日至18日結合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演習期程也從5天4夜延長到10天9夜,創下史上最長時間,期間需要一般民眾共同配合,並動員2萬後備軍人,創史上人數最多。
漢光演習2025時間日期為何?城鎮韌性演習是什麼?防空演習時間、地點為何?避難原則是什麼?在室內、戶外或行車中又該怎麼做?《遠見》為大家整理相關重點,以便迅速掌握最新資訊以及規定!
漢光演習2025時間日期為何?
今(2025)年漢光41號演習,可以分為「高階幹部圖上兵推」、「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及「實兵演練」三大階段。前兩者已分別在2月、4月完成,實兵演練則會在7月9日至7月18日登場。
時間 | 階段 | 重點 |
---|---|---|
2月 | 高階幹部圖上兵推 | 建立各級重要幹部共同作戰圖像,並要求各單位指揮官明確設定行動要項,以奠定聯合作戰基礎。 |
4月5日至4月18日 | 電腦輔助指揮所演習 | 運用「聯合電腦層級模擬系統」推演平台,實施14天13夜連續封抗演習,強化國軍應處作戰的衛戍力。 |
7月9日至7月18日 | 實兵演練 | 三軍部隊採實兵、實地、實時及部分對抗演演方式,依防衛作戰階段實施十天九夜演練。 |
資料來源:國防部、資料整理:曾彥維 |
城鎮韌性演習是什麼?
城鎮韌性演習為2025年起整合萬安演習(1978年起實施)與民安演習的全新制度。廣義而言,每年當中,國軍施行的「聯」字輩操演(例如聯翔、聯電、聯信、聯雲、聯興、聯勇),還有以人民為對象的「萬安演習」,都屬於漢光演習的一部分。總統賴清德於2024年12月正式宣布,目的在於與國際演習代號接軌,強化非軍事部門的防護機制。
2025年起,萬安演習、民安演習走入歷史,兩者整併為「城鎮韌性演習」。除了4月至7月間,總共辦理11場次的地方政府「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演習」;為提升全民防空警覺與熟練防空作為,配合漢光41號演習實兵操演,7月15日至7月18日會依中部、南部、北部、東部及外離島地區順序,進行「城鎮韌性(防空)演習」,針對防空整備與作為操演,實施30分鐘警報傳遞和發放、疏散避難、交通及其他必要管制。
城鎮韌性演習採「有想定、無腳本」方式,演習設備當天才移動至現場,由評核官隨機抽選情境考驗臨場應變。首次採「實人、實物、實地」演練,重點為戰災搶救,包含實地開設急救站、救濟站、配售站,驗證全社會防衛韌性與民防災防體系效能。
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演習時間、地點為何?
地方政府「城鎮韌性(全民防衛動員)演習」中,目前還有7月15日(周二)台中市、7月16日(周三)台南市、7月17日(周四)台北市共三個場次待演練,其餘八個場次則已完成辦理。演練課目可以參考下表:
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日期、地點為何?
7月15日至7月18日進行的「城鎮韌性(防空)演習」中,會依序於中部(7縣市)、南部(3縣市)、北部(7縣市)、東部及外離島地區(5縣市)進行,演習時間不盡相同。
- ■ 中部地區:7月15日,下午1時30分至下午2時
- ■ 南部地區:7月16日,下午1時30分至下午2時
- ■ 北部地區:7月17日,下午1時30分至下午2時
- ■ 東部及外離島地區:7月18日,上午10時至上午10時30分
每個地方政府會選出三個重點驗證區,驗證民眾實際進入防空疏散避難設施,重點在於公共運輸、生活消費及機關(構)等類型場域。確切時間地點及重點驗證區,可參考下表。
防空演習要演練什麼?
讀者朋友可能好奇,防空演習演練要演練什麼?防空演習的項目,請參考下表:
防空演習避難指引是什麼?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防空避難指引,當防空警報發放時(訊息參考下圖),民眾需掌握「地下優於地上」、「室內優於室外」、「遠離外牆門窗」、「避開危險物品」4大原則,以及「防護姿勢」等基本原則,並按不同的情境判斷應變方式,若無法及時進入建築物或防空避難設施,應立即採取趴下降低高度、保護頭部、背對爆炸方向、穩定靜止等防護姿勢,並在疏散前關閉門窗、電源、水源及瓦斯等設備,切勿搭乘電梯,保持不驚慌、不騷動、有序地進行避難。
四大原則
■ 地下優於地上:地下空間能提供更佳的爆炸防護與隔離效果。
■ 室內優於室外:在開放空間容易遭受爆炸震波與飛散碎片波及。
■ 遠離外牆原則:避開門窗與外牆,選擇躲在與爆炸源至少兩道牆的後面。第一道牆可能因承受衝擊而倒塌,第二道牆則較能阻擋飛散碎片,降低受傷風險。
■ 遠離危險物品:避免靠近玻璃、陶瓷、鏡面等易碎物品,並遠離瓦斯桶等易燃或可能爆炸之物品。
防護姿勢
■ 迅速降低高度:保持趴下姿勢,縮小身體高度,嘴巴微張。
■ 保護頭部:以雙手交叉抱頭,手肘貼住臉側,盡可能覆蓋後腦與頸部上緣,減少飛散碎片與衝擊波直接命中。若身上有背包、外套等物,可加以遮擋以提升防護效果。
■ 背對爆炸方向:如果能判斷來襲方向,應轉身背對爆炸點。
■ 穩定靜止,等待機會移動:若爆炸尚未發生,請保持趴下不動,待威脅解除,再轉移至建築物內。
防空演習我人在室內怎麼辦?
綜合防空避難指引和2025城鎮韌性(防空)演習實施計畫,演習地區內,各工廠、公司行號、商家、場館、學校及其他有人員活動之場所,照常營運作業,但必須緊閉門窗(簾)、關閉室內燈源,並且避免人員進出。
民眾如果在家,聽到警報聲響後,第一時間請關閉門窗、電源、水源和瓦斯,接著進入附近地下避難設施躲避。因高樓層容易直接接觸爆炸波,建議大家利用樓梯前往相對安全的低樓層避難,切勿搭乘電梯;演習時,二樓以上的住戶應按工作人員指揮,由大樓內梯前往地下室(防空避難室)避難。
防空疏散避難時,營業活動項目暫時停止,場所工作及服務人員應協助室內人員就近尋找堅固且遠離窗戶區域,或地下室、防空疏散避難設施,實施疏散避難。
防空演習我人在戶外怎麼辦?
在戶外的民眾,請盡速進入最近的建築物避難。可以利用「警政服務App」(iOS載點/Android載點)或民防指揮管制所的「防空避難專區」,查看附近的防空避難處所,進行避難。
倘若身處空曠地區,附近沒有建築物,則請立即找尋涵洞、地下道、橋墩等掩蔽物,並採取防護姿勢避難。
防空警報響起時怎麼做?
1.醫療照護場所
包括醫療護理機構、長照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防護團應協助室內人員就近尋找堅固且遠離窗戶區域避難,急診室及手術等緊急醫療人員則可不受演習管制。
2.公共運輸場所
如機場、車站、港口、捷運站、客運站、公車站等空間「已下車」的旅客依民防團隊廣播引導就近避難;航空器、船舶、高鐵、台鐵、捷運、輕軌等交通工具正常運行,交通控制中心、緊急應處值班人員以及候機室、月台內預備搭乘的旅客不受演習管制。
3.生活消費場所
室內外的營業活動皆暫停,應留意業者及工作人員的指示配合避難行動,並協助顧客就近避難或至遠離窗戶區域。
4.教育學習場所
暫停所有室內外活動,工作及服務人員協助全體就近避難。
5.娛樂展演場所
立即停止所有觀賞、競賽和娛樂活動,場館人員協助觀眾有序疏散,利用場館內堅固區域或地下室避難,避免靠近螢幕、音響設備、玻璃窗或任何大型懸掛物。
6.宗教祭祀場所
包括寺院、宮廟、教堂、教會、殯儀館、火化場、納骨塔等設施,應暫停室內外宗教活動,協助信眾就近至建築物內堅固區域或地下室避難。
7.機關機構場所
政府機關、銀行、郵局、信用合作社、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電信公司等機構需停止對外服務業務,機關人員協助洽公民眾疏散,而維持基本營運安全的必要人員可不受管制。
8.高速公路行駛中
防空警報發布後,行駛中的車輛應馬上靠邊停在安全處,駕駛和乘客也要下車前往就近的防空避難處所避難;不過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車輛可繼續開車,下交流道時再遵循引導,將車停靠在安全的地方進行避難動作。
9.大眾交通工具內或無法下車時
演習期間如高鐵、台鐵、捷運、輕軌會正常行駛,乘客雖不必下車,但要將身體壓低至車窗以下,就地保護頭部,到站後則需配合引導,進行疏散;倘若正好在騎YouBike也應將車輛停靠路邊、上鎖,聽從指揮避難。
*請留意,因配合演習而暫時停止,將可能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或其他必要之行為,均不受演習管制。
違反演習規定罰款多少?
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期間,民眾、各級政府機關、部隊、學校、團體、公司、廠(場)站,皆須配合演練及管制。民防法第25條第二款明定,若在演習時不遵守規定避難疏散,或不配合現場交通管制,可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