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首波新關稅通知函發出了!14國將於8月1日將適用新稅率,其中,寮國、緬甸遭收40%,日本、韓國則為25%,皆高於先前就與美國達成協議的越南。越南稅率從原先傳聞的46%降至20%,雖未如預期低,但已讓不少台灣紡織、製鞋業者鬆一口氣。越南作為全球主要成衣與鞋類生產基地,早年即有大量台商布局,這波關稅協議結果,也被視為對轉單風險的初步緩解。從聚陽、儒鴻等大型成衣廠到中小供應鏈業者,紛紛開始調整生產節奏、強化區域整合能力,在動盪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尋求更具韌性的生存策略。
對等關稅豁免期即將結束,美國明天(7月9日)掀牌,川普已率先發出通知信函給14國領導人通知新稅率,而全球供應鏈仍持續繃緊神經。
美國先一步公布稅率談妥的國家,是越南,從46%降為20%,這讓台灣的紡織、製鞋業者鬆一口氣,因為越南是全球重要的成衣與鞋類生產基地,許多台商早年就將生產線外移,如今面對新關稅,影響相對可控。
事實上,今年4月間,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時,許多紡織業者對於越南的談判結果,相對樂觀。一家布料大廠分析,美國自產成衣能力有限,對東南亞仍有倚賴,未來有望談判出更優惠的關稅條件;成衣大廠聚陽當時則以「縮短交期、爭取穩價」作為因應策略,同時提升在地採購比例與區域整合,以降低稅務風險與原料不確定性。
此外,產業也正在調整出貨模式。一名業者指出,若採FOB(離岸價)出貨,關稅將以商品出廠價為課稅基礎,壓力主要落在品牌端,對供應商影響較小。面對不確定的美國關稅政策,台商在分散產地與靈活交貨模式間尋求生機,也為下一波全球供應鏈重組埋下伏筆。
關稅政策明朗,成衣大廠接單可望回穩
也因此,資本市場針對越南達成貿易協議的消息一出,台灣成衣大廠儒鴻、聚陽皆表態支持,認為政策明朗化有助品牌客戶恢復穩定採購,降低遞延下單的不確定風險。
儒鴻目前約65%的產能設於越南,對於越南談妥的新稅率,表示符合市場預期,並具備一定彈性,儘管仍須觀察印尼、柬埔寨等地稅率變化,但隨著品牌客戶開始反映關稅於售價,市場對衝擊已逐步適應,未來也會配合客戶進行議價與產地調整。
聚陽則指出,與4月初傳出的稅率46%相比,最終降至20%,已在可控範圍內,有助於客戶明確採購規劃。聚陽的越南產能占總量約35%,與印尼合計約八成,往後將依據關稅變化調整產品組合,增加使用美國棉花等低稅負原料的比例。
整體來看,美國明確釋出關稅規則後,有助穩定市場情緒與訂單動能,成衣廠大多認為,若各國關稅談判持續正向,第四季接單可望進一步回穩,台廠可望藉生產效率與彈性,在轉單潮中爭取更多機會。
供應鏈將重組,黃冠華:重新調整利潤分配
不過,另一家紡織大廠、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坦言,越南新稅率20%已超出供應鏈內部「談一談就能撐過」的範圍,將迫使整個紡織產業重新調整利潤分配與合作模式。
黃冠華指出,關稅維持在10%以內,業界多能自行吸收,但提高至20%,則將實質侵蝕供應鏈利潤,須與品牌客戶重談合作架構。他強調,若和客戶僅維持價格導向合作,關稅成本最終可能導致合作緊張;反之,若能建立研發與策略整合關係,供應商便能在價格與產地調整上取得主導權。
儘管面對挑戰,黃冠華對產業前景仍具信心,他強調,「紡織從來不是夕陽產業」,目前仍是台灣第四大創匯產業,即便AI時代來臨,民眾仍需衣物,「食衣住行」不可或缺。展望未來,旭榮將持續深化與品牌伙伴的策略合作,並拓展非洲、印度與中東市場,打造更具彈性的全球供應鏈。
雖然越南關稅已明朗,但對整體紡織業而言挑戰仍未結束,供應鏈的利潤結構與合作關係勢必重塑。面對區域稅負、產地重整與品牌端壓力,台灣業者惟有深化策略合作、提高產地彈性,才能穩住市場與訂單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