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川普的關稅暫緩期將屆同時,美中貿易戰持續升級,美國收回中國半導體設備豁免權引發產業震盪。面對美中貿易戰下的技術封鎖與關稅調整,台灣半導體業者正重新盤點全球布局與產線策略,力求在激烈競爭中穩住關鍵地位。
雖然先前美中在倫敦談判達成框架,也就是美將「用晶片換稀土」,但兩強仍有所保留,等同是脆弱的貿易休戰協議,其中美方願鬆綁部分科技產品出口,交換中方放寬稀土出口限制,包括準備撤銷近期針對晶片設計軟體、噴射引擎零件、化學品和核能材料實施的一系列管制措施。
惟,美方對於用於訓練AI服務的Nvidia H20晶片仍將對中國維持管制,且近期發現,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相關管制仍不斷緊縮。例如,美國官員告知全球主要半導體製造商,擬撤銷其在中國使用美國技術的豁免權,代表美方有限度地對中科技管制些微放寬,但核心關鍵的AI晶片、先進製程或部分領域管控,並未鬆懈。
豁免權恐遭撤銷
近期備受矚目的,即是美擬收回中國的外資半導體技術豁免權,就是目前南韓的SK Hynix、SK Hynix及台積電,享有美國政府核發的全面豁免權。此項豁免權允許三家公司,將美國製造的半導體生產設備,運送至其位於中國的晶片廠房,而無需針對每次設備出口,單獨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證。
未來,一旦豁免權遭到撤銷,預計南韓兩大半導體廠受到的影響將遠大於台積電。畢竟,相較於台積電產能多以台灣為生產重鎮,海外廠未來將以美國為主,南韓兩大廠過去於中國的產能布局比重並不低,因而受到美方政策的影響性大。
以台積電來說,公司早期雖有在中國設有晶圓廠,例如,南京的12吋晶圓廠(Fab16)和上海松江區的Fab10,但台積電在中國的布局,主要專注於成熟製程,以避免受到美國出口管制的限制,且最後一次對中國南京廠增資是在2011年,之後台積電海外廠布局相對轉往日本、美國、德國。由於台積電中國占公司整體合併營收比重相對較小,且短期內絕無升級或擴產計畫的可能性,因此,若美國擬取消豁免權的影響相對較小。
營運績效受影響
反觀南韓兩大半導體廠,Samsung和SK Hynix在中國設有大型記憶體生產基地,例如,前者在西安的NAND Flash廠,以及SK Hynix在無錫的DRAM廠。這些工廠對於兩家公司在全球記憶體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然而,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出口限制,也對這些在中國營運的韓國公司產生影響,可能導致其取得美國技術的豁免權被取消。豁免權取消意味著這些公司在中國的晶圓廠,未來若要從美國供應商取得半導體製造設備、軟體或相關技術,必須逐案申請許可,這將大幅增加營運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恐造成Samsung和SK Hynix在中國擴產與升級受阻、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上升,對於兩大廠的營運績效恐造成影響。畢竟,目前記憶體市場確實面臨中國業者崛起的壓力,例如,長江存儲在NAND產品方面已開發出約300層堆疊的技術,而長鑫存儲也正在開發HBM3,預計未來將與Samsung和SK Hynix、Micron競爭。
整體而言,美國對中國的外資半導體技術豁免權進行限制,是其遏制中國科技崛起戰略的一環,此將迫使相關企業進行戰略調整,加速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組,並加劇美中科技競爭,預計短期內,恐造成導致市場些微波動,長期則將刺激中國本土半導體產業的自主發展,刺激對岸政府更大規模地投入資源,加速發展本土半導體設備、材料和技術,實現晶片自給自足的目標,此將形成更複雜和多元的全球半導體格局。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