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關稅談判還可以無限期拖延下去嗎?美國作為發動關稅的一方,川普總統已經開始極限施壓,日本是根本不急,還是端不出方案?「7月20日日本將進行參議院選舉,日美關稅談判不會和參院選舉掛鉤,這是石破茂政權的政治判斷」日本駐外人士研判。
日本選舉政治制約對外談判
日本參議院選舉不是決定政權歸屬的選舉,每三年改選參院一半的席次,這次將改選125席,參院選舉結果不會立即終結石破茂的任期,但有可能重擊支持率低迷的石破內閣,導致被迫解散眾議院,已經有日本媒體開始帶風向,稱之為「事實上的政權選舉」。加上自民黨在眾議院沒有過半,無法穩定執政,先前米價問題造成一波震盪,如果這時急於追求談判結果,容易做出過多讓步,反而讓選情更為緊繃。
但即便受到國內政治制約,不必然保證日美關稅談判不會急轉直下,出現令人意外的結果,目前客觀狀況顯示,日方拚了命要守住汽車部門的關稅,拚了命不讓步的做法,也引起美方巨大的不滿。
最明顯的莫過於在7月1日,美國總統川普發出4月2日公告全球對等關稅以來,對日本最嚴厲的抨擊,「將寫信要求日本支付30%到35%的稅率」、「日本被我們寵壞了,已經佔美國便宜40年」、「不會延長寬限期」。川普還以美國米為例,痛批日本即使不缺米,也不願進口美國米,對美貿易的態度「太強硬」,
石破茂第一時間在首相官邸受訪表示「會針對雙方的國家利益真切地進行協商」,接著在兩天後,NHK參議院選舉各黨黨魁發表會上繼續強調「日本是對美國最大的投資國,創造了最多的就業機會,我希望這一點能夠獲得充分的肯定與重視」。
目前日本汽車和零件面對25%的關稅,如果7月9日沒有達成協議,還將被加徵24%的對等關稅。
川普罕見修理日本「極限施壓」
川普的發言強度一下拉高,非常有可能是在緩衝期前逼迫日本讓步,對日本來說,這是川普今年關稅談判的慣用伎倆,不過川普此舉也形同表態,絕對會對日本汽車加徵關稅,直接否決了日方代表團的主張比照TPP架構,以零關稅進行談判的主張。
川普對日施壓的時間點相當精準,日本經濟再生擔當相赤澤亮正6月30日返抵國門,結束第七回的對美貿易交涉,川普政府立刻拉高對決姿態,短時間發出巨量的資訊,混淆對手,非常符合MAGA策士班農(Steve Bannon)的對決策略。美國對日本加徵關稅,不是毫無風險,川普政府至少仍需衡量,通膨和搖擺州選票的效益。
日本沒有吞下美國大米的理由
至於農業部門所面對的關稅壓力,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組長江泰槿認為,至少存在稻米、牛肉、豬肉及小麥等項目的市場准入問題,特別是稻米進口制度被指管制過度且缺乏透明度,這與日本國內稻米供需失衡導致價格上漲的現況形成複雜的政策困境。
不過日本國內近期的米價飆漲與農會轉投資失敗脫不了關係,背後是自民黨議員、農林水產官僚以及農會的角力,牽涉自民黨政權的統治結構,美國稻米是否可以堂而皇之取得配額,是一項極為複雜的政治操作,恐怕在參議院選前毫無空間。
資深媒體人痛批石破茂不懂談判
石破茂政府面對的「汽車」、「農業」兩大部門的夾殺,遭批根本不懂怎麼與川普談判。保守派評論家、前東京新聞副主筆長谷川幸洋批評,石破茂政府連問題意識都沒有搞清楚,川普關稅不能只以「貿易問題」視之,他逐字檢閱川普在4月2日「解放日關稅」公告的第14257號行政命令第四章「關稅修改權限」,認為如果對美關稅談判議程變成「就關稅論關稅」,而沒有納入其他國安議題,是徹頭徹尾的戰略失敗。
「如果任何貿易伙伴採取實質措施,改善不對等的貿易安排,並在經濟及國家安全議題上與美國達成足夠共識,我將考慮進一步調整《美國協調關稅表》(HTSUS),以減少或縮小本命令所課徵的關稅範圍。」
長谷川幸洋也把矛頭轉向日本官僚,認為東大官僚精英集體陷入「等因奉此」的「前例主義」,像是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因無法插嘴國安事務,毫不具備談判實力。此外,日本官僚精英還緬懷過往1990年代「自由貿易」前提下的談判經驗,天真地認為與美國協商只要遵循WTO各項原則就好,即便談判破裂,還有WTO的衝突解決機制可以依循,不願改變思維,認知川普總統高舉的MAGA價值(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無法以創新的談判思維應戰,只求不要出錯。
日美關稅談判不可能沒有劇本
在美國政府、石破茂政權、日本經貿官僚三者的賽局中,連日本評論界都很安靜,認為川普可預測性太低,即便無法瞎猜稅率,以汽車部門為例,仍空間研析一些可能的方向:
情境一:日本成功拖延,日美僅達成架構性共識
由於美方一旦施加對等關稅,日方幾乎沒有不回敬對等關稅的理由,美方可能以取消或降低對等關稅為誘因,以「架構性協議」避免破局,迫使日方繼續進行汽車部門關稅交涉,包括轎車、小型卡車稅率是否脫鉤,零件關稅稅率、每年進口豁免數量等,都還掌握在美方手上。推測,此為日方的第一目標。
情境二:美方有條件降低關稅
由於目前本田、豐田等日系汽車大廠,都已在美建構相當具有規模的生產體制,這是日本政府目前最有利的談判籌碼,如果日本政府端出更多牛肉,包括:汽車以及其他部門的美國投資與採購、甚至日圓升值、購買美國債券、市場准入等,有望在對等關稅和加徵稅率中,取得一個傷害較小的數字。這或許是日方次佳的目標。
情境三:川普政府單方面施加關稅
如前述美國總統第14257號行政命令,美方可單方面施加對等關稅,無需經過國會同意,也不需要經過日本同意,因此美方仍然很有可能評估對等關稅和加徵關稅兩個項目,計算出一個暫行的稅率,單方面向日本發表聲明。這無疑是日本談判失敗的象徵。
情境四:美國政府擴大談判範圍
川普大動干戈,直接啟用《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此條款可以直接授權美國政府擴大打擊範圍片面課稅,由於對等關稅談判範圍只是極小部分的貿易品項,232條款可以涵蓋半導體、伺服器等項目。這對於日方來說,形同談判策略失敗。
對於石破茂內閣而言,7月20日前,在談判桌上無力守住美方強攻「農業」、「汽車」兩大部門,形同政治自殺;對川普總統來說,日美貿易結構不比英美,沒有給日本甜頭的道理,7月9日前後,如果沒有讓日本感受到壓力,形同自我否定了川普式關稅交易的基礎,日美貿易有辦法各取所需,都而不破嗎?其複雜程度絕不亞於美中關稅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