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川普政府對台灣關稅措施擴及半導體和電子產品等領域,至此台灣產業面臨的問題恐怕已不是經濟部談判談表團就可以解決,台灣需要納入軍事、產業、政治各層面情境模擬,避免國家利益受到無法挽回的傷害。
台日產業合作因應川普關稅衝擊!陳冠廷:五大領域
關稅是無法擺脫的戰場,川普政府設法改動遊戲規則,但不代表美國政府和企業的利益完全一致,民進黨立法委員陳冠廷分析,台灣將面臨32%、日本24%的對等關稅稅率,對高度出口導向型經濟形成壓力。台灣GDP可能下滑15-20%,日本經濟則恐面臨零成長局面。這種壓力反而可能促成雙方深化合作。
台日有那些可行的分工模式與產業領域,陳冠廷明確指出五大重點領綠:1.半導體;2.資通訊(ICT);3.電動車、電池;4.AI與無人機;4.氫能與新興能源。
陳冠廷直接提出具體的發展策略與合作機制,首先可以利用「台灣+1」創造供應鏈多元化模式,例如雙方共赴東南亞、印度等地設廠,其次是聯合投資與標準制定,好比說建立合資企業、共同採購原料或開拓第三市場,最後更可能進一步深化三邊合作,利用美日台三角關係中的協調機制,增強政策一致性與市場穩定性。
台積電熊本廠效應不夠大?被川普看穿?
台積電熊本二廠完工後,如無意外,就會馬不停蹄展開第三廠的作業,熊本縣鬧區已經出現繁體字招牌,台日九州半導體聚落有辦法在10年之內發展成熟嗎?江泰槿端出數據表示,截至2023年,九州七縣的積體電路生產額是占全日本54.7%;汽車生產量達137萬台,占全國產量的15.2%。過去在九州的半導體製造業版圖中,日資企業占據主導地位,近年來已逐漸出現國際廠商的身影,除了台積電熊本廠外,還包括在北九州市設廠的美資封裝測試大廠艾克爾(Amkor),,和力成科技旗下的測試大廠Tera Probe,全球最大封裝測試大廠日月光投控(ASE)也已宣布將在北九州設立新廠主要客戶為三菱、羅姆等功率半導體廠商。
不過江泰槿提醒,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在九州地區的訂單量尚未達經濟規模,目前大多數企業停留在營運據點和策略聯盟。
除了台積電熊本廠題材外,如何加快市場發展?江泰槿建議:「應善用科技專案架構下的跨國合作機制,透過在日本設立合資企業的模式,將台灣的成熟技術轉移給日本在地廠商。此雙軌並行的布局策略,才能在確保企業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穩固的在地產業生態系統」、「漸進式的市場進入方式,不僅能有效管理投資風險,更能確保業務發展的永續性」。
免費訂閱【國際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助您掌握關鍵洞察!
台日共同面對川普關稅風險、反加速《日本版的台灣關係法》?
川普關稅看似由白宮經濟顧問、美國商務部、貿易代表署所主導,但是政策利害關係人恐怕不限於經濟、財政部門,各個談判對手國面對的很可能是包裹式談判的「肉桶政治」,難保不需提出關稅以外的其他「國家利益」進行交易,前日本自衛隊前三星空將小野田治,台日雙方還有一些「共同行動」的空間。
針對此一議題,小野田治特別點頭來台,受邀參與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勲所舉辦的研討會。小野田治透露,多數的政府以及國會議員,因為擔心與中國關係惡化,對於「日本版台灣關係法」法制化一事始終保持謹慎態度,這樣的情況在短期內恐怕不會有變化。
小野田治認為,首先應該以強化日美關係為基礎,積極與區域內其他民主國家強化合作網絡。透過言語與行動,展現出「如果你們再升高衝突,我們也會採取相應行動」的戰略性溝通,這是非常必要的。
小野田治進一步說明,與其從日本方面透過法律制度化的方式,不如採取像「切香腸戰術」(salami-slice tactics)一樣,逐步在各個領域發展合作關係,這樣更為務實,門檻也較低。
「我們必須努力去理解川普總統腦袋裡所存在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小野田治強調,「雖然美國市場確實是個很大的市場,但還有很多不會受到美國關稅影響的市場存在。」
小野田治回顧,在川普政府第一任期時,在全球領袖當中與川普交情最深的安倍晉三首相,據說是為了避免汽車關稅,把「日美物品貿易協定(TAG)」談判的展開當成一張牌來說服川普。安倍首相在守護日本國益的同時,也坦率地回應了川普心裡所想的「解決對日貿易赤字」。
「這一點打動了川普。在雙方宣布互相徵收關稅的時候,川普總統曾說過「Shinzo Abe 很了解我」,這句話的背後,顯示了兩位領袖之間的信賴關係發揮了很大作用。」
台日合作應對川普並非內容貧乏政治空想
科技與經濟手段需中長期才見效,難以即時對抗迫在眉睫的軍事威脅,不過台日仍可強化清晰的政治訊號,「發揮實質嚇阻效果」,陳冠廷分析。
陳冠廷不忘提醒:「針對半導體、關鍵礦產、醫藥等戰略物資,加強資訊交流與政策協調的『供應鏈韌性策略』仍有高度可行性。」
無論是否在90天的緩衝期,川普關稅已經形成跨越經濟體的複合性風險,從陳冠廷、江泰槿、小野田治的情境模擬來看,台日雙方在產業、國防事務上所累積的分工與互信上再掛勾(recoupling),絕對是降低川普關稅衝擊的上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