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美日關稅談判進度落後加墨中英,石破茂為什麼不急?

王克殷
user

王克殷

2025-05-19

瀏覽數 1,350+

日本首相石破茂(中)、美國總統川普(右)。取自X@kantei
日本首相石破茂(中)、美國總統川普(右)。取自X@kantei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英國首相施凱爾、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都帶著一張「關稅成績單」風光返國,反觀最先啟動的美日關稅談判,看似毫無進展,究竟怎麼回事?

瑞士日內瓦經貿談判會議後,美國對大陸進口商品的關稅,一下子從145%下調至30%,中方則將關稅從125%降至10%,48小時的談判,出現驚人調降幅度!

川普關稅拖垮不了日本經濟,也打擊不到石破茂

若回顧5月上旬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富士電視台》的訪問,不難了解,日美關稅談判大有空間「刻意放緩」,石破茂受訪喊出,「日本要求的是撤除關稅」、「關稅談判不看單一數字來決定」。當被問及,日美談判會不會參考美英模式,在10%的對等關稅外,爭取汽車關稅從27.5%調降為10%?石破茂端出數字強烈反擊:「過去5年,日本是美國最大的投資國,在美國創造很多就業,如果美方打擊日本汽車產業,就不會有錢進行投資」。

石破茂端起戰鬥姿勢應對川普,有論者認為,是因為石破茂的內閣支持率低迷,為了拉抬7月參院選舉,必須進行政治表演,這樣的說法顯然不了解川普發動關稅戰的真正目的,也不知道日本官僚的盤算。美中關稅談判是「大國博弈」中的賽局,雙方是科技、貨幣、軍事、外交、甚至兩岸關係等層面的全面鬥爭,美中大國博弈環環相扣,隨時可以因為戰略需要而翻盤,這次北京吞下的30%關稅,再加上川普總統在上一任就疊加的50%關稅,這不是任何一個談判對手國有辦法接受的稅率。

石破茂也強烈表達日本維持現狀的決心,他強調,豐田、日產、本田等車廠在美生產高品質的汽車,再向全球出口,這樣既能維持日本汽車的生產體制,也能穩固投資美國的原始資本。石破茂反問:如果把日本的工廠全部遷移到美國,在美國進行生產,這樣也解決不了問題,「廣大的日本汽車產業勞工何去何從」、「誰來照顧他們的所得和就業」?

免費訂閱【國際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助您掌握關鍵洞察!

美國經濟已經無法與日本汽車製造切割 

美英關稅架構下,英國出口到美國的汽車,每年享有10萬輛徵收10%關稅的配額,不過英國一年輸出到美國的汽車大約就是10萬輛,而日本一年要出口到美國的車輛高達137萬輛,高佔日本汽車出口總數的1/3,難怪石破茂反諷:「川普總統說日本馬路上看不到美國車,我也不清楚美國馬路上有多少英國車」。

日本總合研究所研究員後藤俊平指出,日本汽車製造商為了閃避貿易摩擦,1980年代開始就設法增加在美國生產的規模,目前的生產量已達一年330萬輛車,對於美國的就業和經濟成長的貢獻功不可沒,如今要被徵收高額關稅,似乎完全沒有考慮日本車商長年的努力。

另一方面,代表日本汽車業發聲的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片山正則向川普喊話,這樣的成就,正是日本車商長年強化「美國製造」基礎,一同出力確保全球競爭力的證明,「維持日美堅實的經濟伙伴關係,才是確保雙方汽車產業真正競爭力的源頭,日美合作攸關美國消費者的利益與美國經濟成長」。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日本汽車製造商不只從日本出口美國,第三地也是生產重點,豐田和本田在加拿大、墨西哥設廠,日產和馬自達則從墨西哥出口,2023年墨西哥出口的日本汽車大約70萬輛,墨西哥工廠就是以供應北美平價車款為目的,這樣的分工體系正是過往美日雙方所累積的談判成果。

就美日汽車產業分工而言,無論是墨西哥出口的汽車被課25%關稅,或是日本出口的汽車被課25%的關稅,都是毀滅性的結果,由於兩地幾乎無法進行再次移轉,也會破壞日系車廠在美國創造的近300萬個雇用機會,美、墨、日三國的日本車廠各自鑲嵌在不同的全球分工位置,25%的關稅形同一次性地瓦解了「工廠」和「市場」,哪怕是川普政府,也必須三思。

日本汽車製造商不只從日本出口美國,第三地也是生產重點。僅為情境示意,shutterstock

日本汽車製造商不只從日本出口美國,第三地也是生產重點。僅為情境示意,shutterstock

石破茂的關稅談判考驗是難以超越「安倍障礙」? 

川普政府的關稅談判目前不是以「貿易協議」作為最終目標,而是非典型的交涉手段(deal),因此變動性、調整空間極大,但是日美關稅談判的最終目標是政府協議,無論川普總統、白宮顧問納瓦羅公開放了什麼狠話,美方不太可能完全撕毀先前的協議,2019年《日美貿易協定》是在前首相安倍晉三驚人的政治運作下,川普才上談判桌簽下白紙黑字,這樣的政治手腕是石破茂最不足之處。

正當美中雙方高調宣布階段性協商成果,遲遲未出現實質進展的日美關稅交涉,彷彿死水一灘,其實日本政府與美國政府關稅鬥爭已經超過半世紀,日本官僚、政治人物和產業界,曾經蒙受什麼屈辱和不平等對待,這些痛苦記憶早已深入DNA,無論美國當家的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從來不會放過批評日本貿易赤字的機會。

日本大企業承認,關稅談判沒有真正的「方案」? 

日本身處戰場卻又遠離戰場的布局,或許是應對善變川普總統,台灣可以借鏡之處。

筆者曾親口詢問東證一部上市企業高層,如何看待美國關稅,對方回答:「不知道怎麼辦,只能想辦法忍耐過去」,或許這是日本企業看待美國關稅,最真實的心情寫照,當各國政府或專家宣稱和美國的關稅有所進展,或是談判有所謂「最佳方案」,日本政府深知,在雙方同框簽署協議之前,怎能輕言勝敗。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