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林逸欣爸媽給她的12點叮嚀,我看到富養與窮養差異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user

職來直往 Miss 莫莉

2025-08-15

瀏覽數 1,500+

近期國內藝人林逸欣補辦婚宴,在典禮上播放了成長影片,意外引起網友熱議。取自臉書@林逸欣 Shara
近期國內藝人林逸欣補辦婚宴,在典禮上播放了成長影片,意外引起網友熱議。取自臉書@林逸欣 Shara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近期國內藝人林逸欣補辦婚宴,在典禮上播放了成長影片,意外引起網友熱議,許多人更直指林逸欣爸媽是「富養」典範。我本來也有點好奇,莫非又是用錢堆出來的教養?在看到她爸媽多年前給女兒寫的12點叮嚀後,我改變了想法,可以說又重新理解何謂「富養」與「窮養」。當然我覺得窮養也有它的價值,差別在哪?以下就讓我從身邊觀察來說明。

國內藝人林逸欣的成長故事中,有一個細節常被媒體提起:她的父母雖然並非巨富,但在教育資源與生活品質的投入上,採取了接近「富養」的方式。她自幼學琴、學舞、學語言,接受多元啟發式教育,不僅在藝術領域有優異表現,也展現了自信、開朗與獨立的特質。

先把這12點叮嚀分享大家如下,從中就可以看出她爸媽有多用心在教育孩子。

阿欣欣小Baby女兒:
你即將北上唸書,爸媽除了為你驕傲與高興之外,心裡卻有大大的不捨與小小的擔心。在此,要提醒你一些事情:
 1:對每一個新面孔,都要先假設他不是好人,提高警戒心。  
 2:對於藉故搭訕的人,要有技巧的避開,減少不必要困擾。  
 3:對於不喜歡的人,不要讓他有任何機會或誤會來喜歡你。  
 4:儘量不要單獨一個人走動,結伴同行是安全的第一守則。  
 5:手提包包要放前方,儘量不要側背,以免壞人順手搶走。  
 6:除了小心人身安全,在更衣室與洗手間都必須小心針孔。  
 7:隨時要記得身邊的重要物品,尤其是在看電影或坐車時。  
 8:養成邏輯分類以整理保存重要的資料或照片,免得遺失。  
 9:每餐都要按時吃,要注意衛生及營養,每天都要吃水果。  
10:出門在外,身體的健康和安全最重要,要好好照顧自己。  
11:常與家人保持聯絡,有狀況多作確認,勿中詐騙陷阱。  
12:緊張煩憂時,心中默念三遍:南無觀世音菩薩。保平安。
好疼愛你的爸媽留言

所以我說「富養」的價值不只是富在資源,更是富在深刻的教養細節。

這時候,重新探討「富養」與「窮養」的定義,格外有意思。不過,我也覺得像我這樣的平凡家庭用窮養,也不一定必然失敗。因為富養與窮養真的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讓我來重新說明一下:

富養與窮養的定義

在大眾的理解中,富養並不單指金錢上的揮霍,而是指父母在經濟、時間、精神層面上,願意為孩子創造相對優渥與開放的成長環境。例如:提供優質教育、開闊視野、鼓勵探索與自我實現。窮養則常被解讀為給與較為節制的物質條件,刻意讓孩子在有限資源中學會節儉、獨立與堅韌。值得注意的是,這兩者不是絕對的二分法,而是一種養育理念的取向。不同家庭的經濟狀況、價值觀與教育目標,都會影響取捨。

說真的,我也看過許多有錢人家庭,對於孩子的金錢花用有嚴格控管,就怕他們因為從小出身良好養成揮霍的習慣。

林逸欣父母富養的優點

當然,以林逸欣為例,她的父母在教育上採取富養策略,也讓我覺得有非常多值得推崇的地方。

首先,從小她就在爸媽的規劃下接觸音樂和表演。這些多元的學習,不只讓她掌握了不少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她的思維方式早早就跨出了單一領域,這些能力在日後演藝與主持工作中,都成為核心競爭力。她的自信,相信也是一點一滴培養出來的。

遠見 39 週年,感謝你的陪伴>>訂兩年雜誌再送一年

但最讓我羨慕的,仍是她成長過程中享受到滿滿的情感上支持。從社群平台上,林逸欣分享的婚宴成長影片裡,可以看到林逸欣從小接觸各式才藝、參加各種比賽的點滴紀錄,還有那些年過節、開學、畢業時的珍貴影像,記錄了她成長過程中許多難忘的瞬間。掌鏡的都是自家父母。

她的爸爸是位專精於腦神經內科的醫師,媽媽則是任教的老師,雖然兩人平時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檔,總會抽時間陪伴孩子,探索新事物。

林逸欣與爸爸。取自臉書@林逸欣 Shara

林逸欣與爸爸。取自臉書@林逸欣 Shara

窮養的優點與侷限

至於窮養,並非全然負面。對於一些家庭而言,它能有效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與韌性。例如:孩子更早懂得珍惜與感恩。在有限資源中學會創造與解決問題,另外對金錢與資源的運用也會更謹慎。

例如朋友A跟我聊起她家的教育方式,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說,從小爸媽就告誡她「該花的絕不省、不該花的連一塊錢都不給」,聽起來好像很嚴格,但背後有一套很精妙的哲學。

A的爸媽在她的學習、才藝、課外活動上都投資不少,該報的營隊、該買的書籍全都不手軟。可是每次她吵著想買名牌包、換最新手機,爸媽就會回她:「你需要的是能力,不是身上的行頭。」

她一開始很不滿,覺得同學都有,為什麼自己還得苦苦爭取,但後來才發現,爸媽是想讓她看懂什麼是真正值得的投資。

此外,明明請得起傭人,爸媽從小堅持讓她分擔家務,週末還會帶她去做志工。她說,這些經歷讓她學會尊重每一分努力,也明白資源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然而,有些過度的窮養,實際上是壓抑他們,因為物質與教育資源過於匱乏,孩子的起跑點可能會相對落後。而還有一種窮養是更糟糕,就是常常貶低孩子「不聰明」、或者「不是讀書的料」,結果讓孩子的自信與自尊變「貧窮」,對心理影響會有相當多負面影響。

選擇適合自己家庭的養育方式

林逸欣的例子顯示,富養若結合正確的教育理念,確實能讓孩子在能力、自信與視野上受益。然而,並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複製這種模式。

真正的關鍵在於,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應該讓孩子感受到愛、支持,並為他們打開探索世界的大門。因為養育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孩子成為富有或堅苦卓絕的人,而是成為一個能自立、能感恩、也能擁抱生活美好的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