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年逾半百的老熟男、入行三秩的媒體人、甫承重任的副社長、週遊城市的觀察者、看盡職場的上班族、教育改革的報導員、永續工程的研究生、評鑑平台的操盤手。
作者關鍵字:
企業「新國力競賽」 台灣永續3.0成形
《遠見》ESG企業永續獎邁入第21屆,從CSR、ESG,進化至永續3.0。今年企業與醫院合計共有314件總參賽方案,101件脫穎而出,凸顯永續已成企業與醫療機構的核心競爭力。走過20年歲月,《遠見》ESG企業永續獎(簡稱為ESG獎)2025年邁入第21屆。今年的競賽不只是一場永續盛會,更像一面鏡子,
白袍肩負綠色使命 守護者轉型永續戰士
2025年首屆《遠見》醫療永續獎揭曉,18家醫院、26件方案,展現醫界從「救人」到「守護地球」的轉型。證明白袍不僅守護病人,也能成為永續的前線戰士。「醫者,仁心也。」在氣候變遷的時代,這句話不再只指救治病人的仁心,更擴展為守護地球的宏願。2025年,《遠見》創設首屆醫療永續獎,83件方案、36家醫院
從校園走向世界 大學寫下永續新篇章
2025年第六屆《遠見》USR獎揭曉,67所大學、215件方案齊聚角逐,最終40校抱回67座獎項。大學以USR走向土地、社區與世界,成為推動台灣未來的重要力量。古人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若放到今日來看,正好是對USR(大學社會責任)的最佳註腳。過去,人們眼中的大學,多
ESG朝令夕改,台灣怎麼辦?
「朝令夕改」是現代人批評時政時最常用到的辭彙之一,但此乃2200多年前,西漢御史大夫鼂錯上書給漢文帝的〈論貴粟疏〉論述。鼂錯眼看當時農商貧富懸殊,農民辛苦耕種僅得些許糧食,偏偏政府徵糧沒固定的時間和標準,早上的規定往往晚上就翻盤。為急於納稅,有存糧者,被迫半價賣出;無糧者,只得利息加倍向人借貸或賣田
拓展九大進修路徑!AI讓職涯「通膨」 ,終身學習才能生存
AI與全球化推動的「職涯通膨」,正快速侵蝕專業價值。當技能折舊比貨幣還快,唯一解方是終身學習。九大進修管道提供不同選擇,助你把知識轉化為影響力,更強化競爭力。「萬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這句充滿無奈的抱怨,是當代許多職場工作者的共同心聲。然而,當我們緊盯著CPI指數、為荷包縮水而焦慮時,一場更隱蔽、
台灣人才地圖解析!企業喊缺才、大學談長線、上班族聚焦職涯
人才短缺的議題,成因複雜,唯有從個人、企業、大學三個維度去解析,才能解套。《遠見》配合《2026未來人才關鍵報告》出爐,亦進行了「2026未來人才大調查」。從台灣人才三大利害關係人的回覆中,作為台灣人才荒的診斷參考。 台灣的人才市場,像一張多層疊影的地圖:上班族的理想版圖、大學的課綱版圖、
人才2.0時代來了!矽谷入場券變奢侈品,何處是你的職涯方舟?
當國際人才從全球流動的「活水」,變成國家博弈的「武器」時,迫使大學現場和個人職涯都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的路線該怎麼修正,成為大學與個人在新時代的使命。 2025年9月,一顆來自華盛頓的震撼彈,讓全球科技圈徹夜未眠。川普政府一紙行政命令,將H-1B高技能人才簽證的申請費,一口氣調高到令人
2026企業人才新語法!台灣身處地緣劣勢,蓋得出人才護城河?
企業的人才布局,正被迫進行一場深刻的「三極化」轉型。這不僅是權宜之計,更是一場攸關企業未來存續的生存之戰。這三大趨勢彼此交織,正重新定義企業的「用人語法」。過去數十年,世界各國的企業家們駕著「全球化」這艘巨輪,在資本與人才自由流動的黃金航道上暢行無阻,尋找成本最低的港灣、效率最高的船員。然而,如今高
當川普關稅遇上AI算計,台灣如何贏得新人才戰?
2025,不只是政治回潮的一年,更是人才定義被集體改寫的一年。川普「對等關稅」與出口管制回歸舞台中央,像一把巨針,刺進全球供應鏈的神經;AI則像汪洋,正把每個產業的航線重新改寫。 結果,貨物流向變了,人流與「智流」也跟著被改造:企業開始搶配「會讀政策的工程師」、懂合規的PM,以及能把行政命
不只矽盾,更要智盾
西漢初年天下甫定,漢高祖劉邦對群臣議功論賞。眾人吹捧劉邦奪天下的才幹,他卻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意旨,張良(子房)能在帳幕裡出謀劃策,使劉邦得以決勝於千里之外;蕭何能調度糧餉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