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生醫廊帶4+1成型,連貫南北一廠難求

南港、竹科、中科、南科、屏科 五大聚落遍地開花

林佳誼
user

林佳誼

2016-03-29

瀏覽數 41,800+

生醫廊帶4+1成型,連貫南北一廠難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4月號雜誌 生技股是炒作,還是下一個明星?

今年2月21日,浩鼎解盲失敗,生技業投下震撼彈。但不到48小時,23日下午1點,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全國產業之旅,第一站就來到南港軟體園區,直奔西北角F棟大樓,力挺浩鼎在內的十家代表性生醫業者。

大批媒體、保安人員與圍觀的周邊生技業員工擠爆,幾乎把蔡英文致詞聲淹沒。微小音量中,她語氣緩慢卻堅定地說:「今天政策團隊是帶著決心、信心而來。」

南港園區50家業者 年產值就達150億 

為什麼蔡英文非要親自到南軟走一遭不可?攤開F棟廠商名單,包含浩鼎、醣基、藥華藥、中天、寶齡富錦,台灣生技業大咖都在這裡了。

根據生策會統計,單是這一地就50家生技進駐,2015年總產值達150億元,與2014年約90億元相比,猛增近七成。

在場一名資深生技線記者低聲說:「光這棟樓就養了多少生技業員工?小英當然要來!」

早在扁政府時代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蔡英文就特別重視生技業。2016總統大選前,她也發表生技醫藥願景,計畫從南港為軸心的台北聚落,連結竹北生醫園區、中科及南科,把台灣西部走廊打造為「生醫廊帶」。

相較電子業早期高度集中新竹,生技業則顯得遍地開花,各地各有不同定位。

生策會產業研發組長張益華分析,台北南港聚落是新藥研發的樞紐。她解釋,新藥研發須大量臨床試驗,還有繁雜法規認證。全台最好的學術機構及醫學中心,及衛福部、食藥署及醫藥品查驗中心都在台北,有無可取代的優勢。

台北市產發局長林崇傑估計,北市生技產值已達1344億元,占比約全台49%。未來整個生技聚落每年將可提供5000個就業機會。

從台北南下,來到新竹,踏出高鐵新竹站,竹北生醫園區赫然在望,步行就可抵達。

「這可能是全台灣距離高鐵站最近的產業園區了,」竹科管理局投資組副組長段思恆點出,交通便捷是竹北園區的利器。從這裡跳上高鐵,無論到台北、台中,或至桃園機場,都不到半小時。

竹北園區、中科、南科 醫材潛力大 

從2003年行政院核定生醫園區就進駐竹北,十餘年來,這裡已從一片農田,蓋起一間間最尖端的生物科技實驗室,園區營業額在去年首度突破億元大關,較2014年大增63.53%。

一邊回憶當年親自拜訪農民談徵地的點點滴滴,段思恆滿懷希望地說,「我們的終極願景是要在這裡聚集一萬名高階生醫研發人才!」

他的信心不是沒來由。從園區制高點往下看,緊鄰高鐵站的大片綠地,正等待台大醫院竹北分院動工。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選後到新竹謝票時再次承諾,將與台大醫院、工研院等單位合作,把竹北打造成高階醫療器材重鎮。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張益華指出,新竹優勢在醫材,包含五鼎、熱映光電等上市櫃穩定獲利的大廠都在這裡。若要整合ICT產業的人才和供應鏈,還是得到新竹。 再往南走,來到台灣精密機械業大本營的台中,生技產業也已躍居中科第三大產業。

中科管理局副局長陳銘煌興奮地說,去年面板業不景氣,中科整體營收衰退5.7%,但生技業反而逆勢成長逾28%。

中科坐擁中部光電與精密機械聚落優勢,周邊出現如鐿鈦與常廣等微創醫材企業,就是好例子。國內唯一生產人用疫苗廠商國光生技、櫃買中心的第一檔農業生技股瑞基海洋,都群聚此地。

為了進一步與其他聚落區隔,陳銘煌說,未來要運用中部的退休生活環境,大力發展高齡化生技商機,引進更多醫療照護、保健食品及行動輔具類業者。

生醫廊帶最後一站的南科,更寫下從無到有打造醫材聚落的故事。

南科自1999年取得中央4年17億醫材專區研發補助計畫後,十幾年來已產生強烈磁吸效應,大批醫材公司從全台各縣市轉移到南科設廠,讓其他園區看在眼裡又嫉又羨。

南科醫材聚落背後重要推手、金屬中心副執行長陳進明透露,當時團隊上下其實很怕端不出成效。因為過去全台八成以上醫材廠商都在中、北部,南部幾乎沒有,「外界是一片看壞的」。

龐大壓力下,陳進明不知幾度北上各工業區,登門拜訪醫材業者,說服到南科設廠。全球五大磨牙手機供應商之一的科頂因此被打動,整廠從台北南下。

去年南科生技聚落合計營收76億,單是醫材廠商就貢獻20億,成效卓著。

走完「生醫廊帶」之旅,位在台灣最南端的屏東,其實還有個不容忽視的生技亮點,那就是全球唯一一個農業專業科學園區的屏科。等於是四個生醫園區外,再加一。

屏科區內廠商以加工農企業為主,包含動物疫苗、觀賞魚、機能性食品產業,都極具優勢。園區主任黃金城指出,農企規模偏小,營收多半在數千萬至數億間,很需要產業聚落資源。

產業向南延伸,為高屏帶進高階工作 

而隨著生技產業陸續向南延伸發展,也為高、屏帶進更多高階工作。7年級生的台灣福蝦研發部副理李佳玥就是例子。大學畢業前都在南部生活的她,曾因生技產業職缺都在北部,不得不北上。屏科成立後,她如願在此找到研發工作,「台北生活成本實在太高,南部人還是想待在南部,」她說。

去年屏科園區產值約50億,有1200多名從業人員。目標2018年前要再翻兩倍,上看150億元,提供3000個就業機會!

想了解全台生醫有多火熱,看看各大園區進駐率就知道。據台北市產發局資料,南軟園區一、二期,企業租用辦公室已飽和,最新第三期,進駐率已達九成六,面臨空間不足。

竹北生醫園區在2011年啟用第一座標準廠房,花了兩年滿租。沒想到2015年3月第二座落成後,竟然只過兩個月就出租一空。

中科副局長陳銘煌也坦言,中部發展生技業的最大挑戰,就是空間供不應求。目前中科有2/3生技廠商都位在台中園區,進駐率長年維持在近100%的爆滿狀態。

由此來看,生技仍是台灣未來的明星產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