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在熱帶農業上不斷優化,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積極以永續發展為前瞻策略,榮獲2022年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綜合績效組」技職組首獎,正是見證了屏科大全方位的傑出治校,以培育與土地環境共好的頂尖人才,為社會永續價值挹注改變的力量。
「屏科大從農專出身邁向綜合型大學,以農牧技術為發展基礎,近八年來整合工業4.0、AI人工智慧,串連校內農、工、管理、獸醫、人文、國際、達人等七大學院,以科技農業、生態產業、白金社會、永續經濟作為四大主軸為治校理念,同時扣緊『智慧』、『精準』兩大元素,讓農業創新成為通往永續發展的路徑,持續對人類面對的課題有所貢獻。」屏科大校長戴昌賢表示。事實上,屏科大在戴昌賢校長的八年治理下,榮獲世界綠色大學蟬聯八年的全台冠軍,持續以科技創新農業生產領域,提升產值與價值,更積極跨域智慧生產與永續循環經濟研發教學,內化為屏科大備受矚目的競爭優勢。
運用智慧科技,以精準健康關照人類身心與環境
戴昌賢校長說明四大主軸的治校理念,為產業與在地服務的思維環環相扣,展現屏科大與時俱進的策略佈局。在「科技農業」方面,當農業面臨氣候變遷、人力短缺的挑戰,透過智慧科技的感測器、制動器、智慧農機、無人載具等,讓現代務農不只更精準、有效率,還能提高獲利提升產值。而農業源自土地,必須避免農藥、化肥、過度開發引起環境耗竭,「生態產業」串連水土保持與防災復育、養耕共生等,讓農林漁牧的加工與生產都能兼具保育價值。「白金社會」則是農村人口外移,透過科技的健康照護、發展觀光休閒,為社區重建帶來希望。「永續經濟」即藍色經濟,兼具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建立以文化為榮的自信,讓保育產業、節能減碳建築、生態旅遊等為地方創價,更能永續前行。
隨著科技進步與時代趨勢,屏科大加上「智慧」、「精準」兩個元素,未來更希望持續加值,走向整體健康。「台灣農業土地範圍小,不適合大型機具操作,而每一小塊土地的狀態不同,需要的養分也有差異。如何在照顧農田上不浪費、不過度污染,高科技恰能派上用場。」戴昌賢校長認為,一般具監測功能的晶片機械造價成本高,且不耐露天風雨、機械植入過多還會影響農務,「屏科大研發的無人機能拍下農田影像,對比資料庫的土地數據,即可智慧分析每一塊土地的需求,給予精準施作。」而為了回應產業需求,「智慧農機中心」培育懂農業的電機人才,研發機具透過產學技轉合作,更能貼近農民成本與務實考量,真正接地氣的為農業智慧轉型助攻。
此外,屏科大發展「精準健康」,從獸醫學系、動物科學與畜產系提供動物精準畜養,結合全國第一所且唯一的動物疫苗科技研究所,在病毒檢測、疫苗領域研究開發,與產業緊密結合,不僅提升台灣經濟動物的預防醫學,特別是COVID-19衝擊全球、人畜共通傳染病影響下,將促進疫苗研發產業化、國際化,成為保衛環境與生物整體健康的關鍵力量。校務治理方向更看準生醫產業,整合農園系、生物科技系、水產系、生機系、休閒運動健康系等跨領域院所,以生產安全的農林水產,結合生物科技研發助於人體健康的保健食品,同時導入運動科技檢測身心健康,再針對其量測數據,打造符合各種年齡層客製化的運動項目。戴昌賢校長指出屏科大長期在第一線投入動植物保育與研究,養成師生對於環境健康、動物健康議題的高度認知,近幾年將思維延伸至守護人類健康,都是從農業的基礎出發,運用科技做到智慧化、客製化的整體健康管理。
愚公精神實踐社會責任,期與政府、企業共創共好
不只國際化,屏科大長久深入陪伴在地社區,師生運用專業解決地方與產業問題,一步一腳印為在地服務。榮獲2022年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綜合績效組」技職組首獎,同時以「與土地和好的金色稻浪」一案,獲得生態共好組楷模獎,戴昌賢校長有感而發,「USR需要愚公,有點傻氣地去投入,這份信念會慢慢影響周遭的人,讓大家因為感動而願意一起來做。」事實上,屏科大長年投入農林漁牧產業發展,引起校內許多老師努力深耕在保育、社區培力、低碳農業、能源循環經濟等項目,這些成果不只推動屏科大繼續在永續作為上成長,也希望擴散影響至政府修法、立法,同時讓民眾更有自覺、企業樂於響應,建立更完善的生態人文共榮思維。
延續共創多贏的辦學策略,在屏科大開拓產學合作,不僅為學校找到商機,提升研究量能,也給學生更大的發揮舞台,同時為產業創造產值。事實上,在1111人力銀行2020-2021企業最愛大學生,屏科大在國立科大排名年年進步,正是產學接軌的見證之一。戴昌賢校長表示,像是與「誠新國際」漁電共生的產學合作,在室內養殖場屋頂建構太陽能板,進行產學研發、技術交流,並培育產業跨域人才;與「飛宏科技」合作,將在屏科大建置一座整合風能、太陽能、沼氣和生質能等複合式能源的儲能系統示範充電站;與「六和機械」合作發展自駕車及多款無人農用電動車等,「除了與產業跨域合作,還有各項公部門的大型計畫,屏科大持續投入產業實務,產學攜手,人才更具競爭力。」
今年正式開幕的「智慧農機中心」、「智慧機電館」、「大數據中心」、「永續研發中心」等四大教學研究中心,更將成為屏科大將再生能源與數位趨勢納入各項建設與教學,深耕百年樹人的願景。戴昌賢校長表示,四大研究中心不只提供學生在校有豐富的教學場域、接軌產業,且皆對應聯合國永續目標SDGs,呼應追求淨零碳排的全球競合,導入永續的治校方針,正是屏科大培育通往碳權世界未來人才的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