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遭逢COVID-19世紀疫病,疫苗研發與生產成了國家級的保衛關鍵。洞見仰賴歐美疫苗進口的需求缺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的動物疫苗科技研究所,是全國第一所且唯一的動物疫苗研究所,不僅提升台灣經濟動物的預防醫學,更促進疫苗研發產業化、國際化,引領台灣生技發展的新格局。
從SARS到COVID-19,隨著文明進化,人類與動物生活的環境越來越靠近,衍生的病毒也隨之變異。為了提早發現病毒、預防侵害,全球積極投入生技研發,「疫苗研發競比」成為先進國家的國力指標。以農立校的屏科大長期關注台灣畜牧與養殖業,在全台唯四的大學獸醫系所之中,特別關注經濟動物的飼養健康,2005年創全國之先,成立「動物疫苗科技研究所」,迄今仍是全台第一也是唯一。
首屈一指的國際級研發設備,最完整的實作教學場域
「為了補強歐美進口疫苗的保護性,屏科大針對台灣與亞洲經濟動物的特性研發疫苗,更透過先導工廠、動物製劑試量產中心的設立,讓研發順利技術移轉、與疫苗廠合作,回應產業需求。」屏科大校長戴昌賢表示,屏科大疫苗所擁有具AAALAC認證的動物實驗設施、具模擬cGMP規範的動物製劑試量產測試中心,是首屈一指的國際級研發設備,是高端研發人才最完整的實作教學場域,將為台灣在國際疫苗競賽爭取榮光。
從口蹄疫、禽流感到非洲豬瘟,經濟動物的疫病一旦延燒,對國家經濟絕對重大影響;像是台灣2020年正式從長達24年口蹄疫疫區拔針,期間重創養豬產業,經濟損傷嚴重,可見防檢與疫苗的重要。屏科大疫苗所所長柯冠銘表示,相對於口蹄疫、禽流感等法定傳染病的撲殺防治,一般流行於經濟動物的傳染病,隨著國家逐年減低抗生素注射標準,疫苗的研發需求更為提升。像是「豬下痢」造成幼豬死亡、「豬藍耳病」讓豬隻長不大等,屏科大團隊深入畜養環境,將流行於豬、牛、雞、魚等各種動物的疫病研發超過100種以上的疫苗,成果豐碩,不僅為台灣食品健康把關,更將研究成果擴大與國際交流,展現台灣生技研發的硬實力。
「疫苗所的研究領域,可說是集生物科技研究之大成。除了基因工程,還有免疫分析、動物實驗等,有獸醫、分子生物學基礎背景很好,更歡迎有企圖心、耐心、學習能力佳的學生來跨域就讀。」屏科大疫苗所教授朱純燕指出,台灣細胞與病毒培養技術、蛋白質量產技術領先全球,疫苗產量高、純度高、生產成本低,格外吸引國內外的廠商與疫苗所合作或技術轉移,包括來自英國皇家獸醫學院、Virbac法國總部、加拿大沙士卡其灣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中越南獸醫研究所,以及印尼Medion疫苗廠等,跨越歐美亞洲等多國的交流參訪、員工教育訓練與學生實習、合作簽訂,見證疫苗所的產業技術受到國際高度肯定。
技轉、專利、創新創業,培育產業搶手的實戰人才
「疫苗從研發到量產,是一條漫長的路。疫苗所的模擬cGMP規範的動物製劑試量產測試中心,擁有細胞量產病毒的技術平台,以及自籌研發最新疫苗所需的原物料與設備的能量,讓業界不只取得疫苗技術,更快速銜接量產的產業需求。」屏科大助理教授王祥宇表示,除了研發產業化,屏科大重視實作教育,在人才訓練邀請管理、財務方面的業師,積極導入產業經營思維,鼓勵學生參與校內、校際的創新創業競賽,組隊爭取榮耀、創建公司;同時,申請科技部科研創業計畫、教育部高教深耕的拔尖計畫等,為創業研發挹注第一桶金。
17年來,屏科大疫苗所的創新創業能量豐沛,提出超過25項技轉、超過3000萬技轉金額、20項專利,以及突破100種產品(疫苗、佐劑、飼料添加劑、診斷試劑等)。像是榮獲2020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金牌獎「動物用高效人工痂皮傷口修復套組」,以及榮獲2021年青年啟動創業台灣創業競賽亞軍的「三毛粉」,以天然鱸鰻為原料,製成犬貓排毛、順毛、增毛效果的保健食品。而屏科大疫苗所教授莊國賓帶領學生團隊「大鴿基因工作坊」榮獲「第15屆戰國策全國創新創業競賽」創業構想類-創新服務組亞軍殊榮,透過募資、申請U-start創新創業計畫及競賽,建構完整的禽類基因型資料庫,並複製成功模式運用在瀕臨絕種鳥類疾病治療及基因保種進行復育相關研究,創立具有永續精神的公司。
「動物疫苗與人類疫苗的研發技術是相通的,屏科大疫苗所將成為台灣疫苗人才的培育重鎮,更期許以生產醫學為本,串接研究、環境、產業,為源頭做最好的管理與預防。」戴昌賢校長表示,屏科大疫苗所積極促成國際與國內合作交流產業連結,融會消化歐美的研發技術、嘉惠東南亞國家,並與國光、聯亞以及8大動物疫苗廠合作,力促產學完美銜接。面對冠狀病毒的全球疫情,戴校長期許台灣深化疫苗研發的國力,建議政府在南部增設P3實驗室,將為疫苗研發更添助力;他也鼓勵跨域人才投入基礎科學研究,輔以疫苗所擁有豐厚的產學合作計畫獎助學金,培育生技頂尖菁英,為台灣生技大產業鏈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