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成長策略專班 成長策略專班 打造企業一頁成長策略書,帶回公司立刻用>>立即報名

大罷免潮綠被藍完封,學者建議賴清德可學川普做這件事

林仕祥
user

林仕祥

2025-08-23

瀏覽數 3,500+

這次大罷免藍營再次取得全勝的局面。蘇義傑攝
這次大罷免藍營再次取得全勝的局面。蘇義傑攝
00:00
00:00

喧鬧已久的大罷免潮,終於在8月23日投票落幕,同上一次7月26日的首波罷免投票日,這次藍營再次取得全勝的局面。展望未來的政治情勢,學者認為「藍營不見得沒有危機」,特別是擺在眼前的黨主席交棒問題;至於綠營部分,他呼籲賴清德可以學美國總統川普發揮協調的作用,讓鬧僵的朝野雙方,猶如交戰的俄烏兩國坐下來談,緩和現階段朝野嚴重對立的氛圍。到底要怎麼做?一文詳解專家觀點。

中選會的最終數據顯示,7個藍委罷免案,沒有任何一案的「同意票」過25%門檻,也沒有任何一案的「不同意票數」,超過被罷免人上屆選舉的得票數。7案罷免案的投票率約落在50%左右,較726少了6個百分點以上,顯示823罷免投票率不如上次的726。

「比上次低是本來就可以預期的,」成大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受訪分析,相較第二波的823投票日,726首波投票猶如「主戰場」,當時綠營評估罷掉1、2席藍委不是問題,出盡全力卻摃龜,大傷支持者士氣,這次許多綠營支持者就沒出來投票了。特別是這次面臨罷免挑戰的7席立委,基本盤較上次24席藍委更「藍」,難度提高,綠營支持者的熱情也就自然下滑。

這點從中選會的最終統計數據也可得到印證,幾乎每一席藍委的罷免案「同意票數」,大多只勉強達到「不同意票數」的一半,顯示藍綠雙方支持者的投票熱情,確實出現落差。

藍中市、竹縣選將挺過罷免,拿到2026參選門票

罷方的潰敗也象徵賴清德施政滿意度的低落,需要全面檢討。取自「中二解顏·罷免顏寬恒」臉書粉專

罷方的潰敗也象徵賴清德施政滿意度的低落,需要全面檢討。取自「中二解顏·罷免顏寬恒」臉書粉專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認為,由於藍白將反罷免定位為對總統賴清德的信任投票,並引起許多選民的認同,使得罷方的潰敗也象徵賴清德施政滿意度的低落,需要全面檢討,並進行內閣大幅度改組。此外,特別是這次罷免投票的重點選區不論台中市,或新竹縣,被罷免的立委都通過考驗,將成為下次參選縣市長的基礎。

王宏仁也說,目前2026年藍營角逐台中市長的人選,外界點名的有藍委江啟臣、楊瓊瓔,這兩位藍委均通過這次的罷免考驗。特別是江啟臣,學者出身,過去也擔任過國民黨主席,選區經營的也算成功,雄霸中8選區4次大選,屬於較全面型的政治人物,確實是藍營的強棒。

但他認為,罷免投票選得好,跟市長選舉之間並沒有直接關連性,因為縣市長選舉的範圍大,「不能說他的選區得票數高,就一定能在其他選區也拿到高票數,」況且綠營可能角逐台中市長的人選也並非弱棒,2026年地方大選還有得拚,「藍營沒那麼樂觀,綠營也沒有那麼悲觀。」

會員免費參加 | 用一小時,一起來聽《造山者》導演說半導體傳奇怎麼來的?

此外,展望未來的政局走勢,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罷免投票結果出爐後喊話交棒,並點名台中市長盧秀燕接任國民黨主席;與此同時,卻傳出盧秀燕不願接黨主席的位置,兩人互丟皮球。王宏仁說,若朱、盧兩人都不願意接黨主席,而是一個更弱勢的人上來接棒,整個國民黨恐怕會被立院幾個「講話較大聲的立委」牽著鼻子走,而這對藍營來說將不是好消息。

只是回到「平局」,綠營可參考日自民黨經驗

大罷免走完後,政治局勢只是回到原先的「平局」,而非大敗。張智傑攝

大罷免走完後,政治局勢只是回到原先的「平局」,而非大敗。張智傑攝

對綠營來說,其實大罷免走完後,政治局勢只是回到原先的「平局」,而非大敗,必須思考如何化解朝小野大的政治僵局,這部分,綠營可參考日本經驗。他建議,民進黨可學習日本自民黨的經驗,針對特定法案,尋找在野黨內跟自己「理念較相近」的個別立委的支持,畢竟在野黨也非鐵板一塊,不見得每個人都認同過去這樣激烈對抗的作法。

另外,除了內閣進行調整外,王宏仁也認為賴清德應調整這段時間的行事作風,「他有他的堅持,但選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較有彈性的全民總統。」他建議賴清德可學川普,試圖把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拉來一起坐下來談一般,擔任朝野間的協調角色,不論是否能否成功,至少都可以讓氣氛和緩下來。

他說,若要促成朝野間的協商,執政黨必須先排定政策的優先順序,分清楚哪些可以讓、哪些不能讓,可以讓的這些,再拉出來跟在野黨協商。若談成了,就是朝野雙贏,執政黨也有政績;談不成,則必須向社會說明為什麼失敗。若能如此,相信可將朝野激烈對抗的過去,翻到新頁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