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人壽劉上旗 ✕ 鄒開蓮:當Z世代的「Why」與X世代的「How」相遇時

從「逆向導師」到「信任職場」,企業用「真誠對話」打造世代共融職場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11-27

瀏覽數 1,350+

國泰人壽劉上旗 ╳ 新創導師鄒開蓮:當Z世代的「Why」遇上X世代的「How」
國泰人壽劉上旗 ╳ 新創導師鄒開蓮:當Z世代的「Why」遇上X世代的「How」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Z世代正帶著「錢多、自由、有意義」的工作觀,逐步成為職場中的新主力。他們在意的不只是「做什麼」,而是「我為何而做」——Why should I do this?他們追求的不只是薪資與升遷,而是工作的意義與自我實現。 

這股新浪潮正迎面撞上X世代中堅幹部熟悉的「How」(如何執行)。X世代相信經驗、看重歷練,過去的職場邏輯是:「問這麼多幹嘛?做久了就會累積你的專業。」

於是,當Z世代的「Why」遇上X世代的「How」,這道橫亙在職場中的世代鴻溝,正是當代企業每天都在面對的日常。這樣的差異究竟是管理上的矛盾?還是組織創新的引擎? 

在一家擁有超過60年歷史、服務全台近三分之一人口的企業裡,這個命題顯得尤為迫切。 

「我們過去有句話:『聽話照做準沒錯』。」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坦言,傳統金融業長期受到日式管理文化影響,重視階級與紀律。然而,當Z世代員工佔比逼近兩成、且在不遠的將來就會超越X世代之時,舊邏輯顯然已無法回應新的職場期待。 

挑戰,就是轉型的起點。《遠見》邀請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與前Verizon Media國際事業董事總經理、現為台灣新創導師的鄒開蓮(Rose Tsou)展開深度對談。一位是推動內部文化革新的實踐者,一位是長期關注外部世代變遷的觀察家,他們的一致答案是:跨世代合作的關鍵,不在於話術或是溝通技巧,「真誠」理解彼此才是唯一的解方。 

變革一:從「聽話照做」到「雙向對話」

鄒開蓮:「Z世代最厲害的,就是看穿你是不是來真的。」

「Z世代在乎的是『Why』,他們追求的不只是生存,而是價值實現。」劉上旗開門見山地說。當新世代帶著強大的數位能力與自我意識走進組織,「領導」這件事也被迫重新定義。

劉上旗深知,文化轉變必須由上而下引領。「與其要求剛進職場的新鮮人改變觀念,不如先請資深主管順應潮流,主動遞出橄欖枝。」

國泰人壽在組織內推動的第一項變革,就是打造「信任職場」。他們改變過往單向下指令的指導模式,轉而要求主管在交付任務前,必須先釐清目標與期待,展開「雙向、有溫度的對話」,真誠坦率地回答Z世代的「Why」。

「我常說,現在的主管要有『父母心』。」鄒開蓮分享,這不是溺愛,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關懷:「你是不是真心關心他?是不是真的願意聽?」

鄒開蓮提到,這個世代太厲害了,他們最能感受到的,就是你別裝。

鄒開蓮提到,這個世代太厲害了,他們最能感受到的,就是你別裝。

鄒開蓮在對談中笑稱,自己聲音沙啞,正因在這個世代「溝通真的很花力氣,你要不斷反覆地溝通。」領導者不能再單向「告知」,而要學會「提問」和「引導」。

她坦言,面對Z世代有時「經驗不足、想事情比較短」的特性,主管的挫折感很真實。但這時更不能說「你怎麼沒想清楚」,而是要用提問引導他想得更深,「當他們想通了,他們的表現會很不得了。」

變革二:從「傳統師徒」到「世代共學」

劉上旗:「當資深副總,遇上Z世代的AI小天使。」

如果「信任」是企業文化的土壤,國泰人壽又是如何讓「Why」與「How」共同生長?

劉上旗分享了國壽近期推動的兩項關鍵行動——「逆向導師」與「AI小天使」。

「過去都是Mentor(導師)帶年輕人走,但現在談到AI、談到新科技,年輕人比我們厲害多了。」於是,國泰人壽決定反轉這個師徒關係。

當公司宣示全面擁抱AI時,許多X世代的資深副總面對GPT、Prompt(提示詞)多少仍有壓力,「擁抱,有時是難以承受之重」。國泰人壽的解方是:為每一位副總安排一位Z世代的「AI小天使」。

這些年輕同仁負責教主管如何使用AI工具,還替主管們設計「練習作業」。這群「職場小白」搖身一變,成了主管的老師。

劉上旗描繪了那個場景:當主管們發現,過去需要層層節點、耗時費力的工作,在AI的輔助下竟能大幅加速時,他們發自內心地向這些「小天使」表達肯定。「年輕的Mentor覺得被主管真誠地稱讚,就會願意把所學毫無保留地分享出去。」

「這真的是最完美的組合!」鄒開蓮讚賞地回應。她分析,這制度解決了AI時代的最大難題:「年輕人懂技術(How),但不熟場景(Why);資深同仁懂場景(Why),但缺乏技術Know-how。」國泰人壽用制度讓兩個世代「強強聯手」,這就是最佳的世代共學模式。

這項制度也帶來明顯的文化改變:年輕同仁從「Nobody變成Somebody」,在會議上「敢說、敢問、敢提觀點」,當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被看見,自然願意投入更多、走得更遠。 

變革三:從「三袋公主」到「一機在手」  

劉上旗:「善用科技,讓老品牌更有溫度。」

過去,保險業務員出門拜訪客戶常被戲稱為「三袋公主」,因為要帶的紙本要保書、建議書太多。早在2011年iPad剛問世時,國泰人壽便率先推出「行動投保」工具,開啟保險數位化先河。當時外界也曾好奇:在許多資深「國泰媽媽」、甚至70多歲「國泰阿嬤」組成的業務團隊裡,數位工具會不會成為難以跨越的門檻? 

事實正好相反,科技並未成為世代之間的高牆,反而是最好的橋樑。在年輕同仁的協助下,年長的業務同仁學會運用數位工具,讓服務更有效率、更精準;年輕業務同仁也在從資深前輩身上學到如何與保戶建立信任、拉近距離的「暖心技巧」。

科技讓效率提升,經驗讓服務更暖,一機在手,兩個世代反而更靠近。 

此外,隨著保險業務需求的增加,國泰人壽也啟動優化工程,推出整合的業務數位工具「新業務平台NAP」(New Agent Platform),把所有業務所需功能都收整在同一個平台上。 

NAP 的開發過程,也是一場「世代共學」的實踐:年輕人熟悉介面與體驗設計,資深業務員掌握實際場景需求。NAP 的誕生不只是工具升級,更是跨世代協作的最佳示範。

在國泰人壽,這樣的「跨齡共舞」早已成為日常。NAP 不只是系統,更象徵企業透過科技推動世代共融的成果,也再次印證了劉上旗的理念:「善用科技與網路,讓老品牌更有溫度。」

 劉上旗總經理分享,NAP讓不同世代都能發揮所長,科技成為世代共融的橋樑。

劉上旗總經理分享,NAP讓不同世代都能發揮所長,科技成為世代共融的橋樑。

從「世代共榮」到「共創更好」

訪談尾聲,話題回到「溝通」的本質。 

鄒開蓮分享了自己與Z世代兒子的故事。她曾因工作忙碌,習慣用「主管模式」對孩子下指導棋,直到疫情讓她慢下來,才有耐心「真的聆聽」。當她聽懂兒子在乎的是「高中畢業時會沒有真正的朋友」,並願意支持他轉回原來的學校時,親子關係自此翻轉。 

「我們都期待被理解,」她總結,「當你願意真的去聆聽、去理解,你的行為就會跟著改變。」  

劉上旗則以「換位思考」作為註解:「現在的X世代,就是30年前的Z世代;現在的Z世代,30年後也會是X世代。資深幹部在30年前也是菜鳥,我們只是在走彼此都走過的路而已。」在這樣的視角下,世代差異不再是矛盾,而是互補;當大家有共同目標:讓組織變得更好,就能走向真正的「世代共榮」。 

劉上旗補充,保險的本質就是「最長情的約定」,一張保單是跨越世代的守護與信任。國泰人壽之所以重視世代溝通,不只是一種對外的倡議,更是企業內部「真實實踐」組織文化。

當一家超過60年的企業願意放下身段,由上而下推動「信任職場」,所展現的不僅是與時俱進的決心,更是一種「BETTER TOGETHER 共創更好」的品牌精神。 

這場發生在國泰人壽內部的文化轉型,不僅為「Why」與「How」的碰撞找到最佳解方,也讓外界看見,一個值得信賴、值得期待、值得一起變好的企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