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最強連鎖咖啡品牌之稱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傳出將12月在台灣開出首店,店址選在台北南京東路三段。
瑞幸咖啡成立於2017年,成立短短兩年,2019年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但2020年因財務造假而下市。不過,瑞幸咖啡展店速度極快,2023年6月成為首家突破萬店的咖啡品牌,並於2024年7月突破2萬店里程碑,是中國店數最多的連鎖咖啡,總家數來到2萬9千多家,在中國市場的店數是星巴克的三倍。而台灣目前連鎖家數最多的咖啡品牌則是路易莎,目標在明年底總店數達到600間。
攤開瑞幸咖啡第三季財報,總淨收入為人民幣152.87億元,年增50.2%;在店數上,中國市場第三季淨增2979家,門市總數達29096家;國際市場則淨增29家門市,總門市數達到118家,其中包括新加坡自營門市68家,美國自營門市5家,馬來西亞加盟門市45家。
星巴克、路易莎準備迎接咖啡大戰
對於瑞幸來勢洶洶,台灣前兩大連鎖咖啡品牌向媒體回應。星巴克指出:「我們樂見台灣咖啡市場持續蓬勃發展,也相信市場有足夠空間讓各品牌共同成長,這對產業與消費者都是正向的。最終都期望能為消費者帶來更高品質的咖啡體驗。」
路易莎則表示:「如果以價格策略、廣發優惠券的方式促銷,其兢爭的對象應該是超商,我們已經不只是提供咖啡的品牌,更是發展全方位餐飲的集團。」強調台灣消費者愈來愈在乎咖啡的風味,而不只是價格。

根據人力銀行刊登的資料顯示,瑞幸咖啡的代理商是「順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開出「咖啡師」「門市副店長」「門市店長」等職缺,月薪5萬2000元至6萬1000元不等;而查詢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於今年9月19日完成設立登記,資本額新台幣500萬元,公司登記營業項目包括飲料製造、飲料批發零售等業務。
瑞幸咖啡登台?經濟部反駁
經濟部則對此說明,迄今仍未核准中國瑞幸咖啡來台投資,至於刊登徵才廣告「順昱控股」背後是否涉及中資,經濟部強調必要時將會啟動行政調查。
「市場能否容納第三個咖啡連鎖品牌?我認為一定有空間!」曾任職星巴克的資深餐飲顧問、天帷企管創辦人林剛羽指出,從台灣咖啡市場的總店數結構來看,目前僅有星巴克和路易莎兩大連鎖品牌總店數超過500店,而第三大的CAMA尚不到200家
此外,據統計,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喝掉184杯咖啡,相較於日韓等國家的每人每年400杯,從家數和人均消費兩項數據都顯示,台灣的咖啡市場仍有成長空間。
瑞幸咖啡的最大優勢
林剛羽分析,瑞幸咖啡一旦成功將其在中國大陸行之有年的補貼模式複製到台灣,可能影響台灣消費者的心占率和消費習慣。「首當其衝的,會是那些定位在平價、方便的咖啡品牌。」這包括了路易莎、CAMA、CAFE!N 等品牌。他認為,從目前傳出的瑞幸代理商背景來看,並非是具有餐飲業背景和資本額雄厚的集團。代理商能否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大規模拓點,並複製瑞幸過去仰賴的補貼模式,仍有待觀察。
「瑞幸對爆款咖啡的研發力很強,目前可能在台灣沒有對手。」林剛羽分析,雖然瑞幸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起步與崛起仰賴從創業第一天就實施的補貼政策,但真正促使瑞幸在紐約下市風波後重返巔峰的關鍵,正是其源源不絕的產品創新力。
以「醬香拿鐵」為例,推出首日賣出452萬杯,營業額高達人民幣1億元;反觀台灣連鎖咖啡市場,林剛羽指出,其優勢多集中在兩大面向,例如超商咖啡主打便宜,本土連鎖品牌則重視空間與裝潢,或是「搭餐組合」。
其次,台灣在專業領域具備職人優勢,如手沖、拉花、烘豆的世界冠軍,但這些專業力多出現在獨立咖啡品牌中。林剛羽認為,瑞幸的進入將如同投入一顆催化劑,迫使台灣連鎖咖啡品牌必須重整研發能力來回應瑞幸的「爆款」攻勢。
整體來看,林剛羽認為,瑞幸若進入台灣市場,將促使台灣連鎖咖啡業者加速往產品研發與價格競爭並存的新階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