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遠見雜誌》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中,新竹縣以亮眼的表現榮登「經濟典範之城」,這個榮耀展現的,是一座城市長年厚植的產業能量與穩健的前瞻佈局。
產業聚落厚植能量,科技發展帶動地方經濟
「經濟好、一切都好!」新竹縣長楊文科相信,只要讓產業動起來,就能讓城市的脈動跟著活絡起來。攤開新竹縣的產業地圖,從享譽國際的新竹科學園區,還有新竹產業園區、竹北生醫園區、竹科寶山一、二期,以及民間開發的台元、昌益科技園區等,形成密集的產業聚落,也造出數以萬計的高薪就業機會,使新竹縣成為北臺灣經濟能量最飽滿的城市之一。
楊文科縣長上任以來,積極擘畫未來三十年的產業藍圖,力推新竹縣五支箭政策,全面升級經濟體質。其中最受矚目的項目,便是由新竹縣政府推動的AI智慧園區。面對AI時代來臨,縣府透過導入AI、5G、IoT等技術,同時吸引新興科技企業進駐。目前已有全球最大雲端伺服供應商「緯創資通公司」、全球網路通訊大廠「智邦科技」、全球無人機介面晶片領導廠商「義隆電子公司」,以及聚焦精準醫療的生技大廠「普生公司」四大科技龍頭的進駐,預估可創造千億元產值,並陸續帶來4,000人次的就業機會,逐步形成聚落效應,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的重要引擎。

交通建設串連產業鏈,全面發揮園區效益
「要讓產業動起來,交通就是命脈。」楊文科縣長經常說「路通財通」,為讓園區發揮最大效益,新竹縣政府積極推動各項交通建設。十大交通建設中的台1線替代道路、122縣道改善工程動工,將強化產業物流與通勤便捷性。交通基礎建設的到位,為產業發展鋪路,更提升整體宜居條件,讓人才願意進駐、企業樂於扎根。

而為積極布局未來產業鏈,新竹縣也規劃推動聚焦低污染科技、生技與生醫產業的「臺灣知識旗艦園區」,並催生具航太、資訊研發與農業生技潛力的「竹科三期」。從台知園區、生醫園區、竹科三期到竹北台元與昌益園區,逐步構築以IC設計、生醫技術、智慧製造為主軸的多元產業網絡。
從宏觀角度來看,新竹縣政府透過參與桃竹竹苗「大矽谷計畫」,與鄰近縣市共構產業走廊,強化整體區域競爭力,也進一步奠定經濟典範之城的厚實基礎。
活化銀髮人才資源,支持青年就業圓夢
產業發展的背後,需要充沛且多元的人力資源。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的挑戰,新竹縣展現了靈活的應對策略,一方面促進青年就業、另一方面也積極活化銀髮人力。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10 年工業與服務業普查」統計,新竹縣企業成長率高達21.72%,至2025上半年為止,勞動參與率達60.7%,居非六都之冠。為因應產業發展所需的多元人力,新竹縣政府積極辦理徵才活動、補助交通與僱用獎助金,協助企業留才。同時也設置銀髮人才就業服務據點,媒合中高齡勞動力與企業需求,活化高齡人力資源。
為協助青年順利銜接職場,新竹縣政府推動「數位創新青年培育就業計畫」,結合企業與大專院校資源,提供大三至研究所學生實習平台,透過趨勢能力培訓與業界實習,協助青年養成職場即戰力。如設立於明新科技大學的「新竹青創基地」,則整合創業所需資源,提供共享辦公室、創業輔導、業師導入與企業媒合等服務。楊文科縣長要做的,就是為每一位青年搭建舞台,讓新竹縣成為築夢與圓夢的起點。

完善育兒支持體系,打造安心宜居環境
「縣民期待的,不只是硬體建設,更是安心的生活。」楊文科縣長說,要讓人才願意落地生根,他從產業發展做起,一步步打造適合家庭生活的環境,讓縣民生活無虞、安心生育;縣府更長期關注年輕家庭的實際需求,聚焦在托嬰、托育與就學三大面向,逐步建構完整的育兒支持體系。
全縣已設置5處公共托育家園、5處公托中心,以及170所公共化幼兒園,協助新手父母減輕教養壓力。而面對學齡人口的快速增加,新設的勝利國中、嘉豐國小新增120班,為教育容量打下良好基礎。同時「高中五大方案」,如縣立實驗高中新設、湖口高中遷建、六家高中增班,以及文興、自強高中轉型,為超過千名學子打造更多元的學習選擇,讓每個孩子就近就學、適性發展。
這些政策的核心精神,是讓年輕人不僅能在新竹縣工作,更能安身、安心、安家。在《遠見雜誌》2025年縣市競爭力評比中,新竹縣是全臺唯一社會人口增加率破10%的城市,穩健邁向60萬大關。「我心中理想的新竹縣,是一座能夠讓人安身立命、值得驕傲的大縣市。」楊文科縣長相信,只要堅定方向、持續前進,就一如他的施政初衷「老中青幼通通照顧」,終將讓所有鄉親看見這份努力的價值。
(新竹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