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社群上看到一位已財富自由的網友分享,說懂紫微斗數是與有錢人談話的入場券。我則認為,對蠻多有錢人來說,這不只是信仰,更是一種語言。如果身為Z世代小資族的你,想賺他們的錢,結交到職場貴人突破階級,建議就要學會他們的語言。可能有些人會反駁說,他周遭有錢人愛聊的話題,聽來還不是跟一般庶民差不多?我只能說看起來都像閒聊,其實差很多,就讓我來分享5個不同點。
當下我看到這則貼文,想到以前有位老師教我面相學。他說,有錢人跟業務之所以會學這些命理玄學,通常是想一眼看出眼前的客戶是真有錢還是假有錢。所以我也鼓勵大家多學一點,才有辦法和潛在客戶創造話題。
一場對話,打開圈子的門
還記得有一次參加活動,坐在我旁邊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穿著訂製西裝的總經理,舉手投足都透著穩重氣場。原本我有些尷尬,不知道怎麼開口,沒想到他先問我:「你信命理嗎?我最近才找老師看了流年。」我愣了一下,沒想到這樣的前輩會主動聊命理。我回他:「我自己也會算命,也懂面相學,能一眼看出有錢客戶。更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個十年大運,有時不只是信不信,而是看懂自己的節奏。」
他聽完眼睛一亮,笑著說:「對對對,有些事就是要掌握時機。」
後來我們從算命聊到投資,他還主動加我聯絡方式,說:「改天介紹你來我們公司演講。」那是我第一次深刻體會到:打進有錢人的圈子,靠的不是名牌、不是人脈,而是你能不能「對話」到他們的世界。
許多有錢人信命,不是因為迷信,而是因為他們懂得「順勢」,相信節奏比蠻力更重要,也常用「風水」這種象徵語言來看風險與機會。命理、風水、八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風險預測工具」,只不過換了一種包裝。
如果你能用命理當開頭,不是硬套星座或八字的吉凶,而是結合觀察與思考。比如說:「今年木火旺,做實體零售不如投資AI股,你有注意這波產業板塊的流動嗎?」這時你會發現他們會開始認真看你,因為你談的是趨勢,不是娛樂。
看起來都在聊,其實方式差很多
有些人可能會想,「投資、算命這種話題,平民也會聊啊,有啥特別的?」沒錯,表面上大家都在聊同樣的東西,但有錢人講投資,跟你講的投資,是兩回事;他們談命理,也不是在問今天走哪個方向旺財。他們談的,是一種結合趨勢判斷、人脈布局、風險思維與自我節奏的語言。重點不是聊什麼,而是怎麼聊。
如果你不懂這背後的五個核心要點,很容易一句話講完,對方就笑笑點頭,然後話題就此打住。但當你懂了這些關鍵,你會發現,原本只是搭個話的寒暄,突然變成一場合作的開場,原本高不可攀的人脈,也開始自動向你打開。這就是關鍵差別。
有錢人最愛談的五大話題
想真正進入有錢人的圈子,你要知道,他們不是在找陪聊,而是找能共振的人。以下這五個話題,是你必懂的:
第一是投資邏輯與布局。
有錢人不一定天天炒股,但幾乎都有投資,從股票、房地產、基金到創投、藝術品等,每個人都有一套策略。他們不在意你有多少錢,而是在意你有沒有判斷風險的能力。你可以問:「你覺得今年利率走勢會不會影響不動產?」或「你最近有看什麼新創案子嗎?」這不是求教,而是引出討論空間。
第二是產業趨勢與商機。
這幾年比特幣話題夯,我有個朋友因為對幣圈略懂,就常被一些老闆找去餐敘,席間大家從零開始問到飽,還叫他做簡報。雖然常讓他忙到半夜,也締造許多擔任顧問的機會。
當你能談AI、生技、電動車、Web3等趨勢時,你不只是觀眾,而是參與者。有錢人會好奇你的觀點能否提醒他們盲點。你可以說:「我發現某些AI工具已經不只是效率問題,而是能創造差異化。」或者:「你有看ESG基金嗎?我最近看到幾個綠能案子還滿有趣的。」這不只是炫學問,而是提供視野。
展現價值的方式是:讓他們知道你不是空談
第三是人脈與資源鏈接。
有錢人最清楚,錢不缺,缺的是對的人。常聽到不少老闆抱怨,不是他們不肯出高薪,是找不到好人才。如果你能清楚表達你能引薦誰、擁有哪些專業、解決哪些需求,即使你沒錢,他們也會覺得你有價值。可以這樣講:「我跟幾個專門做海外稅務的律師很熟。」或「我手上有兩個創業團隊在找初期資金,切入點還滿精準的。」重點不是討好,而是交換。
第四是經營策略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你若能站在解方的立場,才有合作的可能。像是:「現在缺工很多人抱怨,但我們公司改用海外外包後,反而擴張更快。」或是:「我們導入AI自動整理財報,讓CFO能有更多時間思考資本市場的策略。」這樣的對話,不只是話題,更是展現你能合作的價值。
第五則是格局與自我覺察。
很多人以為成功人士只談錢,其實他們更看重的是長期精神與人性理解。如果你能坦然分享失敗、學習歷程與價值選擇,他們反而更會尊重你。你可以說:「我以前太急著追收入,結果搞壞客戶關係,後來才知道長線思維的重要。」或「我最近在練習『夠好就好』,不再強求每件事都完美。」這樣的內容會讓你被當作同溫層,而不是表面朋友。
錯的話題會讓你出局
至於哪些話題容易讓你被排除?像是抱怨薪水、罵主管,會讓人覺得你是情緒化的人,不具合作價值;談明星八卦、拍照景點,則顯得你沒啥見識;炫耀自己多努力?他們更關心結果與效率;問「你怎麼成功的?」則會讓人覺得你太功利、沒誠意。
記住,你來不是為了討拍或巴結,而是為了交流。如果你開始談趨勢、節奏、資源與判斷,就等於在發出一個訊號:「我是值得你坐下來好好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