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斷更新》「核三延役」公投登場!過關門檻、正反論點、後續影響、開票過程搶先看

黃泓瑜
user

黃泓瑜

2025-08-23

瀏覽數 4,750+

5月17日核三廠2號機停機,台灣正式步入「非核家園」,成為亞洲第一個走向非核的國家。 張智傑攝
5月17日核三廠2號機停機,台灣正式步入「非核家園」,成為亞洲第一個走向非核的國家。 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核三重啟公投與7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今(23)日投開票。中選會表示,今年公投投票權人數首度超過2000萬人,達到2000萬2091人,其中首投族約75萬人。中選會做出5點投票提醒,呼籲民眾遵守,避免觸法受罰,比如投票日雖未禁止公投宣傳活動,但不得從事罷免活動或有其他競助選行為。公投票為白色,年滿18歲的國民有公投投票權,投票時間自上午8時至下午4時,民眾應攜帶國民身分證、印章及投票通知單投票。不少地區沒有罷免投票,目前整體投票情形冷清,過程平和未傳出紛爭。中央氣象署表示,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未來一週都是高溫炎熱的天氣型態,尤其今明兩天特別炎熱,民眾出門投票要留意防曬。

核三延役公投及第二波立委罷免案投票今(23日)上午8點開始,一早陸續有民眾到場投票。但多數地區因沒有罷免投票,不少投票所未湧現人潮,有資深選務人員、里長認為公投沒有綁地方選舉,預估投票率可能不到4成。

823公投到底投什麼?由誰提出、主張什麼?

今日(8月23日)舉行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21案,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

由於隨著核三廠二號機在2024年除役,台灣全面停用核能發電,能源缺口問題浮上檯面。民眾黨認為,政府設定的2025年減碳目標已難以達成,再生能源占比僅11.9%,距離20%目標差距甚大,加上光電弊案叢生、台電高買低賣導致連年虧損,更凸顯能源轉型困境。台灣高度仰賴進口能源,在地緣政治風險下,供電穩定備受挑戰。因此,舉行公投訴求主張保留核能發電作為過渡方案,以強化能源韌性,確保產業與民生用電安全。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公投門檻是什麼?怎麼樣才能算通過? 

依《公投法》第29條規定,公投若要通過,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同意票數必須多於不同意票;二是同意票數還要達到全體具有投票權人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若同意票未能超過反對票,或未達到四分之一的門檻,公投案即視為不通過。

根據中選會指出,公投投票權人數為2000萬2091人,因此依法須達到總人數四分之一以上才算通過,除了同意票需要大於不同意票外,同意票至少500萬523張,才能跨過門檻。

正方、反方論點是什麼?

支持核三延役主要論點: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為支持方知名代表。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為支持方知名代表。Flickr by The White House

支持方知名代表: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清大核工所教授葉宗洸、恆春鎮長尤史經

(延伸閱讀:核三公投之夜湧人潮!不只童子賢站台,黃仁勳也另類助攻?

  • 國際淨零趨勢與產業競爭優勢
    歐盟、美國已將核能納入綠能選項,並作為淨零碳排的重要手段。另外,Google、微軟等跨國企業要求供應鏈達成「全天候無碳電力(24/7 CFE)」,核能成為企業競爭力關鍵。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強調,AI工廠的發展仰賴龐大能源供應,若缺乏穩定能源,不僅產業無法成長,連人們的生活與交通運輸也會受到影響。他表示:「我們需要能源來推動世界。」黃仁勳指出,這對台灣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機會,應該全面探索各種能源形式。目前已有許多先進的潔淨能源技術問世,而核能同樣是值得重視的選項。

公投之夜。張智傑攝

公投之夜。張智傑攝

能源安全與供電穩定
台灣98%能源仰賴進口,一旦遭遇封鎖或中斷,國家運作將受重創。核能燃料庫存可維持18至36個月,遠優於燃煤36天與天然氣7至11天,具備不可取代的戰略備援價值。台灣至少應保有一座核電廠,以確保5%至6%的基礎發電量,支撐軍事指揮中心、醫院及政府單位運作。

發電成本優勢
再生能源占比未達標,燃氣機組延宕商轉,台電虧損累積超過4,500億元。支持者批評政府「不作為」,迫使民眾透過公投來爭取核電延役。另外,核電每度成本約1.5元,遠低於天然氣及再生能源(光電4.8元、風電6.5元。)若全面重啟,可大幅減少台電虧損,降低電價壓力。

環境與健康考量
核廢料可集中管理並嚴格監控,核電為低碳能源,相較燃煤與燃氣,核能幾乎不造成空汙,有助降低肺癌與呼吸疾病死亡率,相較之下,燃煤與燃氣排放則直接進入大氣,造成全民暴露於空汙。

【給遠見訂戶】續訂遠見最划算的時刻,兩年送一年,現在訂閱>>

耐震與防災設計
核三廠耐震係數達0.72G,高於台北101大樓,並經美國核管會標準測試證實可承受更大地震。同時已加建19公尺防海嘯牆,可因應極端災害。另外,國際上已有超過80座核電廠成功延役,美國甚至有運轉超過50年的案例。核三廠剛除役不久,技術上仍具備快速恢復「停機待命」的可行性。

反對核三延役主要論點:

總統賴清德為反對方知名代表。取自凱達格蘭論壇直播

總統賴清德為反對方知名代表。取自凱達格蘭論壇直播

反對方知名代表:總統賴清德、「反核少女」吳亞昕、核能專家賀立維、屏東縣長周春米、綠盟等環團

再生能源成國際趨勢 

IEA數據顯示,全球核電占比僅9%,再生能源卻高達32%,預計2026年即將超越燃煤成為主要電力來源。過去三大政黨亦都支持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三成,顯示發展綠能已是社會共識。

安全疑慮未解

核三廠位於地震帶與恆春斷層,先天地質風險高;設備老舊,進入最容易出現故障的「後期」階段。延役需完整安檢與風險評估,現階段程序倉促,無法真正確保安全。過去曾發生氫氣洩漏、輻射廢水外排、全面停電等事故,顯示存在系統性風險。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強調,核電重啟必須先完成核安會訂定程序、台電自主安檢,並遵守「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共識」三原則。他表示,安全是科學問題,不是公投能解決,823公投將投下不同意票。

核廢料問題無解
蘭嶼長期被迫存放核廢料,屏東居民也已承受風險40年,延役將加深地方不公平感。。台灣至今沒有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延役將製造更多核廢料,加重後代負擔。

經濟成本風險過高
國際延役案例經常超支,動輒數千億元,且保險、廢料處置與事故賠償將造成龐大財政壓力。所謂「便宜核電」實際上把風險與成本轉嫁給下一代,不符合世代正義。

供電無迫切需求
即使核二、核三陸續停機,近三年日間備轉容量低於6%的天數幾乎沒有,夜間也不足10天。新建天然氣機組陸續上線後,電力穩定性更有保障,反駁「缺電需靠核三」的說法。單靠節電一年即可省下超過核三全年發電量,顯示沒有非延役不可的需求。

社會公平與屏東居民風險
屏東居民長期承擔風險卻服務北部用電,形成區域不公平。一旦發生核災,可能導致大規模人口撤離與生計毀滅,影響全台社會正義。

投票結果對後續有什麼改變? 

  • 公投過關,至少平均花3.5年重啟 

  • 若核三重啟公投過關,首先,修訂《核管法》子法,將重啟所需的檢測與條件入法,作為安全依據;其次完成立法程序,提供法律基礎,至少4個月。接著,台電必須依新規範展開全面安檢,並將報告與延役計畫送交核安會審查。最終若審查通過,核安會才會核發新執照,核電廠得以重啟。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整體流程最快也要3.5年。

  • (延伸閱讀:台灣七年三度核能公投!重啟核三恐淪大型民調?
  • 公投未過關,25年完全退役成光電廠 

  • 核三廠的25年除役計畫共分四階段。首先是8年的過渡期,將興建第二期室內乾貯設施,並進行污染處理,為拆除做準備。接著進入12年的拆廠期,拆除反應爐與汽機廠房等大型設備,是工程最複雜的階段。隨後展開3年的最終狀態偵測,持續監測輻射值,確保降至每年0.25毫西弗以下,符合非限制性使用標準。最後的2年復原期,則著重土地修復,讓廠址能轉型為其他用途。

台電規劃除役後55公頃土地轉型為太陽光電廠,分四區設置11萬片模組、369台變流器,年發電量估58億度,可供1.5萬戶用電並減少2.9萬噸碳排。計畫採高透光、無眩光模組,降低對國家公園生態影響,預計2026年全區完成,成為恆春半島最大光電區。

哪些開票地點需要關注? 

核三廠,屏東恆春鎮總人口數:28981人

核一廠,新北市石門區總人口數:10062人

  • 核二廠,新北市萬里區總人口數:10186人

開票結果

投票時間下午4時截止後開始更新

縣市

同意票

不同意票

無效票

投票率

基隆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縣





新竹市





苗栗縣





台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嘉義市





台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宜蘭縣





花蓮縣





台東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全國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