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說明會 USR說明會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 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核三延役公投結果》434萬同意票、未達門檻!各縣市公投票數一次看

黃泓瑜
user

黃泓瑜

2025-08-23

瀏覽數 106,850+

民眾投票示意圖。資料照
民眾投票示意圖。資料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核三重啟公投與7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今(23)日投開票。中選會表示,今年公投投票權人數首度超過2000萬人,達到2000萬2091人,其中首投族約75萬人。「核三延役公投」開票結果出爐,全國同意票達434萬1,432張,不同意票則為151萬1,693張,同意與不同意的比例分別約為73.5%與25.6%,《遠見》根據中選會及各地計票中心取得完整數據,帶大家快速掌握最新情形。

核三延役公投及第二波立委罷免案投票今(23日)上午8點開始,一早陸續有民眾到場投票。但多數地區因沒有罷免投票,不少投票所未湧現人潮,有資深選務人員、里長認為公投沒有綁地方選舉,預估投票率可能不到4成。

開票結果 



823公投到底投什麼?由誰提出、主張什麼?

今日(8月23日)舉行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第21案,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

由於隨著核三廠二號機在2024年除役,台灣全面停用核能發電,能源缺口問題浮上檯面。民眾黨認為,政府設定的2025年減碳目標已難以達成,再生能源占比僅11.9%,距離20%目標差距甚大,加上光電弊案叢生、台電高買低賣導致連年虧損,更凸顯能源轉型困境。台灣高度仰賴進口能源,在地緣政治風險下,供電穩定備受挑戰。因此,舉行公投訴求主張保留核能發電作為過渡方案,以強化能源韌性,確保產業與民生用電安全。

張智傑攝

張智傑攝

公投門檻是什麼?怎麼樣才能算通過? 

依《公投法》第29條規定,公投若要通過,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同意票數必須多於不同意票;二是同意票數還要達到全體具有投票權人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若同意票未能超過反對票,或未達到四分之一的門檻,公投案即視為不通過。

根據中選會指出,公投投票權人數為2000萬2091人,因此依法須達到總人數四分之一以上才算通過,除了同意票需要大於不同意票外,同意票至少500萬523張,才能跨過門檻。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正方、反方論點是什麼?

支持核三延役主要論點:

支持方知名代表: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清大核工所教授葉宗洸、恆春鎮長尤史經

(延伸閱讀:核三公投之夜湧人潮!不只童子賢站台,黃仁勳也另類助攻?

  • 國際淨零趨勢與產業競爭優勢
    歐盟、美國已將核能納入綠能選項,並作為淨零碳排的重要手段。另外,Google、微軟等跨國企業要求供應鏈達成「全天候無碳電力(24/7 CFE)」,核能成為企業競爭力關鍵。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強調,AI工廠的發展仰賴龐大能源供應,若缺乏穩定能源,不僅產業無法成長,連人們的生活與交通運輸也會受到影響。他表示:「我們需要能源來推動世界。」黃仁勳指出,這對台灣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機會,應該全面探索各種能源形式。目前已有許多先進的潔淨能源技術問世,而核能同樣是值得重視的選項。

公投之夜。張智傑攝

公投之夜。張智傑攝

能源安全與供電穩定
台灣98%能源仰賴進口,一旦遭遇封鎖或中斷,國家運作將受重創。核能燃料庫存可維持18至36個月,遠優於燃煤36天與天然氣7至11天,具備不可取代的戰略備援價值。台灣至少應保有一座核電廠,以確保5%至6%的基礎發電量,支撐軍事指揮中心、醫院及政府單位運作。

  • 發電成本優勢
    再生能源占比未達標,燃氣機組延宕商轉,台電虧損累積超過4,500億元。支持者批評政府「不作為」,迫使民眾透過公投來爭取核電延役。另外,核電每度成本約1.5元,遠低於天然氣及再生能源(光電4.8元、風電6.5元。)若全面重啟,可大幅減少台電虧損,降低電價壓力。

  • 環境與健康考量
    核廢料可集中管理並嚴格監控,核電為低碳能源,相較燃煤與燃氣,核能幾乎不造成空汙,有助降低肺癌與呼吸疾病死亡率,相較之下,燃煤與燃氣排放則直接進入大氣,造成全民暴露於空汙。

  • 耐震與防災設計
    核三廠耐震係數達0.72G,高於台北101大樓,並經美國核管會標準測試證實可承受更大地震。同時已加建19公尺防海嘯牆,可因應極端災害。另外,國際上已有超過80座核電廠成功延役,美國甚至有運轉超過50年的案例。核三廠剛除役不久,技術上仍具備快速恢復「停機待命」的可行性。

  • 反對核三延役主要論點:


  • 反對方知名代表:總統賴清德、「反核少女」吳亞昕、核能專家賀立維、屏東縣長周春米、綠盟等環團

  • 再生能源成國際趨勢 
    IEA數據顯示,全球核電占比僅9%,再生能源卻高達32%,預計2026年即將超越燃煤成為主要電力來源。過去三大政黨亦都支持2030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三成,顯示發展綠能已是社會共識。

  • 安全疑慮未解
  • 核三廠位於地震帶與恆春斷層,先天地質風險高;設備老舊,進入最容易出現故障的「後期」階段。延役需完整安檢與風險評估,現階段程序倉促,無法真正確保安全。過去曾發生氫氣洩漏、輻射廢水外排、全面停電等事故,顯示存在系統性風險。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強調,核電重啟必須先完成核安會訂定程序、台電自主安檢,並遵守「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共識」三原則。他表示,安全是科學問題,不是公投能解決,823公投將投下不同意票。 

  • 核廢料問題無解
    蘭嶼長期被迫存放核廢料,屏東居民也已承受風險40年,延役將加深地方不公平感。。台灣至今沒有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延役將製造更多核廢料,加重後代負擔。

  • 經濟成本風險過高
    國際延役案例經常超支,動輒數千億元,且保險、廢料處置與事故賠償將造成龐大財政壓力。所謂「便宜核電」實際上把風險與成本轉嫁給下一代,不符合世代正義。

  • 供電無迫切需求
    即使核二、核三陸續停機,近三年日間備轉容量低於6%的天數幾乎沒有,夜間也不足10天。新建天然氣機組陸續上線後,電力穩定性更有保障,反駁「缺電需靠核三」的說法。單靠節電一年即可省下超過核三全年發電量,顯示沒有非延役不可的需求。

  • 社會公平與屏東居民風險
    屏東居民長期承擔風險卻服務北部用電,形成區域不公平。一旦發生核災,可能導致大規模人口撤離與生計毀滅,影響全台社會正義。

投票結果對後續有什麼改變? 

  • 公投過關,至少平均花3.5年重啟 

  • 若核三重啟公投過關,首先,修訂《核管法》子法,將重啟所需的檢測與條件入法,作為安全依據;其次完成立法程序,提供法律基礎,至少4個月。接著,台電必須依新規範展開全面安檢,並將報告與延役計畫送交核安會審查。最終若審查通過,核安會才會核發新執照,核電廠得以重啟。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整體流程最快也要3.5年。

  • (延伸閱讀:台灣七年三度核能公投!重啟核三恐淪大型民調?

  • 公投未過關,25年完全退役成光電廠 

  • 核三廠的25年除役計畫共分四階段。首先是8年的過渡期,將興建第二期室內乾貯設施,並進行污染處理,為拆除做準備。接著進入12年的拆廠期,拆除反應爐與汽機廠房等大型設備,是工程最複雜的階段。隨後展開3年的最終狀態偵測,持續監測輻射值,確保降至每年0.25毫西弗以下,符合非限制性使用標準。最後的2年復原期,則著重土地修復,讓廠址能轉型為其他用途。

台電規劃除役後55公頃土地轉型為太陽光電廠,分四區設置11萬片模組、369台變流器,年發電量估58億度,可供1.5萬戶用電並減少2.9萬噸碳排。計畫採高透光、無眩光模組,降低對國家公園生態影響,預計2026年全區完成,成為恆春半島最大光電區。

哪些開票地點需要關注? 

核三廠,屏東恆春鎮總人口數:28981人

核一廠,新北市石門區總人口數:10062人

  • 核二廠,新北市萬里區總人口數:10186人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