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年度激省 年度激省 遠見39週年,年度最低優惠【訂雜誌2年送1年!】

台灣七年三度核能公投!重啟核三恐淪大型民調?

反核 VS 返核,民意核去核從?

黃泓瑜
user

黃泓瑜

實習記者黃家安
user

實習記者黃家安

實習記者鄧芯怡
user

實習記者鄧芯怡

2025-08-21

瀏覽數 2,050+

台灣七年內第三度舉行核能公投,「重啟核三」議題再度點燃社會辯論。圖為核三廠。張智傑攝
台灣七年內第三度舉行核能公投,「重啟核三」議題再度點燃社會辯論。圖為核三廠。張智傑攝
00:00
00:00

台灣七年內第三度舉行核能公投,「重啟核三」議題再度點燃社會辯論。這場公投不僅涉及政黨在立院的政治攻防,同時反映了能源安全、綠電需求與未來國力的焦慮,這場公投成為檢驗當今民意對能源政策的風向球。

5月20日,立法院藍白兩黨在票數優勢下,通過重啟核三公投案。當日議場中再現衝突,「核廢料放你家嗎?」出身屏東的民進黨立委邱議瑩不斷質問藍白立委。

與此同時,台灣史上首次大規模罷免案正掀起波瀾。伴隨著執政黨與在野黨之間的高度對立,接連通過兩項具爭議性的公投案──「重啟核三」與「反廢死」。這些議題不僅挑動社會敏感神經,也進一步推升政黨對抗。

經過中選會審議後,最終僅有「核三重啟」公投獲得成案,並確定將於8月23日與七名立委罷免案同日舉行投票。此次公投的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

這是繼2018年「以核養綠」、2021年「核四商轉」公投後,台灣七年內第三次對核能議題舉辦全國投票。到了2025年,這場「核三重啟」投票再度點燃辯論,「核廢料要不要放你家?」這句在早期核能爭論中不斷出現嚴厲質問,又回到了公眾視野。

台灣社會圍繞核能的爭論已經延續數十年,始終繞不開核廢料處置,以及核安問題。不過,隨著能源轉型與國際減碳壓力加劇,這場公投所引發的爭論,不僅停留在傳統的環境與安全層面,還逐漸轉向攸關國力與國安的戰略式思考。

核四。遠見資料庫,蘇義傑攝

核四。遠見資料庫,蘇義傑攝

能源安全意識抬頭,擁核方掌握論述優勢

相較於過去的核能公投,企業比一般大眾更關注這次議題。「他們想要找另一種所謂低碳電力,直覺就想到核能。」長期投入反核運動超過30年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指出,台灣許多企業正面臨全球淨零碳排的壓力,必須購買綠電以符合規範。然而,台灣再生能源供應有限,導致企業一方面急需綠電,另一方面卻陷入「有錢也買不到」的窘境。

此外,能源衍伸的國安問題,也是這次核能辯論的焦點。「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之一、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退休教授李敏直言:「能源價值,還有能源的安全存量是很現實的事情。」他指出,俄烏戰爭爆發後,天然氣價格飆漲,不僅推升進口成本,也讓各國承受更沉重的能源負擔,各國政府更深刻體認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不少國家開始重新評估並轉向支持核能發展。

「國際社會對核能態度仍相當分歧,隨著全球能源情勢變化,國際氛圍已逐漸轉向支持核能。」李敏回顧2018年推動「以核養綠」強況對比今日情形相比強調,這次論述策略上,特別納入更多國際趨勢的案例與數據,作為與民眾溝通的依據。

李敏進一步指出,近年電價波動、空汙和CBAM(歐盟碳關稅)等議題接連浮現,讓擁核方在論述上更具優勢。在公投辯論中,正方代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便主張,火力發電不僅加劇中南部的空汙問題,更嚴重危害當地居民健康;另一位,清大原子科學院院長葉宗洸則主張核電是便宜電力來源,但台電卻選擇成本高昂的進口天然氣,導致發電成本遠高於售價。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主張,火力發電不僅加劇中南部的空汙問題,更嚴重危害當地居民健康。遠見資料庫,陳之俊攝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主張,火力發電不僅加劇中南部的空汙問題,更嚴重危害當地居民健康。遠見資料庫,陳之俊攝

想掌握趨勢與新知?趁週年慶入手遠見,讓閱讀成為你最好的投資>>

針對擁核方主張,崔愫欣反駁:「不應將所有能源問題一味歸咎於『非核家園』政策,這樣的說法並不公平,能源轉型應該回到根本問題來討論。」她以空汙問題為例指出,惡化真正原因在於長期依賴化石燃料發電,而非採用核能與否,儘管核三重啟,增加了6%電力供應,空汙問題並不會因為核三重啟而立刻改善。

崔愫欣進一步強調,即使核電廠全面重啟,也根本無法改變目前以火力發電為主的能源結構。「核電不是萬靈丹,認為只要有了核電,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不可能的。」她坦言,這種觀點在此次公投辯論中,往往被政黨之間的互相攻擊淹沒,難以真正傳達到民眾耳中。

公投

主文

結果

影響

七年三次核能公投投什麼?結果&影響一次看

2018
以核養綠

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

【公投通過】

· 同意票:5,895,560(59.49%)

· 不同意票:4,014,215(40.51%) 

公投結果同意廢除電業法中2025非核家園的期限。

但台灣核電廠仍陸續因使用執照到期,和燃料池空間不足而停機。

2021
核四商轉

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

【公投不通過】

· 同意票: 3,804,689(47.16%)  

· 不同意票:4,262,517(52.84%)

按照公投結果,核四確定不啟用商轉。

2025
重啟核三

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

8月23日投、開票

▋若通過:待核管法子法公布後,台電依法進行安全檢測。

檢測結果交由核安會,判定核三廠是否重啟。

▋若不通過:核三廠進入除役階段。

民進黨表不表態,都影響公投結果

這次公投在辯論代表的安排上,正反雙方形成鮮明對比。崔愫欣指出,正方推出多位政治明星擔任辯論代表,但反方僅莊瑞雄為政治人物,甚至推派20歲吳亞昕上場辯論。相較之下,反核聲量顯得薄弱許多。但她強調:「這次安排我們想讓討論回歸議題本質,而非被簡化成單純的政治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未對核三重啟公投表態的總統賴清德,直到8月13日,他才在民進黨中常會上公開呼籲支持者投下不同意票,清楚表明反對核三重啟的立場。

民進黨在過去兩場核能公投中的態度,往往影響最終結果。崔愫欣表示,2021年「核四商轉」公投時,民進黨選擇正面迎戰,積極與人民說明政策立場,最終成功催出不同意票高於同意票,讓公投未能通過。然而,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因同時綁定九項公投與大選,部分議題對民進黨不利,黨中央選擇冷處理,最終以公投同意收場。

重啟核三公投成大型民調?「但書」消弭強制效力

雖然當時「以核養綠」通過,但核電廠仍持續依計畫除役,讓外界對公投效力產生質疑。

李敏直言,政府握有執政權,若選擇尊重公投結果,公投才具有實質意義;但若政府不予理會,「你再怎麼投也沒有用。」不過,他也認為,公投至少能夠凸顯民意,對政府形成壓力,迫使政府正視社會的聲音。

崔愫欣也坦言:「這次公投沒有太大實質效益,恐怕又會淪為一場大型民意調查。」她指出,「重啟核三」的題目設計過於曖昧,特別是其中「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的但書,內容其實與修法後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概念相同。換言之,即使公投通過,政府也沒有強制義務必須提案申請重啟核三。

在這場公投中,雖然正反雙方立場南轅北轍,但雙方代表都一致指出,8月23日「重啟核三」公投的結果,無論同意或不同意,核三廠都不會因此立即重啟,實際影響仍需後續政策與程序決定。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