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川普關稅遇上AI,台灣如何贏得新人才戰?2026未來人才關鍵報告
台灣人才趨勢
2025年,世界並未駛入後疫情時代的平穩航道,反而一頭撞上地緣政治的驚濤駭浪。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耳熟能詳的「美國優先」與「對等關稅」號角再度響徹雲霄。全球經貿的板塊,正以火山噴發般的速度與力道,劇烈地重組、斷裂、再拼接。 結果,貨物流向變了,人流與「智流」也跟著被改造:企業開始搶配「會讀政策的工程師」、懂合規的PM,以及能把行政命令變成BOM(物料清單)與SOP的「政策翻譯官」。
這已不是單一公司的用人哲學,而是國家到校園的全生態鏈的重組。
細究川普第二任期的政策框架,其實是一套看似矛盾卻邏輯自洽的「組合拳」。它以「美國優先」為總綱,透過貿易、科技、移民三大領域的連動,從根本上動搖著過去30年全球化依賴的穩定預期,進而引發全球產業鏈與人才鏈的劇烈重構。因此,看懂這套拳法,是掌握本輪人才競局新規則的起點。
正當美國主動或被動地將全球頂尖人才推向國際市場,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人才爭奪戰,也已開打。世界各主要經濟體迅速意識到,這是重塑本國科技實力的歷史性機遇,紛紛推出針對性的政策,試圖在這波人才流動的大潮中,將自己打造成新的「人才避風港」與「創新策源地」。
在全球人才版圖劇烈重構的背景下,台灣被推到一個獨特而矛盾的位置。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即「矽盾」(Silicon Shield)。
📍未來人才如何在動盪時代中勝出?
全球人才市場規則重塑,過去的成功方程式正失效。唯有洞察變局、迅速調整策略的行動者,才能在這場動盪競局中脫穎而出。
10大未來人才是誰?
台灣所需的未來人才有哪些?《遠見》盤點10大人才類別,從理工到人文,詳列30種產業與90種職務內容,全面分析人才的發展方向與機會。
人才案例 - 政府企業轉型
人才短缺的議題,成因複雜,唯有從個人、企業、大學三個維度去解析,才能解套。上班族怎麼看自己的專長與出路?企業最缺什麼、明年要開哪些職缺?
人才案例-學校創新
在全新人才趨勢下,學校需要在鼓勵國際合作、建立敏感科技領域的風險管理機制之間,取得平衡。
終身學習路徑
AI與全球化推動的「職涯通膨」,正快速侵蝕專業價值。當技能折舊比貨幣還快,唯一解方是終身學習。《遠見》整理出九大進修管道,提供不同選擇,助你把知識轉化為影響力,強化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