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友善職場!將捷回歸「人」的初心,迎戰建築業缺工潮

劉芮菁
user

劉芮菁

2025-10-16

瀏覽數 50+

將捷集團董事長林嵩烈致力營造穩定的工作環境,讓員工經驗可以傳承,變成企業資產。黃菁慧攝
將捷集團董事長林嵩烈致力營造穩定的工作環境,讓員工經驗可以傳承,變成企業資產。黃菁慧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本文出自2026未來人才關鍵報告

缺工浪潮下,建築與服務業首當其衝。將捷集團以「人才培育」做核心解方,透過穩定職場與內部輪調培育跨域人才,讓經驗得以傳承、專業得以深化,打造適才適所友善職場。 

在有「台北華爾街」之稱的松江路上,一幢玻璃帷幕大樓巍然矗立,那正是將捷集團的總部。自17樓辦公室遠眺,不僅能俯瞰台北盆地的城市繁華,更能回顧集團30餘年來的成長故事。以「建築是一輩子的責任」為核心理念,創辦人林長勳從一人事務所起家,以前瞻視野與社會共好的經營策略,帶領公司逐步壯大,成為跨足地產建築、文創休閒與地熱能源三大領域的多角化集團。 

與城市共生的社會關懷  

將捷集團董事長林嵩烈回憶,父親林長勳出身建築世家,耳濡目染下選擇就讀中原大學建築系,豈料大學時林長勳的父親因病驟逝,家中經濟頓時拮据,因此開始半工半讀的生活。在其他學生仍埋首理論時,他已經進入工地監工、畫圖、算結構,累積實務經驗。 

退伍後,林長勳通過公務人員考試,他被分派至郵政總局,在當時政府「一鄉一郵局」政策下跑遍全台,協助選址、買地、規劃興建郵局,不僅學習累積建築開發實務,也觀察到建築如何影響城市運作,成為日後創業的基礎。 

在郵政總局服務七年後,林長勳決定自行創業。從一人事務所起家,憑藉過去在公務體系的經驗,他經常受地主邀請,協助評估土地價值,並承攬設計與開發案,逐步拓展客戶。但建築師的出身,讓他始終以都市整體發展進行思考,奠定注重社會關懷的企業文化。 

保安街與重慶北路口的「葉金塗古宅」案,正是代表性案例之一。在沒有歷史建築保存法源的年代,他堅信這棟建築有保存價值,在投資人、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支持下,最後決定保留保安街上的原始三層樓立面,後方則興建成現代大樓。這不僅成為全台第一個「古蹟結合現代建築」的案例,也為都市更新相關法規奠下基礎。 

延續相同理念,將捷在台北市松江路的「將捷巴菲特大樓」建設案,也展現兼顧社會責任以及都市文化復育的堅持。 

當時松江路已趨向沒落,而其他建商普遍選擇獲利穩定的住宅案,但林長勳力排眾議,認為在台北市市中心應該興建純辦公大樓。事後證明,大樓落成後成功帶動企業進駐,吸引人潮回流,鄰近的錦州街也熱鬧起來。 

林嵩烈說:「我們對一個建築的設定,能讓整條街產生質變。」 

免費報名>>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與你分享如何讓世界聽見來自臺灣的節奏

滬尾藝文園區串連自然與人文  

在住宅與商辦之外,將捷也逐步跨足公共建設與文創休閒事業,近年更投資地熱能源領域。2012年起承攬「滬尾藝文休閒園區」一案時,為了讓設計貼近當地,將捷團隊特地去上淡水文史課程。經過一番研究後,建築師決定以「拱」的元素串聯周邊古蹟,並採用白色為外觀來避免其他視覺干擾,凸顯淡水的山河美景。 

為了維護當地的自然環境,團隊更聘請學者進行生態調查,以生態復育工法建設園區,更認養鄰近的米粉寮溪,讓這條臭水溝搖身一變,成為魚蝦蟹的樂活天堂。 

團隊的努力獲得生態學者肯定,表示當地生物多樣性呈倍數成長。林嵩烈開心地說:「我們很感動,覺得做對了一件事。」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結合商場、飯店與文化舞台,不僅是地方觀光的新亮點,更實踐了「建築結合人文」的精神。這個跨域成果背後,靠的是將捷一條龍的整合模式,從設計、營造到營運,團隊在規劃初期就同步思考後續使用與經營需求。也因此,將捷集團得以靈活駕馭住宅、公共建築與文化園區等多元產品線。 

面對近年產業缺工的挑戰,將捷以降低流動率為目標,營造穩定的工作環境以確保經驗傳承。同時透過內部輪調制度培育員工從建築、營造到休閒服務等跨域能力。 

企業也鼓勵年輕員工發揮創意、善用新科技,建立老中青三代共好的團隊文化。林嵩烈非常鼓勵同仁勇於嘗試,如果職涯遇上瓶頸,也支持轉換跑道。恰巧將捷跨足多元事業,可以給員工不同嘗試機會。他說:「人才就是適才適所,勇於接受新的東西,是每個人最重要的門檻。只要跨過去,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