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更新於

【災後重建】花蓮洪災「創傷症候群」怎麼治?

賴昀
賴昀 2025-10-13 09:14:00 更新於

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光復鄉嚴重災情,19死、5失聯、157傷。心理諮商師許皓宜指出,創傷恢復平均需三至六個月,每個人的情緒反應時程不同,首要是覺察自己的情緒,若焦慮與憤怒等負面情緒持續不減,應尋求專業協助。她提醒,災民的心理歷程需分階段進行,當下多數人仍在求生階段,需先恢復基本安全與秩序,才有餘力面對情緒。另一方面,救災志工如「鏟子超人」也可能出現身心耗竭或替代性創傷,需自我衡量並尋求傾訴與支持。

心理諮商師解方建議

  • 1. 先覺察情緒

  • 面對創傷前,須先了解自己的焦慮、憤怒或悲傷。
  • 2. 尋求專業協助

  • 若情緒持續未緩解,應諮詢心理專業。
  • 3. 分階段復原

  • 先滿足求生需求,再逐步進入心理療癒階段。
  • 4. 救災者自我覺察

  • 辨識自身極限與情緒,防範替代性創傷。
  • 5. 傾訴與互助

  • 與他人分享經驗,是面對創傷的關鍵步驟。
  • 6. 穩定資訊環境

  • 媒體應避免渲染災情,協助社會重建安全感。
  • 7. 持續心理重建

  • 結合心理、社工、醫療專業與社區網絡,推動長期支持。

花蓮洪災「創傷症候群」怎麼治?許皓宜:先做這件事

花蓮洪災「創傷症候群」怎麼治?許皓宜:先做這件事

【獨家專訪】花蓮縣長徐榛蔚:災後首提光復鄉重建大計

林仕祥
林仕祥 2025-10-13 09:04:00 更新於

花蓮縣長徐榛蔚在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後,首次接受媒體專訪,表示重建工作的核心目標是「讓鄉親擁有長治久安的未來」。她指出,光復鄉大平村、大同村等地地勢低窪,災後遭泥水掩埋數百公頃良田與灌溉系統,復原挑戰艱鉅。縣府正與中央協調,強化地下排水系統、重新測量地籍、評估土壤是否適宜耕作,並討論汙泥清運與土地改良等問題。

對於被泥水淹沒的80餘戶住宅區,徐榛蔚強調,若評估後不適宜居住,將考慮遷村、興建社會住宅或以地易地的方式重建。同時,縣府也著手尋找中繼屋地點,盼中央協助加速興建,讓災民先有棲身之所。她感謝國軍、慈濟與志工「鏟子超人」投入救災,也向志工們致歉,坦言因交通受阻與災情變化快速,導致部分物資與餐食供應延誤。她表示,光復鄉的重建預計需時一年半以上,縣府將全力推動,讓這片被汙泥覆蓋的土地重新恢復生機。

獨家專訪!花蓮堰塞湖災後,徐榛蔚首提光復鄉重建大計

獨家專訪!花蓮堰塞湖災後,徐榛蔚首提光復鄉重建大計

【現場直擊】原民救災睡3小時,指「災後亂象」驚人

林仕祥
林仕祥 2025-10-09 14:00:00 更新於

馬太鞍部落(Fata'an)自救會發言人Kulas。黃菁慧攝

樺加沙颱風環流引發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光復鄉的阿美族馬太鞍部落。 在災後一片混亂中,部落獨有的「年齡階級制度」發揮了強大的動員力量。災後短短一天內,超過40名部落青年從全台各地返鄉自救,人數更在數日內迅速增至120人以上。他們除了協助受困族人脫困,更成立自救會,成為穩定災區的核心力量。

這套傳統社會制度,讓熟悉家鄉地理的青年們,成為了外地志工「鏟子超人」們的最佳領航員,加速了救災進度。然而,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請求,也讓這群自身也是災民的青年身心俱疲,每天僅睡三、四小時。他們扛下協調物資、指引重機具等重任,卻也面臨資源不足與外界誤解的壓力。許多青年甚至因家園被毀的創傷而不敢入睡,只能不斷投入工作。 儘管承受著巨大壓力,這群部落青年以行動展現了文化的韌性,成為守護家園最堅實的防線。

【現場直擊】《遠見》記者日前親赴災區現場,直擊泥流中的「鏟子超人」

林仕祥
林仕祥 2025-10-09 13:57:00 更新於

這次前往花蓮救災們的鏟子超人,有許多都是20至40歲間的年輕人。黃菁慧攝

在樺加沙颱風導致花蓮縣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後,台灣社會展現了驚人的互助能量。災區滿目瘡痍,田地與家園被厚重淤泥覆蓋,一片灰濛。然而,在這片絕望的景象中,一群被稱為「鏟子超人」的志工,從全台各地湧入。災後短短12天,光復車站的進出人次高達35.7萬,超越去年全年運量,見證了同島一命的熱情。

這些志工背景各異,有退休教師在此度過別具意義的教師節,也有許多年輕人,他們除了是付出者,也被花蓮居民的韌性與互助氛圍所療癒。一位自媒體工作者用鏡頭記錄下這份感動,他認為「鏟子超人」的標籤賦予了志工榮譽感,激發了社會正向循環。這場天災雖帶來破壞,卻也讓無數平凡人性的光輝,在瓦礫中匯聚成一股良善且強大的暖流,點亮了災區的希望。

【鏟子超人必看】哪裡還收志工?交通地圖與正確報到

張眞
張眞 2025-10-06 12:24:00 更新於

花蓮光復災情嚴重,預計汙泥一個月才清得完!接下來連假想出力怎麼做?在樺加沙颱風侵襲下, 9/23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後溢流重創,許多熱血民眾捐贈物資,還有「鏟子超人」志工們湧入,但各自衝、走錯動線與迷路,反而加重在地負擔。《遠見》整理救災志工單位清單,讓行有餘力的鏟子超人,每一鏟都用在刀口上!

花蓮光復|志工團隊清單

到站報到:光復火車站前「志工救災地點分配站」08:00–16:00。
最後更新時間:10/2。

狀態單位/團隊類型
🟢 持續招收邦查農場小型志工團
🟢 持續招收美崙山中正體育場小型志工團
🟢 持續招收(阿多莫)ADOMO 部落大型分派組織
🟢 持續招收馬太鞍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小型志工團
目前停止招收芥菜種特殊專業志工團
🟢 持續招收阿陶莫志工團(偏遠村落)小型志工團

其他實用資訊:救災地圖與住宿資訊

周邊狀況及防災整合地圖請點此!
尋找住宿地點(登記/查詢)請點此!

花蓮光復「鏟子超人」必看》哪裡還收志工?交通地圖與正確報到

花蓮光復「鏟子超人」必看》哪裡還收志工?交通地圖與正確報到

【致災真相】堰塞湖是什麼?花蓮馬太鞍溪災情一次看

張眞
張眞 2025-10-03 12:19:00 更新於

0923東部因強烈颱風樺加沙遇到強降雨,花蓮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在 9/23 下午發生溢流,短時間釋出巨量水量與泥砂,沖毀橋梁、淹入光復鄉市區並造成人員死傷。但是,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颱風、地震都多的台灣,堰塞湖相當容易形成,絕不能輕忽?《遠見》完整帶你一次看懂:堰塞湖是什麼?如何形成?通常形成後多久有潰決風險?如果我家旁邊出現,該怎麼辦?以及台灣曾出現與目前受監測的個案,以及政府與民眾在預警、疏散與自保上的關鍵要點。

堰塞湖如何形成? 3 階段解析

1

觸發 — 地震、豪雨等因素使邊坡鬆動

強震、連日豪雨或火山活動造成坡面裂隙擴大、岩土體強度下降,邊坡進入不穩定狀態。


2

堵塞 — 大量土石崩落,橫堵河道

崩塌物與倒木堆積在河谷形成「堰塞壩」,截斷水流。壩體多為鬆散土石,抗沖刷能力弱。


3

蓄水 — 水位上升成湖,直至溢流或潰壩

上游來水匯集成湖。若持續降雨或壩體被沖刷破壞,可能「穩定溢流」或發生「潰壩」,在短時間釋放巨量水砂。

堰塞湖是什麼?花蓮馬太鞍溪災情真相一次看

堰塞湖是什麼?花蓮馬太鞍溪災情真相一次看

【致災真相】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成因?釀災過程一次解析!

曾彥維
曾彥維 2025-10-01 10:11:00 更新於

樺加沙颱風持續逼近,9月21日中央發布堰塞湖黃色警戒,22日一早升級為紅色警戒,並預防性疏散下游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居民。

23日下午2時半,堰塞湖水位自開始下降,2時50分發生首次壩頂溢流,相隔不到20分鐘後,首波洪峰即抵達馬太鞍溪橋,接著馬太鞍溪橋於3時30分遭沖斷,至下午4時左右,溪水夾帶大量泥沙開始淹進光復鄉市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退休教授齊士崢指出,因馬太鞍溪堆積嚴重,若無堤防保護,這次淹水的光復等地災情可能更加嚴重。除此之外,光復原本就位於馬太鞍溪沖積扇南側低窪區,地勢關係使得溢流洪水可直接灌入。

經濟部水利署長林元鵬則解釋兩大淹水成因,包含堰體溢流流量超過保護標準4倍,以及橋樑損壞造成阻水,抬高水位溢流,也透露堰塞湖的蓄水量超越一座台南的南化水庫有效蓄水量。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時間軸
時間事件
2024/04/030403強震導致山體鬆動,埋下地質不穩隱憂
2025/07/21–26受薇帕颱風影響,引發上游大規模崩塌,馬太鞍溪開始出現堰塞湖
2025/07/26–31啟動空勘、航測建模與風險初評等應變措施
2025/08/12–14楊柳颱風來襲,預防性撤離259戶、697人;颱風過境後解除警戒
2025/07–09月兩個月間降雨頻繁,水位逐步升高,逼近壩體承載上限
2025/09/22棒加沙颱風前夕,列管下游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共1,837戶、8,524人,啟設3處收容所
2025/09/23
災害當日
⚠️ 14:50 — 發生第一波溢流,壩頂潰決,大量水與土石下泄
🌊 15:08 — 洪峰抵達馬太鞍溪橋
🌉 15:30 — 馬太鞍溪橋遭沖斷,交通中斷
🏘️ 16:00 — 第二波洪水全面湧入光復市區,一樓幾乎滅頂
🌊 16:30 — 發生第三波洪流
2025/09/24 22:00
災害第二天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共15死、17失聯、32傷

目前各界對於撤離行動有諸多討論以及疑慮,根據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下稱林保署)提供7月底至今的監測與疏散處理時間軸如下: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與疏散處理

📍 7月:監測啟動與基礎分析
7/26 — 成立堰塞湖應變小組,完成查證並通報下游
7/26–8/3 — 完成堰塞湖量體分析、初步風險評估、防災預警機制
7/26、7/27、8/4 — 空勤直升機空勘3次,降落壩頂評估水位計
7/26起 — 航遙測分署航拍17次,建立3D模型,計算蓄水量與水位上升速率

📍 8月:專家會議與預防撤離
8/1 — 林業保育署召開專家工作會議,研商後續應變
8/6 — 花蓮分署邀集下游單位協調防災分工
8/7 — 保育署副署長率隊現勘,協調撤離作為
8/12 — 因應楊柳颱風,完成697人預防性撤離
8/12–15 — 花蓮分署於萬榮鄉、光復鄉、鳳林鎮舉辦4場地方說明會
8/14 — 應變小組解除警戒
8/20 — 第二次專家會議,湖區架設水位計
8/27 — 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設三分組規劃重點工作
8/28 — 協調河道疏濬,訂定9月底完成60萬噸目標

📍 9月:警戒升級與疏散應變
9/8–9/11 — 專案會議:建立地震與多情境警戒標準,規劃細胞簡訊預警
9/19 — 農業部專案小組第2次會議,會後發布新聞稿
9/20 — 花蓮分署提醒樺加沙颱風致災風險,籲民眾注意
9/21 — 發布「黃色警戒」,建請縣府提前準備
9/22 — 07:00 發布「紅色警戒」,要求立即撤離
9/23 — 當日發布紅色警戒通報單7次,15:00通知壩體已溢流,下游警戒區民眾撤離
9/24 — 14:00 再次示警:紅色警戒未解除,嚴禁靠近河道
📲 細胞簡訊:9/21–24 共發布8則,含颱風、溢流與警戒提醒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成因?光復鄉停班停課?捐款資訊與進度一次看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成因?光復鄉停班停課?捐款資訊與進度一次看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