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災情嚴重,預計汙泥一個月才清得完!接下來連假想出力怎麼做?在樺加沙颱風侵襲下, 9/23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後溢流重創,許多熱血民眾捐贈物資,還有「鏟子超人」志工們湧入,但各自衝、走錯動線與迷路,反而加重在地負擔。《遠見》一次整理志工四步驟、詳盡裝備清單、目前可加入的志工團隊,以及災後復原地點與汙泥、垃圾暫置場座標,讓每一鏟都用在刀口上!
鏟子超人必看四步驟資訊
1. 到光復火車站前報到:至「志工救災地點分配站」(每日 08:00–16:00)完成登記。不是隨團體者,一律先到此站,由現場協調分派任務與區域。
2. 領取基本物資:現場可領水、毛巾、手套與必要工具。
3. 等待分配與接駁:依指示搭乘接駁前往作業點,勿自行深入災區或私闖住戶。
4. 前往指定地點開工:抵達後聽從在地/帶隊指揮,採「結伴作業」與「量力而為」。
行前必讀與裝備清單
1. 身分與健康
.攜帶雙證件、健保卡,確認近年破傷風疫苗狀況(若有破皮風險,建議補種)。
.既往病史(心血管、氣喘、糖尿病、過敏)請評估工時與強度,必要時攜帶藥物。
.進入積水或黴味環境,N95/醫療口罩與護目鏡優先。洪水後清理,應穿防水靴、厚襪、耐磨長褲與長袖。
2. 個人防護裝備
.手部:雙層手套(內層丁腈/外層橡膠或布手套),必要時加袖套。
.足部:長筒雨鞋(止滑鞋底)+厚襪,涉泥作業可加腿套/雨褲。
.呼吸與眼面部:N95/醫療口罩、護目鏡/面罩,粉塵重或翻動腐敗物時務必配戴。
.頭:安全帽、頭燈,若近機具請備耳塞。
.皮膚/天候:防曬、驅蚊、防水外套,備電解質水與鹽糖包避免中暑。
3. 清淤工具(量力攜帶,現地亦可領取)
.方鏟/平鏟、耙、刮水板、畚箕、桶子、獨輪車、小型撬棍、鐵鎚、十字鋤。
.其他:頭巾、毛巾、口糧、環保餐具、備用衣褲與垃圾袋。
※若無工具,分配站可供領取再接駁進場。
4. 作業與安全流程
.進場先勘查→區分乾濕泥→人鏈傳遞與工具分工→保持通風。
.尊重住戶與隱私,未經同意不得移動貴重物;拍照須徵得同意。
.每50–60 分鐘休息 10 分鐘、補水降溫;天候不穩立即撤離。
.退場清潔:先脫汙(鞋靴刷洗)、再洗手洗澡;傷口以乾淨敷料處理。
慈濟呼籲與通報專線
慈濟粉專也呼籲大家,不要只帶著熱血衝、務必先聯絡在地團體或親友!沒有帶路者勿深入,避免迷路、阻路或發生安全風險,居民隱私與財物務請尊重。
災民需求通報:請先通報鄉里長;弱勢與長期關懷可撥0800-787-080(慈濟通報/慈善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