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AI、5G雲端驅動智慧醫材,晉弘科技強化醫療革新

蔡炆璇
user

蔡炆璇

2025-10-15

瀏覽數 100+

晉弘科技董事長鄭竹明以跨域整合為核心,結合AI、5G與臨床需求,帶領工程師與醫師攜手,翻轉智慧醫材,推動醫療平權新局。張智傑攝
晉弘科技董事長鄭竹明以跨域整合為核心,結合AI、5G與臨床需求,帶領工程師與醫師攜手,翻轉智慧醫材,推動醫療平權新局。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本文出自2026未來人才關鍵報告

面對高齡化與慢性病挑戰,醫材產業正迎來革新。晉弘以跨域整合為核心,從供應鏈到臨床應用全面布局,不僅打造智慧醫材,也為台灣培育能與世界接軌的科技醫療人才 

位於竹科的晉弘科技選擇走一條獨特的路,以光學醫療器材為根基,將AI技術導入臨床應用。 

在晉弘的實驗室裡,工程師將可攜式手持眼底鏡接上GPU模組,螢幕隨即浮現清晰的視網膜紋理,並透過AI即時運算與5G回傳雲端,幫助眼科醫師遠端判讀。 

這套結合NVIDIA邊緣運算與遠傳醫療雲的系統,讓原侷限大醫院的檢驗工具,普及全台200多個鄉鎮診所與衛生所,大幅縮短診斷時間,也展現台灣醫療與工程跨域人才的成果。推動產業升級的功臣,正是2010年創立的晉弘科技。 

晉弘以光學醫材起家,不僅耳鏡市占率居冠全國,眼底鏡還打入美國市場,帶動本土醫療器材的國際能見度。同時晉弘更拓展組織,整合一次性拋棄式內視鏡與關鍵模組耗材供應鏈,串接臨床痛點、製造量能與科技研發,為國家創造整合專業的即戰力。 

這背後亦回應全台醫療的平權,從過去病患檢查病灶費工耗時,有時還得承受高侵入性手術,到如今微型化設備,讓檢測快速又安全,終使慢性文明病與高齡社會重視的「及早發現、即時治療」健康觀落實,為全球逾4500萬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帶來預防希望,也替偏鄉醫療補上一哩路。 

對此,董事長鄭竹明坦言,醫材與電子業最大不同在於「高度整合」,每款設備都牽動光學、電子、機械、臨床醫學等專業。台灣不缺單一領域年輕人,只是要成為真正跨域、洞悉醫療缺口,並與工程團隊進行溝通的長才始終稀缺。因此,晉弘不只研發產品,還為國家打造跨界人才庫。 

縮短療程降低風險,醫院量能提升  

舉例來說,面對全球視網膜病變病例攀升,過去桌上大型儀器只能安置於大醫院,民眾為檢查總得長途跋涉。晉弘因此開發輕巧眼底鏡,讓地方診所與鄉鎮區衛生所皆能為民服務。檢驗影像透過兩大途徑,更有助臨床的精準治療。一是藉晉弘與輝達(NVIDIA)開發的邊緣AI電腦,於現場做出初步疾病診斷;二是透過遠傳電信5G平台上傳雲端,進行更完整細緻的分析,讓醫生及時準確地掌握病況,並據此給予用藥指引。 

訂遠見就送西堤餐券!只要2,880立即訂閱>>

除了眼科,晉弘也讓AI擴展至長者與慢性病患者的傷口照護。對於臥床或糖尿病患者,壓瘡與傷口久久無法癒合一直是沉重負擔。過去,醫師需不斷量測記錄,但現在只要透過儀器拍攝,就能立即判讀傷口大小與深度,生成完整病歷。 

晉弘更將研發重點置於一次性拋棄式內視鏡,尋求檢查與治療一氣呵成。透過內視鏡結合手術器械,讓醫師能同步採檢與處置病灶,省去清洗消毒醫材的環節,一來縮短病人療程,避免感染風險,二來讓院方免於器材週轉,大幅推升醫療量能。 

而伴隨智慧醫療業的快速成長,晉弘也同步加速供應鏈的整合。2023年先成立子公司「晉昇智能感測」,專注關鍵模組的研發,逐步擴展至核心零組件的上游市場,為各大醫材品牌提供技術支援。 

2024年更併購有35年歷史、專精於醫療耗材與塑膠模具射出的「聯讚精密」,進一步穩固高品質製造能量。 

AI輔助而非取代,決策仍在醫師  

「AI不能取代醫師,而是幫助非專科醫師初診,並強化專科效率,最後做決定的還是人。」鄭竹明一句話,道盡技術與人才並重的核心本質。 

在晉弘,工程師與臨床醫師交流早是日常。由AI技術員蒐集大數據並設計成演算法,以確保軟硬體穩定運作;醫師則在第一線回饋臨床需求,讓技術化為可實踐的診療工具。如此跨界聯手,突顯未來亟需能跨學科、洞察產業缺口,並懂得市場語言的整合人才。 

這一點,從台積電到聯發科接連鎖定大健康產業,便說明跨界已是全球趨勢與共識。 

面對AI加速醫療革新,鄭竹明仍提醒,AI價值在於「有中生有」,將既有知識效率彙整。但若要「無中生有」,激盪想法新火花,仍須仰賴人際交流與碰撞,以展現科技下的人性溫度。鄭竹明認為,對年輕人而言,醫材業是職涯的絕佳起點,既能快速累積臨床脈絡與法規經驗,還可跨足多領域的豐富歷練。未來無論轉向科技大廠或持續深耕醫療,都將奠定堅實的整合思路與彈性的應變基礎。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