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與地緣政治夾擊,北商大如何以AI決策力和實戰力,重塑新商業人才?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10-09

瀏覽數 3,800+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任立中打破傳統,推動更具彈性、更貼近產業需求的育才模式,確保教學與產學研究與時俱進且接地氣。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任立中打破傳統,推動更具彈性、更貼近產業需求的育才模式,確保教學與產學研究與時俱進且接地氣。
00:00
00:00

面對關稅戰、地緣政治與AI發展重塑的人才市場,企業經營與人才需求正經歷全面的洗牌。如何培養未來人才的關鍵競爭力?商業技職的龍頭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北商大),正透過創新課程與跨域整合力的養成,打破傳統商學思維,培養搶手的新商業人才。

全球關稅變局、地緣政治風險再起,對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考驗,面對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任立中指出,這場變局中真正的核心挑戰,並非僅是貿易壁壘,而是人才價值的重新定義。

他直言,「對企業來說,真正的風險其實是市場過度集中,全球化布局與風險分散才是根本的應對之道。」這意味著,新世代的國際貿易人才,更要具備評估地緣政治風險、規劃全球多元市場的宏觀戰略思維。

尤其,當全球供應鏈進入重組賽局之際,單一技能的價值正迅速被稀釋,傳統「重理工、輕人文」的觀念已不合時宜,未來人才的關鍵競爭力在於跨領域整合能力,特別是商業管理與數據分析、國際關係、科技應用的整合,才是全球人才布局的關鍵。

創新課程與學制,提升產業實戰力

應對產業快速變遷,技職教育體系正從傳統的技術傳授轉向更具彈性、更貼近產業需求的育才模式。任立中表示,面對科技創新帶來的產業結構變化,必須具備決策智慧與紮實的科學化基礎。也因此,北商大成立「仿真決策教學中心」,導入以AI為核心打造的決策仿真雲端平台,透過模擬真實商場的動態變化與商業競爭,建立起敏銳的商業判斷與決策力。

除了教學創新,北商大也透過彈性學制打破傳統教育框架,與產業對接,提升人才的實戰力與學習路徑彈性。例如,與半導體大廠攜手打造客製化的「產業攜手專班」,員工透過在職進修,一方面「做中學、學中做」,另一方面企業也能從基層培養具備實務經驗與管理人才。

同時,北商大參與教育部推動的「3+2新五專」計畫,與十多所高職開設符合產業趨勢的專班。高職三年加上二專兩年,任立中鼓勵學生畢業後先進入職場工作半年至一年,確認興趣與志向後,再選擇適合的二技科系進修,賦予學生更大的生涯選擇彈性,打破傳統「一路念到大學畢業」的僵化路徑。

教學與時俱進,產學研究更接地氣

在《遠見》「2025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商業管理領域」,北商大名列全國第七,是唯一上榜的技職大學,已與台大、政大、成大等頂尖學府站上同一個競爭舞台。為了讓教學與時俱進且接地氣,任立中認為,相較於普通大學專注於領先實務界的學術研究,技專校院應聚焦在「產學研究」,因此北商大積極鼓勵教師進行產學合作,不僅將研究重點放在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還能將研究成果融入課堂教材,不斷更新企業案例與實務應用,確保教學內容跟得上產業需求。

此外,北商大更計畫選派教師赴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受訓,專攻AI在商學中的應用,以確保教師能將最前沿的AI技術與應用融入課程,為學生提供與時俱進的專業知識。

城市行銷與連鎖零售兩大領域,成為國家級智庫

在國際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為將產學研究推向更宏觀的層次,任立中認為,「城市」層級反而是很好的溝通平台,也因此,結合校友資源與產學力量,北商大正積極成立「城市行銷」與「連鎖零售」兩所新的研究中心,希望北商大成為國家級智庫與國際大學的研究重鎮,以培養能在未來全球經貿變局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人才。

從關稅壁壘到AI變局,面對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任立中強調,未來人才競爭的決勝點不再僅是技術或單一專業,而是主動學習的態度,以及無法被取代的決策智慧與跨域能力,才能在變局中展現無可取代的價值。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