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免費報名 活動免費報名 12/20顏宗海醫師教你避開食安陷阱

COP30警鐘響!趙家緯:新減碳目標不足,全球升溫恐達2.6°C

遠見ON AIR X COP30》趙家緯

張眞
user

張眞

2025-11-21

瀏覽數 300+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於巴西貝倫舉行第二週。圖為COP30會場「藍區」一隅。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於巴西貝倫舉行第二週。圖為COP30會場「藍區」一隅。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巴西貝倫舉行第二週,《遠見ON AIR》持續推出越洋連線系列,由《遠見》總編輯林讓均專訪親赴巴西的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本集探討各國最新的2035年減碳目標(NDC 3.0)、化石燃料淘汰的政治僵局,以及台灣在其中的角色與挑戰。

前進雨林門戶,主辦城市貝倫的挑戰與象徵 

作為COP30的主辦城市,位於亞馬遜雨林門戶的貝倫,其選擇本身就富含深刻的象徵意義。趙家緯指出,巴西政府希望藉此強調雨林保育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的核心地位。然而,這也帶來了現實挑戰。趙家緯分享,相較於過往的主辦城市,貝倫的基礎設施相對不足,導致會議期間的住宿與交通成本「驚人地高」,貝倫住宿成本甚至堪比紐約。

此外,從台灣前往巴西的漫長旅程,來回近96小時,碳足跡超過3噸,相當於台灣人均年碳排的四分之一。趙家緯坦言,這是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必須付出的代價,凸顯了實體會議在凝聚共識上的重要性,但也反映了氣候行動本身的複雜性。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親赴巴西。趙家緯提供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親赴巴西。趙家緯提供

全球新減碳目標不樂觀,升溫2.6°C警鐘響起 

本屆峰會的核心議題之一,是檢視各國提交的2035年國家自定貢獻(NDC 3.0)。然而,初步評估結果並不樂觀。趙家緯引述國際重要評估機構「氣候行動追蹤」(Climate Action Tracker)的分析指出,目前已提交的NDC 3.0,對全球暖化路徑的改善微乎其微,世紀末的升溫預估仍高達2.6°C。

「這幾乎讓《巴黎協定》每五年強化目標的『棘輪機制』失去了作用!」趙家緯憂心地表示。他進一步說明,目前僅有挪威和英國等少數國家的目標,仍走在將升溫控制在1.5°C之內的路徑。(編按:棘輪機制,指的是一種只能朝單一方向運作的機械機構,用以防止反向移動)

相較之下,台灣雖非締約國,但也提出了2035年減量38±2%的目標。趙家緯肯定台灣與全球時程同步的努力,但也直言,此目標依其團隊估算,僅能達成2050年減碳80%,離法定「淨零排放」目標尚有差距,減碳目標應提升至52%才足夠。為了應對全球普遍目標不足的困境,小島國家聯盟已倡議建立「回應計畫」,要求目標不足的國家在COP31前提交強化方案。

訂遠見兩年送雙行李箱!25吋+20吋一次到手,總價值16,760元限時29折>>

氣候遊行。趙家緯提供

氣候遊行。趙家緯提供

化石燃料淘汰陷僵局!再生能源論述轉向 

「淘汰化石燃料」的議題持續成為談判桌上的攻防焦點。趙家緯觀察到一個有趣的政治動態:巴西環境部長席爾瓦(Marina Silva)積極倡議啟動「化石燃料淘汰路徑圖」的討論,並獲得德國、英國等國支持。然而,COP30主席卻以「該議題未被列入正式議程」為由,表示無權開啟討論,形成一種微妙的僵局。

另一方面,再生能源的發展則迎來論述上的轉變。趙家緯提到,COP28在推動「2030年再生能源成長至三倍」目標時,已不再僅強調減碳效益,而是將重點轉向「創造就業、能源安全、價格可負擔」。這種策略性的轉變,是為了應對部分國家因政治因素對再生能源的攻擊,試圖建立更廣泛的社會支持。

巴西環境部長席爾瓦(Marina Silva)積極倡議啟動「化石燃料淘汰路徑圖」。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巴西環境部長席爾瓦(Marina Silva)積極倡議啟動「化石燃料淘汰路徑圖」。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原住民權益受重視、台灣的氣候任務 

此次峰會的一大亮點,是巴西總統魯拉(Lula da Silva)宣布成立「熱帶雨林永續基金(TFFF)」。該基金不僅目標遠大,更開創性地規定將有20%的資金直接用於原住民社群,並保障其在治理機制中的參與權。趙家緯認為,這項設計極具啟發性,可為台灣在討論「禁伐補償」等議題時提供參考。

同時,趙家緯也分享了台灣公民團體在峰會中的任務。他們主辦了「東亞碳定價」論壇,邀請日本與韓國的專家,分享其碳交易與碳費制度的實踐經驗,希望能為即將上路的台灣碳費制度,帶來更周全的思考。此外,「氣候假訊息」也是他們關注的重點,因為這不僅是氣候議題,更涉及對民主社會的侵蝕,是巴西與台灣共同面對的挑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