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態」理解成3個彼此作用的同心圓系統:你的心態會受到你所屬的群體或團隊本身的心態文化影響,而群體又受到更大的組織心態影響。組織心態的文化和個人一樣,並不是完全屬於定型或成長心態,而是在一個連續的光譜上發揮作用。過去10年的研究裡,我和我的團隊已經確認心態文化光譜上的兩端分別是天才文化和成長文化。(本文節錄自《心態致勝領導學》一書,作者:瑪麗‧墨菲,天下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一個組織可能有崇拜和獎勵定型能力的文化,因此組織可能會讚揚才華洋溢的人,同時批判和指責不夠出色的人。在這種文化裡,你會如何行事?你會努力爭取什麼?與文化背道而馳就像逆水行舟。你當然可以逆流而上,但這種事實際上不太可能發生。
另一方面,成長心態文化則是一種重視、培養和獎勵所有成員成長和發展的文化。當然,我們有一些基本問題要考慮,但這些組織相信,繁榮和成功來自於員工的學習、成長和發展,從而推動自己和公司向前邁進。
我們置身的心態文化也開始在更深的層次影響我們,改變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我們往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始把組織的心態當成自己的心態,逐漸影響我們看待和評價他人的方式。於是我們開始強化這樣的心態文化,讓文化變得更強大,並進一步創造出持續且不斷強化的循環。
只要是有人聚集的地方,都會有一種心態文化,但大多數組織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心態文化是什麼,也不知道心態文化如何影響團隊及成果。
在本書裡,我將說明心態文化如何出現在許多團體,無論是在職場、學校、家庭、體育或其他團體之中。我將使用「組織」一詞來指稱這些不同的團體,使用「領導者」(leader)和「員工」 (employee) 當作簡稱,以利閱讀。但要知道,任何環境都有可能培養出成長心態的文化,不只有職場會這樣。
(延伸閱讀│EQ、IQ之外,矽谷所重視的「CQ」究竟是什麼?)
心態是3個彼此作用的同心圓系統
與其說心態是存在於我們內心的東西,不如把它理解成3個彼此作用的同心圓系統:你的心態會受到你所屬的群體或團隊本身的心態文化影響,而群體又受到更大的組織心態影響。
組織心態的文化和個人一樣,並不是完全屬於定型或成長心態,而是在一個連續的光譜上發揮作用。過去十年的研究裡,我和我的團隊已經確認心態文化光譜上的兩端分別是天才文化和成長文化。
天才文化聽起來很吸引人,對吧?但想想幾個象徵天才文化的領導者:第一個是療診(Theranos)公司的執行長伊麗莎白.霍姆斯 (Elizabeth Holmes)。她從史丹佛大學退學,並在史丹佛大學教授的支持下,創立一家現在惡名昭彰的血液檢測公司。
支持她的人本來以為自己發現矽谷下一位能夠顛覆世界的人。但療診的領導階層不僅沒有兌現承諾,還在面對問題時撒謊。霍姆斯最後被判詐欺和共謀。
另一個是阿里夫.納克維(Arif Naqvi),他同樣偽裝成有影響力的投資人,他的阿布拉吉(Abraaj) 私募股權基金,主要支持自覺資本主義 (conscious capitalism)。納克維和霍姆斯一樣,都讓投資人目眩神迷。投資人對絕頂聰明的他印象深刻,但這一切都是假象。
事實上,納克維從阿布拉吉基金竊取7.8億美元。還有法蘭克(Frank)的執行長查理.賈維斯(Charlie Javice)10,法蘭克是一家財務諮詢服務公司,賈維斯號稱這家公司是「高等教育界的亞馬遜」。
賈維斯讓早期投資者驚豔不已,迅速成為科技媒體的寵兒,但後來美國司法部指控她「虛假且嚴重誇大公司的客戶數量」,藉此吸引摩根大通銀行以高價收購公司。
(延伸閱讀│比「感情好」更重要:想提升績效,先建立團隊的「心理安全感」)
天才文化與成長文化
天才文化與定型心態系出同門,主要抱持的信念是天賦和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你要嘛擁有「它」,要嘛沒有它。天才文化最重視聰明才智,因為聰明才智看起來就像是天生的。
天才文化幾乎只在意高人一等的固定智力,因此去這些組織應徵工作的人通常會強調他們的智商、考試成績、學術和智力獎項以及成就,希望人們認為他們有價值、是少數能雀屏中選的人。
雖然成長心態文化也需要聰明的人,但這類文化希望人們有強烈的動機,並能透過學習、嘗試新策略以及遇到困難時尋求協助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此,人們應徵工作時不會只強調他們的成功,還會凸顯他們為了實現目標所克服的挑戰、他們對工作的付出,以及他們希望進一步的發展。
成長心態文化的核心理念是,透過良好的策略、指導和組織協助,可以磨練和強化人才和能力。
(延伸閱讀│瑞典文化:「沒人需要成為鑽石。」就算沒發光發熱,社會仍接納你)
心態文化能預測結果成功與否
就像個人心態能夠預測一個人的行為和結果一樣,心態文化也是如此。研究清楚顯示,組織心態可以預測個人、團隊和組織的成功。
心態會影響人們是否合作、是否會提出創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是否願意冒險、是否會從事有礙倫理道德的行為,例如隱藏資訊、隱瞞錯誤和竊取別人的點子。
最後,心態會影響公司是否能從不同群體的見解中受益,或是這些人的觀點仍然被屏除在外。
幸運的是,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塑造組織心態。我和我的團隊在和領導者、經理人和個人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合作時,親眼目睹成長心態文化有很大的力量,可以激發人們的動力、提高個人和組織的績效。
我們發現該如何協助組織改變,以落實並促進成長心態。我們發現有些因素會塑造公司的心態文化,以及如何改變策略、做法和規範來幫助人們進入成長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