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歡慶39週年 訂遠見雜誌兩年送一年,還送為你精選的必讀好書!
相關文章
長照年邁父母,卻因身心俱疲傷害了他們?日本禪師提醒最重要1件事
現實中沒有完美的「聖人君子」,每個人偶爾都會犯點小錯,抱著罪惡感,後悔地想著:「我為什麼會做出那種事」、「明明下定決心改變,卻還是重蹈覆轍」……過度的罪惡感是一種內耗,會讓你身心僵固沒彈性,阻礙你自由成長;罪惡感可以是你成長的養分,讓你活得更好,只要你懂得適可而止!(本文節錄自《別動不動就自責》一書
他們最懂如何「用錢創造價值」!「這些執行長」都有一個「共同信念」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說過:「自由現金流的來源與分配,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職責。」書中的這些人早在巴菲特成名之前就已奉行此道。他們不追求成長為了成長,也不以企業規模大小為榮。他們寧可保持精簡與彈性,只在出現合理價格的標的時果斷出手。(本文節錄自《為投資人賺錢的CEO長怎樣?》一書
說「加油」無辦法提升孩子動力?心理學家:父母可以「這樣做」
雖然「加油」字面上的意思相當正面,但如果聆聽的孩子本身帶有強烈的「被害意識」或「疏離感」,它就會變成一句相當負面的話。動力並不是父母說「要提升」就可以提升,「拿出幹勁」之類的話也是大同小異。不過,我們可以透過誘導的方式使其發生。(本文節錄自《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一書,作者:出
外語能力好不代表有「國際觀」?看懂「7大框架」投資、決策更精準
所謂國際觀,就是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並對這些國際事件產生觀點的能力,而且還要在這些事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舉例來說,在觀察台灣的經濟成長時,要考量科技、產業、交通、軍事、天災和外交等因素所來帶的漣漪效應,將會對台灣經濟(包括個人、企業和國家的利益)產生什麼影響,而台灣需要具備哪些因應之道。簡而言之,就
青年危機與中年危機其實相同?都在迷茫中探索「這件事」
二十幾歲的你我,或許正在經歷人生中最混亂的一段時期。一部分還在自由地體驗生命,另一部分卻已經踏入成人世界,開始肩負起各種責任。社會對我們有許多期望:要有穩定的工作、要獨立自主地生活、要遇見對的人......但與此同時,我們可能正經歷友情的轉變、看著雙親逐漸老去、為職涯和財務感到焦慮,也還在不斷尋找人
投資成功的真正秘訣:用勞動所得建立穩定現金流,才能享受投資
我們靠著錢能做的事,大概可以分為4大類:1.賺錢;2.花錢;3.增值;4.捐款。1就是勞務所得和事業所得,2是消費行為,3是理財與投資,4是捐款。1就是勞務所得和事業所得,2是消費行為,3是理財與投資,4是捐款。這幾個裡面,哪一個最重要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1賺錢。其實這4點都很重要,但如果沒有1,哪
做一樣的事,為何有些孩子表現特別出色?關鍵不在智商而是「這能力」
曾經看似永遠都是優等生的孩子,現在的成績卻表現平平,甚至低於平均的水準。「他們小時候明明學得很好,怎麼會變成這樣?」當我不斷反覆經歷這樣的狀況之後,我突然意識到:「念書並不是萬能的。」不僅是在學業成績方面,要讓孩子在所有生活領域中成長,關鍵不在於智商。(本文節錄自《小學生正向習慣養成書》一書,作者:
高收入不等於高財富:守住100萬元遠比賺到100萬元更難
金錢是永動機,10年後,這個1,000萬元就能複利成長到2,000萬元。再10年後,則會複利成長到4,000萬元,這就是擁有1,000萬元的威力。有鑑於此,在職業生涯早期,我就立下了要在30多歲時存到1,000萬元的目標。因為我設立的目標很高,有了目標會讓我更有動力完成,不會坐以待斃,等著錢從天上掉
從林逸欣爸媽給她的12點叮嚀,我看到富養與窮養差異
近期國內藝人林逸欣補辦婚宴,在典禮上播放了成長影片,意外引起網友熱議,許多人更直指林逸欣爸媽是「富養」典範。我本來也有點好奇,莫非又是用錢堆出來的教養?在看到她爸媽多年前給女兒寫的12點叮嚀後,我改變了想法,可以說又重新理解何謂「富養」與「窮養」。當然我覺得窮養也有它的價值,差別在哪?以下就讓我從身
有了孩子,生活就不是自己的了?從社會期待到實際養育的差距
為人父母是世上最艱鉅的工作,卻常被各種「高標準」與指責壓得喘不過氣。孩子的行為並非全由父母決定,我們都有不足與侷限,也會犯錯,但這並不代表失敗。真正的力量,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溫柔看待過去,專注當下與未來,與孩子共同成長。(本文節錄自《別談教養,帶孩子擁抱生活》一書,作者:葉月幽,台灣廣廈出版,以下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