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週年慶 遠見週年慶 現在訂就送亞諾納$4,490行李箱、兩張西堤套餐餐券>

政府、建商、民眾三方共贏!胡偉良:房價要降,「這2個字」比打房更有效

降低房價的關鍵不是「打房」而是「增供給」。

胡偉良
user

胡偉良

2025-08-25

瀏覽數 64,700+

老屋變新屋:供給增加、成本下降,才是讓人民買得起好宅的根本解方。/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老屋變新屋:供給增加、成本下降,才是讓人民買得起好宅的根本解方。/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台灣房價高漲,年輕人買房難、居住壓力大,政府雖然一直祭出「打房政策」,卻沒能真正解決問題。與其用力打壓市場,不如從根本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胡偉良認為,答案就在——都市更新(都更)與危老改建。透過擴大內需導向的都更,不僅能改善老舊市容,更能增加住宅供給、降低成本,讓房價回到合理範圍。這是一條「政府、建商、民眾」三方共贏的路。

一、供給增加:從蛋黃區釋出新房子

台北精華地段土地稀缺,供給不足是房價不斷往上漲的主因。

都更可以透過「容積獎勵」讓同一塊土地蓋更多房子。例如,大安區的正義國宅改建案,戶數就從350戶增加到650戶。這樣的增加,能有效補足蛋黃區的缺口,減少外溢到蛋白區、蛋殼區的購屋需求,也就能避免整體房價「被推高」。

(延伸閱讀│蛋黃區居民「就地換屋」成未來趨勢?專家胡偉良分析3大優勢

二、降低成本:土地和營建都能省

傳統蓋房子,土地成本往往佔總價的一半以上。都更不同,地主貢獻土地、建商出資蓋房,最後分屋。對建商來說,土地幾乎不用再花大錢買,能省下超過4成的土地成本;對地主來說,等於「較低的土地成本換到新房」。

此外,大規模街廓改建,能帶沓營造成本的「規模經濟」。以萬坪以上的都更案為例,每坪營造成本可比單棟重建便宜近兩成,工期也縮短,財務壓力更小。

(延伸閱讀│高房價是建商賺走暴利?專家胡偉良分析背後4種「想不到的成本」

三、分流需求:3種人不用再搶買房

原地主:透過都更直接換到新屋,不需要再外購。

繼承人:老屋變新屋,資產活化,很多年輕人因此不用再當首購族。

建商:專攻都更的建商,因為沒有高額土地成本,能接受較低毛利,房價自然能更合理。

(延伸閱讀│匯率升、房貸限、出口跌:2025房市風暴誰還買得起房?胡偉良:這2族群

四、品質提升:買到更好的房子

很多人以為都更就是「多蓋房子」,其實不只如此。政府給的容積獎勵會綁定更高的建築規格和品質要求,例如耐震、綠建築、智慧設計、無障礙設計等。也就是說,新屋品質更好,但價格不必額外加碼。

而且,當市場知道未來會不斷有新的都更案釋出,就不會再急著「因為怕漲而搶買」。這樣能有效降低炒作,讓房市趨於穩定。

(延伸閱讀│災害來臨後悔莫及!胡偉良:台灣都更不能再拖的5個關鍵原因

當世界快速變動,你準備好了嗎?現在用最優惠【2.5折】訂閱遠見,掌握全球視野與領導人思維>

五、政策怎麼做:打造「國家級居住升級計畫」

要讓都更發揮最大效果,政策上可以這樣推:

加快審議流程:把都更、危老整合審查,最快18個月就能完成。

增加金融支持:讓銀行貸款支持都更,降低建商的資金壓力。

給予誘因:例如婚育宅參與都更,免契稅還能享額外容積獎勵。

長遠目標,是讓每年新增的住宅供給能達到 15萬戶,這樣市場才會真正供需平衡。

(延伸閱讀│台灣打房愈打愈漲?專家胡偉良為當前房價過高獻良策:4大分析、3大解方

六、胡偉良的觀點:讓房市回到健康循環

品嘉建設胡偉良指出,都更不是單純的建築計畫,而是一種供給側改革。

-容積獎勵增加供給。

-土地分攤降低成本。

-建商降低毛利讓利給消費者。

最終會形成「供給增加 → 房價預期降低 → 投機退場 → 市場健康化」的正向循環。

胡偉良也呼籲業界不要再靠「囤地炒作」賺取暴利,而是轉向「營建與社區整合」的專業價值。

若政府能整合都更、危老與婚育宅,推動成「國家居住升級計畫」,台灣房市才有機會真正邁向:價格合理、品質提升、零炒作的新時代。

簡單來說,降低房價的關鍵不是「打房」而是「增供給」。

讓老屋變新屋,讓供給增加、成本下降,才是讓人民買得起好宅的根本解方。

(延伸閱讀│「住得起、住得好」的新時代會來嗎?胡偉良:政府與建商3面向攜手共創

* 專欄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走鋼索的中產階級
數位專題

走鋼索的中產階級

體感頻撐不起的夢想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