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相關文章
房價夠親民、TPASS夠便利!桃園人口再10萬超過北市,大家為何不住台北了?
台北高房價逼退北漂族,桃園正成為人口新焦點!根據統計,桃園人口已逼近235萬人,與台北僅差約10萬,且成長速度驚人。今年上半年,台北市淨遷出3.3萬人,多數人選擇落腳周邊的新北、桃園,關鍵在於更親民的房價與便捷的交通,搭配TPASS月票,通勤族藉此省下荷包;而桃園在產業、建設上持續布局,吸引就業機會
限貸令砍投資客、六都房價鬆動!建商曝:自住族進場趁現在
受到去年央行限貸令及關稅戰影響,全台房市買氣持續降溫。根據地政局日前公布全台六都7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今年前7月房市交易棟數為11萬9058棟,年減27%,創近8年新低。儘管房市續冷,但業界人士觀察,三、四年前大批投資客搶進的預售案,最近因貸款資格不符急於合約轉讓,部分成交價差甚至達兩成以上,現在反
房價由富人決定,房租由普通人決定……買房和租房那一個好?
大城市的租賃市場是最能反映住房市場的供需情況和價格承受能力的。租金反映的是城市住房供需、薪資水準、消費能力的平衡。而房價是經濟的晴雨錶。房地產價格上漲的最核心支撐因素,是人口和買得起房有錢人的買房意圖。為什麼房價愈高租房愈不划算?大城市的租賃市場是最能反映住房市場的供需情況和價格承受能力的。租金反映
「這數字」創10年新低!胡偉良:台灣房市崩盤的4大現實徵兆
表面平靜的台灣房地產市場,正滑向一場靜默的風暴中心。2025年上半年,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創下近10年新低,雙北、新竹、高雄等主要市場交易量較去年同期萎縮逾25%。與此同時,新屋與舊屋待售存量卻分別激增18.7%與25.4%,供需失衡的剪刀差不斷擴大。當政策制定者仍滿足於房價數字的「表面穩定」時,市
《遠見》中產階級大調查:財富升級無望,逾四成民眾認為未來3年只會更辛苦
當高房價、低薪資、育兒與長照等多重挑戰來襲,讓台灣639萬「中產階級」快扛不住了!《遠見》最新調查顯示,多數民眾過去三年加薪有限、負債不減反增,覺得未來會愈來愈辛苦,且自認是中產階級的比率少於實際數字,整體呈現「體感貧窮」的現象。【獨家洞察】 ◆財富虛胖、房貸沉重、加薪好難、追趕通膨!「體
房貸、低薪、育兒、長照壓力罩頂,639萬「脆弱新中產」如何活下去?
在這個充滿變動與壓力的時代,中產階級早已不再是安穩的代名詞!當高房價、低薪資、育兒與長照等多重挑戰來襲,中產不再擁有過去的餘裕,而是成為撐起家庭、社會與經濟結構的「壓力鍋」。數據顯示,中產階級在所得結構中的比例看似穩定,但在財富集中、房價飆升與生活成本劇增的夾擊下,正一步步逼近臨界點。脆弱新中產,正
房價仍高檔盤整,管制鬆綁恐重燃炒房風
編按:根據《國泰房地產指數》,第二季新建案成交量年減近四成,顯示房市降溫。但根據內政部資料,六都房價仍位於歷史高點,房價所得比高居不下。此時若貿然放寬選擇性信用措施,可能讓房市回到過熱循環,忽略真正自住需求的結構問題。當前台灣房市呈現降溫態勢,社會上出現要求中央銀行放鬆選擇性信用管制的聲音,引發廣泛
政府連續多年打房,首購族依然買不起?胡偉良:房市產生顯著變化,問題是……
政府多年來一連串的打房之下,房市確實產生了顯著的變化,央行希望達到房市軟著陸,但其成效與合理性如何?打房政策有什麼潛在問題與爭議?胡偉良從總體經濟、金融市場、房價結構與政策效果面進行全方位評估如下。一、央行觀點的政策動機是否合理?政策效果是否達標?1.金融穩定性考量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達37.1%(截至
台灣房價只漲不跌!央行也打不破這個神話?
去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後,房價真的漲不太動了,甚至開始向下修正,剛出爐的「2025年第二季政大永慶即時房價指數」顯示全台與七大都會區全面下跌,台南、台中跌幅都超過2%。這是否意味著「長期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即將破滅?根據「政大永慶即時房價指數」的調查指出,第二季全台平均下跌1.6%,其
讓民眾買得起房不是靠打房!胡偉良:「這關鍵問題」才是房價高漲主因
當前台灣房價居高不下,政府持續以「打炒房」為名祭出各種限制政策,從限貸、限購、限售,到強化囤房稅與建商信貸控管,似乎希望透過行政力道「壓低房價」,讓民眾能買得起房。然而,這種以為靠打壓需求就能讓價格下跌的思維,既不符合經濟原理,也與現實脫節,反而扭曲了市場,造成更大的長期結構問題。供給長期不足是當前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