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家庭結構正在出現史無前例的劇烈變化——而這些變化,正悄悄改寫未來10年的房市格局。根據最新戶政資料,全台單人家戶已突破 322 萬戶,占比超過 35%,創下歷史新高。若與十年前相比,一人家戶暴增 77 萬戶,已成為全台最大家戶類型;反之,4人以上家庭從 265 萬戶一路下滑到 231 萬戶,占比僅剩 25.4%,亦創新低。平均每戶人口數也跌破2.6 人,代表三代同堂的傳統家庭正在迅速消失。
這不是單一現象,而是台灣人口、住宅、經濟與文化同時變動的綜合結果。而它所牽引出的,是一場深層的房市重組。
一、獨居成為主流:台灣正在走向「單身社會」
台灣的獨居比例快速攀升,並非孤例。全球主要國家皆面臨相同的趨勢:日本獨居占比38%、韓國逼近 40%、西班牙與英美也超過 20%。
台灣 2020 年正式突破 300 萬獨居戶,如今已達 322 萬戶,並預估10年後將超過傳統父母與未婚子女家庭。
「戶數大增但人口負成長」這個矛盾現象,意味著需求面從大坪數滑向小坪數、從家庭需求滑向個人需求。
(延伸閱讀│台北的「居住轉型」正在發生?胡偉良:「這數字」反映房地產市場結構性轉變)
二、獨居安全風險上升,住宅市場的第一優先轉向「安全」
獨居人口增加帶來一個最直接的問題:安全。女性最害怕陌生人敲門,男性最害怕火災或觸電等意外。購屋條件也從「價格、採光、公設比」轉向「治安、管理、監控設備、門禁」。
尤其對女性、小資族與長者而言,「安全」將是買房的第一優先。
(延伸閱讀│政府連續多年打房,首購族依然買不起?胡偉良:房市產生顯著變化,問題是……)
三、小宅需求爆發:不婚、不生、晚婚推動住宅結構大位移
台灣明顯出現小宅化趨勢。台北市 20 坪以下小宅占比超過15%,30坪以下占比超過5成。桃園小宅占比也快速攀升。原因包括:
1. 不婚人口增加
2. 晚婚族不需大坪數
3. 小資族追求低總價
4. 租金高促使轉買
5. 投資者偏好出租報酬較佳的小坪數
(延伸閱讀│台灣住宅核心困境不在「房屋數量」!胡偉良:在於「這2件事」嚴重失衡)
四、六都成為單身人口集中地,房市將重新分化
全台 41.5% 的戶長為「無偶戶長」,達 375.9 萬人,十年增加 75 萬人,其中7成集中在六都。這代表未來住宅需求將集中於:
1. 交通便利的市中心
2. 租金市場發達區域
3. 具醫療資源與管理完善的社區
(延伸閱讀│「這數字」為何決定台灣民眾幸福感?胡偉良:經濟成長與民生嚴重脫鉤)
五、獨居老人暴增,適老住宅與共居住宅成為新藍海
獨居老人10年翻倍至 52.8 萬戶,高齡化與獨居化雙重疊加,使住宅市場走向:
1. 電梯公寓需求暴增
2. 無障礙與智慧照護住宅受重視
3. 共居住宅(Co-living)崛起
4. 都更被視為改善高齡住宅的唯一路徑
(延伸閱讀│為何新加坡住宅政策值得台灣學習?胡偉良:「這4點」撐起人民安居夢)
六、胡偉良觀點:人口結構改變,決定未來房市5大方向
1. 小宅化不可逆,單人家戶成最大買盤。
2. 都更需求被高齡化推升,老屋更新成住宅核心政策。
3. 女性購屋市場崛起,安全成最大訴求。
4. 六都與蛋白區小宅持續強勢,大坪數與蛋殼區面臨修正。
5. 適老、共居、智慧住宅成為未來10年的新建案主流。
台灣的人口結構正在快速重寫生活方式,也同步重寫房市。理解這個趨勢,就能理解未來10年的住宅走向:小宅、安全、管理、都更、適老,將成為新常態。
(延伸閱讀│父母資產配置決定下一代起跑點?胡偉良:台灣房地產市場未來3大轉型挑戰)
* 專欄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