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最後倒數 訂遠見最佳時機,「兩年送一年」優惠只到9/30
相關文章
台灣房地產正處前所未有的動盪期?胡偉良:錯置的政策與錯位的市場
近年來,台灣房地產市場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動盪時期。政府雖然口口聲聲強調要壓抑高漲的房價,但實際推出的政策往往並未對症下藥,反而在市場中製造出更多亂象。房市下修的同時,資金快速出逃至股市與ETF;信用管制的加劇,使得房市可貸資金大量減少,讓原本就緊繃的市場供需失衡更加惡化。這樣的「房市之亂」,不僅造
新青安鬆綁為房市火上加油?年輕人更容易買房嗎?房市專家這樣說
行政院會於9月4日通過「新青安」貸款新變革,自今年9月1日起,新撥款案件將不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的放款總額。這項調整旨在協助更多無自用住宅的青年,同時也能解決公股銀行因額度受限而難以核貸的困境。這項政策將如何影響房市?對房價有何衝擊?看房市專家們的分析。《網路溫度計DailyView》透過輿
如何解決高房價、讓民眾住得起好宅?胡偉良:根本之道唯靠「這2點」
長期以來,為了壓抑不斷高漲的房價,台灣一直處在打房、救市的惡性循環裡,房價過高引發政府打房,房市不振,又逼得政府救市,面對這樣的局面,本文嚐試提出根本解決之道,提供政府參酌。解決高房價,提供民眾住得起的好宅唯有依靠「降低營建成本」和「推動都市更新」才是正本清源之道。近年來,台灣的營建產業在技術發展上
房市與政策的隱形衝突?胡偉良:從央行集中度管制看台灣居住安全的失衡
在中央銀行近期以「防範金融風險」為名,對銀行業實施「集中度管制」的背景下,台灣的房地產市場與都市發展政策正面臨一場隱形的衝突。這項政策原本旨在避免銀行資金過度集中於單一開發商或高風險產業,以降低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然而,若深入審視台灣當前的都市現實——老舊房屋占比超過全體住宅的一半,且急需大規模
政府、建商、民眾三方共贏!胡偉良:房價要降,「這2個字」比打房更有效
台灣的房價高漲,年輕人買房難、居住壓力大,政府雖然一直祭出「打房政策」,卻沒能真正解決問題。與其用力打壓市場,不如從根本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胡偉良認為,答案就在——都市更新(都更)與危老改建。透過擴大內需導向的都更,不僅能改善老舊市容,更能增加住宅供給、降低成本,讓房價回到合理範圍。這是一條「政
看不見的「定時炸彈」?胡偉良解析:當金融控管遇上台灣老屋危機
「人屋雙老」現象正成為台灣都市的集體困境:一邊是央行持續緊盯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強調37.1%「仍偏高」的金融風險;另一邊是全台逾半老屋亟待更新,卻因資金斷鏈而深陷整合泥潭。一、老屋危機的現實圖景 台灣都會區正面臨雙重老化挑戰:人口高齡化與建築超齡化交織,形成結構性困境。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
「這數字」創10年新低!胡偉良:台灣房市崩盤的4大現實徵兆
表面平靜的台灣房地產市場,正滑向一場靜默的風暴中心。2025年上半年,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創下近10年新低,雙北、新竹、高雄等主要市場交易量較去年同期萎縮逾25%。與此同時,新屋與舊屋待售存量卻分別激增18.7%與25.4%,供需失衡的剪刀差不斷擴大。當政策制定者仍滿足於房價數字的「表面穩定」時,市
政府連續多年打房,首購族依然買不起?胡偉良:房市產生顯著變化,問題是……
政府多年來一連串的打房之下,房市確實產生了顯著的變化,央行希望達到房市軟著陸,但其成效與合理性如何?打房政策有什麼潛在問題與爭議?胡偉良從總體經濟、金融市場、房價結構與政策效果面進行全方位評估如下。一、央行觀點的政策動機是否合理?政策效果是否達標?1.金融穩定性考量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達37.1%(截至
讓民眾買得起房不是靠打房!胡偉良:「這關鍵問題」才是房價高漲主因
當前台灣房價居高不下,政府持續以「打炒房」為名祭出各種限制政策,從限貸、限購、限售,到強化囤房稅與建商信貸控管,似乎希望透過行政力道「壓低房價」,讓民眾能買得起房。然而,這種以為靠打壓需求就能讓價格下跌的思維,既不符合經濟原理,也與現實脫節,反而扭曲了市場,造成更大的長期結構問題。供給長期不足是當前
央行「無差別打房」引發台灣「3大房市亂象」?胡偉良:政策應先考慮「這點」
台灣房市近年在高房價、高利率與政策干預下呈現分化發展。尤其自2024年起,央行陸續實施限貸成數調降、選擇性信用管制、貸款集中度限縮等措施,初衷為壓抑炒作、穩定金融秩序,然而這些「一體適用」的政策,未考慮北中南房市條件落差甚大,反而導致不同地區產生截然不同的混亂與副作用。本文將從三區房市特性出發,深入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