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人都有這種向上攀升的驅動力,為什麼不是成功的山頂擠滿人群,失敗的山谷空無一人?為什麼事實剛好相反?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檢視攀越山峰過程中會遇到的3種人。大家對於向上攀升的反應不同,結果,他們的人生也就有不同程度的喜樂哀怒。(本文節錄自《強大心理韌性的逆商思維》一書,作者:保羅.史托茲,樂金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在人生所有的道路上,我們可以輕易辨識出這3種不同類型的人。
第一類型:放棄者
無疑地,有許多人會選擇退賽、找藉口逃避、棄權、退學等。他們是「放棄者」。放棄者會放棄爬升,他們拒絕高山呈現給他們的機會,他們忽略、遮蔽,或是背棄向上攀升的本能欲望,以及向上攀升所帶來的人生種種可能。
第二類型:安頓者
第二種類型的人可稱為「安頓者」。他們會走到目前為止,然後告訴自己:「我已經盡力而為,這是我能(或是我想)走到的最遠之處,這是我的極限。」向上攀升的疲累讓他們停止爬升,只想找到一塊平坦、舒適的地方,躲避逆境。他們會在那個安逸之所度過餘生。
不像放棄者,至少安頓者曾經嘗試過向上攀升的挑戰,他們多少得到過一些進展。他們的旅程或許平緩輕鬆,也可能是經歷了千辛萬苦才走到今天的地步。
他們的部分攀升可能在某些人看來,最終還是「成功」。相對於整個旅程而言,這些人將抵達特定地點視為成功,這是一種常見的誤解。
然而,儘管安頓者已經成功抵達營地,如果他們沒有繼續向上攀升,就算不上成功。一個人窮其一生不斷成長和自我改進,才是向上攀升的真諦。
第三類型:爬升者
我稱終其一生致力向上攀升的人為「爬升者」。不論他們的背景是優勢或劣勢,是有錢或沒錢,他們都持續向上攀升。就像勁量電池廣告裡,停不下來的兔子的登山版。
爬升者是一心想著成功的可能性,他們不會讓年齡、性別、種族、身心障礙或是任何障礙,阻礙其向上攀升之路。
(延伸閱讀│給追求「我是誰」的你:感到孤獨、不合時宜,也許是自我人格完善的信號)
放棄者、安頓者和爬升者的生活方式
依照定義,放棄者過著自我放棄的妥協生活。他們放棄曾經有過的夢想,選擇他們認為比較平順的道路。然而諷刺的是,當生命緩慢地流逝,放棄者所遭遇的苦痛,卻遠比當初他們放棄向上攀升試圖逃避的還要劇烈。
無疑地,最折磨人、讓人最苦惱的時刻之一,就是當你回首時,才發現這一路走來都虛度而活。這就是放棄者的宿命。
《與時間有約》(First Things First) 的作者史蒂芬. 柯維(Stephen Covey) 和羅傑與瑞貝卡. 麥立爾夫婦(Roger and Rebecca Merrill)指出,有效率的人通常會將時間用在對他們而言重要(也就是和他們的企圖有關),但不急迫的事情上面。
沒有效率的人則是活在毫無意義,但極誘人的無用事物上。我們會從這些人裡面發現極高比例的放棄者。不論是有意識還是在潛意識裡,放棄者在逃避向上攀升的同時,也無視於他們人生的全部潛能。
不用等到生命終了時才認識到,最害怕死亡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從未真正活過的人。
(延伸閱讀│人的「社會層級」共有7種:你在哪一層?跟擁有多少財富無關)
和放棄者一樣,安頓者也是過著自我放棄的妥協生活,只是程度有別。當他們向上攀升到疲累時,就會告訴自己「這樣已經夠好了」,而未察覺未來要付出的代價。
安頓者對於自己在把握「已經有的」和放棄「可能獲得的」之間取捨平衡的做法,可能已經覺得心滿意足。他們常常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認為應該停止向上攀升,才能好好享受血汗付出的辛勞成果;或者更精確地說,享受部分攀升所獲得的視野和安慰。
當安頓者停下腳步、安營紮寨之後,他們往往會將資源和精力投注在打理帳篷、補給物品等盡可能讓自己舒服的事情上面。一旦他們將資源和精力放在讓營地安逸舒適上面,他們就斷了將相關資源和精力投注在開創進步道路上的念頭。
我們從未聽過有人將成功定義為安逸舒適,卻有許多人相信,這就是他們的終極目標。這些人就屬於安頓者。安頓者為自己打造一個「舒適的監獄」──一個過於輕鬆,讓人不願冒險離開的地方。
在這裡,生活不能隨心所欲,但是已經夠好了。在我擔任顧問的一些組織機構裡,我遇過許多這種把自己囚禁在安逸之所的安頓者。他們有體面的工作、優渥的薪資和福利。然而,充滿刺激、學習成長,以及創意活力的日子,早已離他們遠去。
安頓者是知足者。他們不求奮鬥,僅止於滿足。回顧一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Hierarchy of Needs)理論。
安頓者已經成功實現食物、飲水、安全、居住,甚至歸屬感等基本需求。他們已經穿越大山的底部了。為了要安頓,也就是緊握他們已有的,安頓者放棄了馬斯洛需求層級的上層和峰頂—也就是自我實現。
結果,安頓者深受安逸和害怕的動機所左右。他們害怕進退失據,改而追求小小營地所提供的安逸舒適。
在這3種類型的人裡面,只有爬升者能夠充分實現生命。他們對於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了企圖心和熱情。他們知道如何享受喜悅,這是向上攀升所得到的禮物和回報。爬升者深知峰頂之所在可能捉摸不定,所以永遠不會忘記旅程的整體比起最後目的地,更具意義。
爬升者知道,許多回報會以長期利益的方式展現,所以現在腳下的一小步,會是往後向山上前進的一大步。爬升者會欣然接受終須面對的各項挑戰。
(延伸閱讀│為何什麼都不缺,但還是不快樂?馬斯洛:「超越者」能感受人類所能感受的最大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