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臺灣設計展落腳彰化,以「彰化行(((CHANGHUA)))」為主題,帶出彰化過往在海運、河運興盛發展下所形成的貨物集散地——「行口」歷史,也藉著這片土地所扮演的物流中樞角色,串起傳統與現在的脈動。其中,三大展區之一的「鹿港展區」由「平安行」、「殿氣現場」與「圓夢行」所組成,在策展團隊融入設計力的策展下,百年古鎮的故事化成可見可聞的體驗,邀請眾人一同走進歷史,也走往未來。
從你我都熟悉的信仰開始,祈求一份平安
呼應「彰化行」主題,位在鹿港公會堂的「平安行」是一處保佑平安的行號,但若是將「行」讀成破音字「ㄒㄧㄥˊ」,也是期盼觀者能在展場中,行走出一段平安的路程。「過去說『一府二鹿三艋舺』,如果說府城是政治中心,那鹿港則是經濟中心。」平安行策展人之一的幻龍解釋道,經濟發展來自生活的平穩,祈求平安自然是先人的日常所盼。
而策展團隊也在鹿港在地的田調裡發現,即使各個歲時節慶對應著不同的民俗文化,但背後所圍繞的共同核心,都是希望家人平安,「『平安』不只是一個人的心願,也是一整個庄頭的心願,像是彰化有非常興盛的聯庄文化,沿著一條溪流的居民,都有祈求平安的各種方式。」策展人黃銘彰就著展場一一解釋,其實家家戶戶的拜拜是多數人接觸民俗信仰的起點,所以一踏入平安行,就可見到鹿港當地拜天公所使用的頂桌(上桌)、廈桌(下桌),以及在桌上的各種供品,一旁也透過圖表拆解在地信仰的各項繁雜事項。
再往展場裡走,與歲時節慶相關的信仰與物件圍繞著中間的曆法圓盤展開,有彰化家戶在過往敬拜濁水溪時裝盛供品用的竹籃,也有被列為彰化縣無形民俗文化資產的「同安寮十二庄大旗」,當初取得十二庄頭人與各宮廟同意出借,幻龍前往迎接大旗作為展品,看著十多位長輩護著大旗,他知道這是份壓力也是種肯定。
「雖然設計展是一時的,但對於習以為常的民俗活動,我們應該要有文化自信,也藉著這次的策展盤點,留下系統性的紀錄。」將過往口耳相傳的習俗,整理成能傳承的文化教育,是幻龍與黃銘彰策劃平安行的用意,民俗雖然繁複,但與日常之間的距離,其實一點都不遠,踏進平安行,就能感受到那份祈求平安的心意,從古到今都沒有改變過。
改變視角理解過去,讓新舊有所對話
如同信仰與平安一般,彰化建縣300年的歲月中,同樣有許多無形的能量和底蘊,隨著「母親之河」濁水溪的沖刷,在這片土地上堆疊出彰化的文化起源——人與水共生的集體記憶。漫長的歷史裡,河運與鐵路成就彰化交通樞紐的地位,稻米與商郊帶起在地產業的興盛;這些因為人的介入而成型、蔓延的文化,成了「殿氣現場」的策展脈絡,在方序中、以及彰化出身的梁浩軒與林強等人的共同策劃下,彰化獨有的日常、傳統音樂、工藝與戲曲,和多媒體藝術相互結合,營造從過去走向未來的流動感,也體現展名當中象徵文化如氣般無形卻有方向的「氣韻」。
作為策展人,方序中以觀察者的角色將傳統與當代「編織」在一起,而負責穿針引線的,就是「設計力」,「藉由設計力把這些珍貴的文化往前推進,讓熟悉文化的人有親切感,也吸引喜愛設計或新資訊的人,有機會接近傳統。」方序中說道,有時只要換個視角、改變觀看距離,就能重新感受文化所帶來的無形之美。
這樣的改變與轉譯,正如策展人梁浩軒所言,是種記錄當代樣貌的方式。文化是不斷流動的,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工具與語言,將之保存下來,這就是傳承。而在林強的邀請與策劃下,有笙獨奏家李俐錦與電子音樂的合奏,展場也匯聚了多元的表演形式,聲音與影像交織於舞台大螢幕及十餘面LED之間,虛實流轉。觀眾能從中一窺鹿港在地超過200年歷史的聚英社南管樂團的風華,以及新和興歌仔戲當家小生江怡璇、彰藝園掌中戲操偶師陳韋佑的精采對演。更令人著迷的是,透過螢幕畫面近距離觀察傳統工藝師的手部動作,微觀之間,展現出百年技藝的細膩紋理。傳統與當代語彙和傳統在此相遇、共振,是「殿氣現場」所聚攏的實體感受。
不只是觀看,更要化作行動
接近歷史、理解過去,當然還要能想像未來的十年、百年;「圓夢行」展區以交通、建設與生活設施為核心,用光影科技串聯彰化的歷史與願景,「這三個面向就像是城市的血脈、骨架與靈魂,交通讓城市流動,建設支撐轉型,生活承載幸福。」 策展人何來香一一拆解展覽核心,強調「圓夢行」不僅僅是展覽,也是邀請民眾從「觀看」走向「參與」的一場行動。
從日治時期、清領時期一路到現在進行中的城市建設,建設處長陳昌茂表示,「圓夢行」帶著觀眾穿越古今,看見彰化發展史,也打造「海風留言牆」讓大家寫下對彰化的期待,作為未來施政與建設的參考,展區的戶外設計作品〈魚的肚子裡是我們的生活〉,則是取自彰化外海的白海豚意象,由學童搜集寶特瓶、手寫瓶中信,再將之放入海豚裝置中,彰化縣長王惠美希望能引領孩子思考生活中的垃圾如何影響生態,是展覽中再具體不過的行動策略。
而無論是民俗的祝福、文化的流動,還是行動的參與,鹿港三個展區都透過設計連結歷史與創造未來,在這場設計盛宴裡,就像方序中所說的:「非常歡迎大家一直進來,因為展覽會流動、會成長,每次來都會有不同感受。」每個踏進設計展的觀眾,都是展覽的一部分,在步出展場的同時,也將帶著觀展的心得,延續到日常當中。
(彰化縣政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