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樂齡友善城市 高雄市多管齊下守護長輩在地樂活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10-21

瀏覽數 50+

超高齡社會來臨,高雄市政府透過多元管道,全方位照顧銀髮長輩身心靈健康。(攝影:李瑰嫻/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超高齡社會來臨,高雄市政府透過多元管道,全方位照顧銀髮長輩身心靈健康。(攝影:李瑰嫻/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00:00
00:00

因應超高齡社會,高雄市從銀髮族日常出發,建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C級巷弄長照站、日照中心等友善環境網絡,並升級敬老卡福利、關懷獨居長輩、首創銀髮家園、獨創「老玩童幸福專車」觀光路線,全方位落實樂齡政策、照護長輩在地樂活。 

社區是長輩最熟悉、便利的場域,高雄市政府計畫2026年底,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655處、C級巷弄長照站587處、在91學區完成「1學區1日照中心」,就近提供樂齡友善資源服務。

從社區出發 在地人照顧在地人

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是情感交流的溫暖所在,囊括關懷訪視、電話問安、健康促進活動及餐飲服務,並結合巷弄長照站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服務,讓長輩樂於走出家門,與街坊話家常、參加多元活動,有效延緩長輩老化、促進身體機能活化,每天都過得充實開心。

各類社區式活動據點,不只以運動訓練來促進身體機能活化,亦有頌缽芳香音樂輔療長輩心靈。(高雄市政府提供)

各類社區式活動據點,不只以運動訓練來促進身體機能活化,亦有頌缽芳香音樂輔療長輩心靈。(高雄市政府提供)

樂齡服務要做好,人力品質是關鍵。高雄市政府持續透過「生活輔導員訓練」與進階培訓課程,為據點第一線志工持續增能,強化服務專業與熱誠,建構「在地人照顧在地人」的穩定照顧模式。

致力完善照護網絡,在「1里布建1處C級巷弄長照站」的原則下,截至2025年8月底,高雄市已布建578處,分布499里,布建率達56.1%,C級巷弄長照站數量為全國第1。此外,「1學區1日照中心」,截至2025年8月,已設置145家日照中心,涵蓋76國中學區,布建率83.5%,若再加上正籌設規劃中的布建率將達100%。

家訪結合通報救援 守護獨居長輩

獨居照護是超高齡社會的一大課題。高雄市強化守護獨居長輩,透過「獨居老人在宅緊急救援連線服務」,運用科技建立全天候的守護網絡,確保獨居長者在緊急情況下能獲得即時協助,除了透過每日平安回報,確認日常安全外,也可以在緊急事件發生時,使用隨身求救按鈕即時對外求援。

另針對列冊低收及中低收入戶、領有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或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的銀髮族,提供「跌倒偵測」與「GPS定位」兩項擴充設備,嚴密守護跌倒高風險的長輩安全。家訪人員每三個月至長輩住家進行關懷訪視,協助測量血壓等健康評量、諮詢及衛教宣導,透過定期的關懷貼近長輩的日常生活。

市府與民間業者合作,結合科技建立全天候的守護網絡,提供獨居長者即時救援。(高雄市政府提供)

市府與民間業者合作,結合科技建立全天候的守護網絡,提供獨居長者即時救援。(高雄市政府提供)

此外,獨居長輩面臨租屋不易、住屋無電梯、無法負擔太高租金等困境,2005年起,高雄市運用左營區翠華國宅6戶空間,建置全國首創「銀髮家園」,2019年翻修前金區舊警察宿舍,變身為前金大同社會住宅,其中16戶為銀髮家園,2024年運用建國新城共和宅,設置12戶銀髮家園,目前總計3處銀髮家園,讓長者有更舒適的居住空間。

打造健康樂活安老的樂齡城市

多笑、多動是維持活力的關鍵,高雄市政府亦透過敬老卡,多管齊下鼓勵長輩「健康老化、樂活安老」,2025年7月起福利全新升級,不僅維持原有的交通補助,更新增運動與藝文場館點數折抵功能,包括市立運動中心與特約銀髮健身俱樂部,提供量身打造課程,也可使用社福點數購票進入高雄市電影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9個場館享受藝文饗宴,透過敬老卡福利升級,讓長輩不只交通無障礙,更能在運動、藝文、社交等面向享有豐富資源,實踐健康樂活,讓長輩安心、開心、放心的宜居環境。

 陳其邁市長參訪岡山運動中心場館,親切與現場民眾寒暄互動,鼓勵市民朋友保持運動習慣。(高雄市政府提供)

陳其邁市長參訪岡山運動中心場館,親切與現場民眾寒暄互動,鼓勵市民朋友保持運動習慣。(高雄市政府提供)

高雄獨創長輩專屬「老玩童幸福專車」,精選20條觀光路線暢遊特色景點,自2013年開辦至今,已發車1,191輛車次,造訪了包括阿公店水庫、澄清湖、衛武營、旗山老街等景點,更開放家庭照顧者與長輩同遊,適時舒壓喘息,為銀髮家族營造歡樂旅遊回憶。

2025年臺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的今天,高雄市老年人口也突破55萬人,佔全市總人口數20.37%,高雄市政府集結創意、暖心與資源,加碼投資於銀髮福利,體貼長輩、家屬與照顧者,匯聚社福單位與志工,公私協力照護,讓銀髮族在地樂活。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數位專題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人類的「生存戰」已打響!不是不想生,而是求子困難?! 一旦超過35歲,似乎已經拉起第一道生子警報,尤其是走入晚育時代的亞洲國家,生殖醫學近年一躍成為救國解方,朝向「個人化」治療以解決每對不孕夫妻的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