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境之北到國際慢城,東引用「慢」跟世界對話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10-17

瀏覽數 50+

佇立百年的東引燈塔,見證海島時光,也是引領旅人走入慢城節奏的第一道光。
佇立百年的東引燈塔,見證海島時光,也是引領旅人走入慢城節奏的第一道光。
00:00
00:00

從基隆港搭上新臺馬輪,7、8小時的航程,在上頭睡個覺,眼睛睜開,就抵達東引了。東引鄉鄉長林德建常常告訴想造訪東引的旅客:「其實東引一點都不遠。」這句話是他對家鄉的深刻理解——在這座距離基隆西北方約90海里、全臺最北的島嶼上,「慢」不是刻意營造出來的特色,而是東引日常生活最原本的樣貌。

2025年5月,東引鄉正式獲得國際慢城組織(Cittaslow International)認證,成為臺灣第七個、也是離島地區第一個國際慢城。「我們要『慢』得有價值,更要『慢』得有故事、有溫度。」獲得認證那天,林德建在臉書上寫下這段話,慢城認證是東引鄉親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東引與世界對話的開始。

「距離」也是一種天賦,東引天生就有從容感

「東引天生就是一個很慢的鄉鎮!」談起東引的「慢」,林德建笑著從島嶼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做起介紹——東引距離台灣本島約100海里,離最近的島嶼南竿也有32海里之遠,這裡沒有機場,唯一的對外交通是船運,與臺灣本島之間的移動,則依靠航行於基隆與馬祖之間的「新臺馬輪」。

林德建推動慢城認證,讓一座遠離本島的小島,以「慢」的姿態與世界並行。(來源:東引鄉公所)

林德建推動慢城認證,讓一座遠離本島的小島,以「慢」的姿態與世界並行。(來源:東引鄉公所)

從基隆港登上新臺馬輪之後,需要近8小時的航程才能抵達東引,與本島之間的遠,不再只是物理上的距離,也是一種心境轉換;「你再急,也離不開了,所有事情都要放下了。」林德建說,前往東引勢必無法當天來回,每位登島旅客都至少要在這裡過上一夜,於是,「慢」成了最好的安排,也構成了東引的日常。

「慢城的三大精神:『慢活』、『慢食』、『慢遊』,本來就是我們的生活!」 僅僅花費兩、三年的時間就通過國際慢城組織的認證,除了有南華大學的輔導,與來自行政單位和民間的配合,林德建知道,更是因為東引與生俱來的從容度日。

而放寬心胸的態度,其實早在計劃造訪東引的時刻,就開始出現。林德建說道,受天候影響,無論是抵達馬祖還是東引,有時的確需要碰碰運氣,再加上當地著名的星空、藍眼淚,都是屬於大自然餽贈的禮物,「也曾聽見遊客說,她是安排了三次才終於來成東引!」林德建笑著答道,能踏上東引,其實是種緣份,這份隨緣的心態,也是東引緩慢生活的一環。

從基隆出發需歷經八小時才能抵達東引,但踏上東引的景色絕對能讓旅人在這段「被迫放慢」的過程中擁有新的體驗。

從基隆出發需歷經八小時才能抵達東引,但踏上東引的景色絕對能讓旅人在這段「被迫放慢」的過程中擁有新的體驗。

從臺灣到國際,展現東引獨有的在地文化

成為國際上296個慢城中的一員,東引在今年也先後參加了「國際慢城大會」,以及舉辦「2025台灣慢城年會」。今(2025)年6月,林德建與連江縣府秘書長張龍德一同前往韓國莞島,並在當地舉辦的國際慢城大會上,代表東引接受Cittaslow旗幟與認證證書。

「這次去的莞島在韓國有『療癒之島』的稱呼,雖然跟東引一樣都是島嶼、都是以漁業為主的產業發展,但每個島嶼都有自己的個性。」回憶當時參加大會的經驗,林德建說起東引島上軍民人數幾乎是1:1的比例,不僅讓東引擁有臺灣各鄉鎮中少見的戰地文化,即使與國際上同為慢城的島嶼城鎮相比,也都是東引引以為傲的獨有風光。

例如每年8月第一個週末所舉辦的「東引軍事越野障礙賽」,就是結合實際的軍事訓練場地、500障礙場,以及中柱坑道所打造的賽事,「參加這個活動不只是跑步而已,既可以在過程中飽覽自然風景,也能體驗過去在島上曾有過的軍事文化。」林德建如此說道。

而9月份,東引以「慢慢東引,一路向海」為主軸主辦臺灣慢島年會,邀集12個鄉鎮一同參觀軍事古蹟、體驗海廢手作與海上游城,首日的晚宴更是選在海邊舉辦,「在東引的早年生活中,我們就是在門口吃飯,這大概是都市生活裡少見的情景。」林德建表示,臺灣多數獲得慢城認證的鄉鎮,都是以「山」為特色,藉著這次舉辦年會的機會,希望讓登島貴賓一同體驗在海邊吃飯的悠哉步調。

2025年臺灣慢城年會首度移師東引辦理,開創離島成為慢城主舞台的全新里程。(來源:東引慢遊計畫Roaming DongYin FB)

2025年臺灣慢城年會首度移師東引辦理,開創離島成為慢城主舞台的全新里程。(來源:東引慢遊計畫Roaming DongYin FB)

親自體驗東引的美好,可以一去再去

作為臺灣最北端的鄉鎮,東引的「慢」,在每個季節裡都有不同的氛圍。正月,有元宵「擺暝」的熱鬧、全鄉總動員的「白馬尊王」繞境,展現當地緊密的社群凝聚力與閩東廟宇文化的傳承。四到六月,是東引的霧季,也是觀賞藍眼淚的最佳季節。時序走到秋冬,天氣轉涼,肥美的海鮮與過境候鳥在此時登場,饕客與賞鳥客最適合在此時造訪東引。

每年元宵節登場的「擺暝」是馬祖重要民俗盛事,燈火、遶境與祈福並行,民眾也可在到東引享受「慢而有序、敬而從容」的民俗文化體驗。

每年元宵節登場的「擺暝」是馬祖重要民俗盛事,燈火、遶境與祈福並行,民眾也可在到東引享受「慢而有序、敬而從容」的民俗文化體驗。

「有些東西的美好,無法用言語來做詳細的描述。」說到這裡,林建德打從心底發出誠摯邀請,希望大家能找個時間造訪島嶼,親身體驗東引的自然地景與人文風貌,「接下來我們也會以慢城作為主軸,在慢食、漫遊、慢活的推動下,讓每個來到東引的朋友,都能喜歡這裡,來了又來!」

是的,去就對了,買一張船票,在搖晃的海上沉沉睡去,醒來之後,不僅是抵達一座島嶼,也是來到一處安定身心的處所,在國之北疆,會遇見東引的慢,也遇見更從容、更自在的自己。

探索東引慢遊計畫》Roaming DongYin

(連江縣政府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